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解密太空种植

    [内容预览]

    | 2016/11/17 15:18:07
    编者按 离开地球家园,飞向浩瀚太空,开展长时间、远距离、多乘员深空探测和地外星球开发,是人类未来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而建立受控生态保障系统是解决航天员生命保障问题的根本途径。日前,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为网友们讲解了在天宫种植生菜的过程。这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为探索太空迈出了重大一步。 中国航天首次实现太空种菜 所种品种 生菜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环控生保研究室副研究员王隆基介绍

    [阅读全文]

  • 仿生机器海豚开展野外水质监测验证实验

    [内容预览]

    | 2016/10/22 23:31:57
      本报讯 近日,受青海省玉树市政府和水利局邀请,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喻俊志、助理研究员吴正兴、博士生刘金存等人,携带自主研发的两条仿生机器海豚在玉树禅古水库开展野外水质监测验证实验。 据悉,该仿生机器海豚在上位机系统的控制下实现直游、偏航、上浮、下潜等功能,同时将其在巡游过程中采集到的水质参数,如PH值、温度、电导率等实时上传给上位机系统并显示。

    [阅读全文]

  • 科学家揭示城市及农村地区大气汞同位素分馏特征

    [内容预览]

    | 2016/10/16 16:24:44
    大气是汞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最主要的储库及运移场所。在大气汞与地表环境的交换过程中,大气与植物叶片间的交换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汞具有复杂多样的环境过程,且在天然样品中的含量极低,传统的以浓度观测为基础的研究手段在应用于大气汞的源解析及汞在大气与植物间的交换过程研究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及误差。日前,中科院地球化学所冯新斌团队杂我国城市、农村及偏远地区大气汞同位素分馏特征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

    [阅读全文]

  • 科研人员初步阐明成土早期土壤有机磷的矿化机理

    [内容预览]

    | 2016/10/16 16:21:32
    磷的有效供给是生态系统发育和稳定的必要条件,因而成土早期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理对裸地植被恢复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日前,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吴艳宏团队基于贡嘎山东坡海螺沟冰川退缩迹地,揭示了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和土层中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和矿化强度,分析了有机磷矿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初步阐明了早期成土过程中土壤有机磷的矿化机理。相关成果发布于《土壤生物学与土壤肥力》。 科研人员发现,退缩迹地土壤中

    [阅读全文]

  • 东北启动3个生态修复与保护重点项目

    [内容预览]

    | 2016/10/13 22:29:58
    本报讯(记者彭科峰)“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等3个重点项目实施启动会近日在长春召开。本次启动的3个重点专项分别为“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的两个项目——东北典型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示范、东北苏打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以及“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的中高纬度湿地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项目。3个项目均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牵头承担。 据介绍,中高纬度湿地系

    [阅读全文]

  •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套平原盐碱地生态治理启动

    [内容预览]

    | 2016/10/13 16:59:55
      2016年9月5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负责管理的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河套平原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在江苏南京召开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代表,以及赵其国、朱兆良院士等14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相关管理团队代表从专项管理的目标与任务、专项管

    [阅读全文]

  • 黑色农业,让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内容预览]

    | 2016/10/12 10:15:05
    在山东莒南,现在一些贫困户有了新的收入来源,通过饲养黄粉虫,每月增收约千元。 黄粉虫饲养工艺比较简单,主要吃农业有机废弃物,以及混合麦麸的餐厨垃圾。 回收餐厨垃圾成本很低。大大小小饭店餐厨垃圾可以就此消化,不产生污染反而产生效益。 “要让城市和农村的垃圾产生高值,让老百姓挣钱。”日前,在与中国乡村绿色发展创新联盟组织的专家一行做生态循环农业与乡村绿色发展主题的交流时,作为该技术发明人,山东农业大学

    [阅读全文]

  • 谢尚平教授获美国气象学会斯维尔德鲁普金质奖章

    [内容预览]

    | 2016/10/5 10:01:34
    2016年9月30日,美国气象学会(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AMS)公布了2017年度的获奖名单。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海洋与大气学院“千人计划”谢尚平教授获得斯维尔德鲁普金质奖章(Sverdrup Gold Medal),成为该奖项自设立以来第40位获得者,也是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科学家,同时谢教授也入选AMS的会士(Fellow)。 谢尚平教授198

    [阅读全文]

  • 《硼镁钙土壤调理剂》团体标准获得通过

    [内容预览]

    | 2016/9/28 10:10:03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生态所)获悉,由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牵头,金玛(宽甸)肥业有限公司、沈阳生态所、山东土木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的《硼镁钙土壤调理剂》获得国家标准委员会审核通过。 据了解,硼镁钙土壤调理剂是针对我国大面积土壤酸化、微量元素失衡而研制的一种中微量元素,是对土壤具有修复功能的土壤改良剂。 硼泥及硼镁尾矿是我国特别是辽宁省硼工业的废弃物,堆积如

    [阅读全文]

  • 植物工厂:走进家庭 步入深空

    [内容预览]

    | 2016/9/27 21:14:48
    植物工厂 随着人口的膨胀,食物需求也不断上升,资源耕地等却在逐渐减少,再加上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加剧,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幸运的是,可以突破土地资源的约束、大幅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植物工厂正逐渐兴起,这项被认为颠覆传统农作方式的技术,有望成为解决人类挑战的众多可选途径之一。 9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第5期“农科讲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讲坛邀请了我国植物工厂研究的创始人、

