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科学家揭示影响西北地区大气降尘时空变化主因

    [内容预览]

    | 2017/3/30 17:12:27
    大气降尘是空气中悬浮的气溶胶组分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到地面的粉尘物质。大气颗粒物是大气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粒子,根据空气动力学直径大小将其划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粒子(PM2.5)等。大气降尘与大气颗粒物能显著地改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对人体健康产生极为严重的潜在危害,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日前,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张小嘨在西北

    [阅读全文]

  • 我国将再次开展青藏高原科学考察

    [内容预览]

    | 2017/3/28 9:31:06
    新华社拉萨3月26日电(记者黄兴、王沁鸥)西藏自治区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近日签署协议,将启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这将是我国时隔40年后第二次对青藏高原进行大规模综合性科学考察。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介绍,将组织国内各学科领域科研人员,并联合周边国家科研机构,对青藏高原全域进行全方位考察,对数十年来青藏高原资源、生态与环境变化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为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首期科学考察

    [阅读全文]

  •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两个兜兰新品种通过鉴定

    [内容预览]

    | 2017/3/21 9:34:42
    绿韵兜兰   紫旗兜兰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周飞)日前,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曾宋君团队选育的兜兰新品种“绿韵兜兰”和“紫旗兜兰”通过专家鉴定,两个新品种均适合广东设施栽培。 “绿韵兜兰”是2006年以引进的“麻栗坡兜兰”为母本、“白花兜兰”为父本进行杂交,经无菌播种繁殖而成的杂交一代品种。其开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单花寿命35~40天。与对照品种相比,其花期早,植株和

    [阅读全文]

  • 研究揭示土壤线虫大尺度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内容预览]

    | 2017/3/19 22:36:52
    探究物种多样性大尺度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是生物地