    [阅读全文]

  •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

    [内容预览]

    | 2016/9/26 14:36:10
    科学网9月26日上海讯(记者黄辛通讯员汪南)今天,中国第七次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预定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高度肯定了第七次北极考察队取得的成绩,代表国家海洋局向考察队员致以慰问和祝贺,并激励所有队员在今后更深入开展极地考察研究工作,为利用和保护极地不断做出新的努力。   据介绍,中国第七次北极考察队

    [阅读全文]

  • 我科学家建立高精准中国自然源汞排放清单

    [内容预览]

    | 2016/9/21 13:23:42
    精确的汞排放清单建立,是研究与评价全球、区域和局地尺度汞污染的环境效应的基础。汞的排放清单可分为人为源排放清单与自然源排放清单。我国人为源排放清单的研究相对较早,目前的排放清单的精度相对较高。但我国自然源排放清单的研究十分滞后,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日前,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团队通过构建全新的大气-地表自然界面双向阻抗模型,获得了目前精确性最高的中国自然源汞的排放清单。相关成果发布于《大气化学

    [阅读全文]

  • “十三五”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治理项目启动

    [内容预览]

    | 2016/9/21 7:40:56
    本报讯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服务功能提升技术研究示范”在长沙启动。该项目由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牵头,组织中国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等多部门的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等13家单位的110余名科研人员共同参加,共设6个课题,预计历时5年。 该项目除进一步阐明峰丛洼地石漠化过程中的相关生态变化机理外,重点将开展水资源综合调控、水土流

    [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综合评估模式研究获立项

    [内容预览]

    | 2016/8/31 15:25:26
    记者8月31日从北京理工大学获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综合评估模式研究”项目日前获得立项。 该项目将致力于在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综合评估理论方法与模型体系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的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和政策模拟平台,为我国制定国家气候战略以及应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和气候经济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该项目负责人、北京理工

    [阅读全文]

  • 中科院地环所揭示西南大旱历史成因

    [内容预览]

    | 2016/8/31 15:17:27
    本报讯(记者张行勇)中科院地环所谭亮成和蔡演军博士等联合国内外同行,通过云南小白龙洞一颗石笋样品的氧同位素,在与观测记录对比的基础上,重建了西南地区公元1760年以来的降雨(主要是季风降雨)变化。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气候学领域期刊《大气动力学》。 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严重干旱事件频繁发生。而且,大部分研究结果是基于最近60年的气象观测记录,关注的是单次干旱事件的过程和成因;而对西南近年的干旱在

    [阅读全文]

  • 我国将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等多颗科学卫星

    [内容预览]

    | 2016/8/31 15:12:00
    新华社西安8月31日电(记者陈晨、吴晶晶)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30日在西安表示,我国将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等多颗空间科学卫星。借助于这些科学卫星工程项目的实施,“十三五”期间,我国有望在空间科学、技术及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展。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8月29日至30日在西安

    [阅读全文]

  • 万米潜伏:海洋科学家为何要探秘深渊

    [内容预览]

    | 2016/8/27 23:15:47
    新华社“张謇”号8月26日电(记者张建松)连日来,在南太平洋的新不列颠海沟,“张謇”号上的“彩虹鱼”项目团队战风斗浪、艰苦作业。为探寻海面下6000米深渊世界的一些“蛛丝马迹”,大家夜以继日,全力采集科研样品和数据。 在一个又一个海洋作业站位,为了采集深渊海水样品、捞一些海底的“泥巴”,一吨多重的CTD采水器、重力柱状采样器、箱式采泥器等科考设备被钢缆悬挂在船侧和船尾的巨大吊架上,一次又一次被绞车

    [阅读全文]

  • 我国海洋领域最快超级计算机将在青岛建设

    [内容预览]

    | 2016/8/23 7:43:51
    新华社青岛8月21日电(记者张旭东)记者21日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了解到,浪潮集团将为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超级计算机。这个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将达每秒千万亿次,将是我国在海洋领域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据介绍,这个超级计算机是海洋国家实验室大型科研平台——“千万亿次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的重要内容,将服务于我国海洋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开放共享,解决海洋数据“碎片化”问题。 浪潮集团

    [阅读全文]

  • “十三五”生物技术发展专项规划正编制

    [内容预览]

    | 2016/8/15 22:11:57
    中国证券网讯 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热点领域的技术发展或将成为未来生物技术领域的重点任务,这是在8月11日开幕的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2016年全国生物技术大会学术报告上获悉的。会议透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十三五”生物技术发展专项规划,意在推动我国从“生物技术大国”到“生物技术强国”的转变。 据科技日报8月15日消息,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黄晶在会上表示,我国未来

    [阅读全文]

  • “探索一号”凯旋:叩开万米深渊大门

    [内容预览]

    | 2016/8/15 12:42:29
     “探索一号”科考队凯旋。本报记者丁佳摄 ■本报记者 丁佳 8月12日上午8时,伴随着鲜花与掌声,一艘巨轮缓缓驶入海南省三亚市救捞局码头,船员们走下甲板,与分别近两个月的妻儿紧紧相拥。 “探索一号”——我国4500米载人潜水器及万米深潜作业的工作母船,在完成历时52天的首航后载誉归来。而这次首航,也意味着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万米级深渊科考圆满成功。 驶向马里亚纳海沟 “作为我

    [阅读全文]

202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4 5 6 7 8 9 10 11 12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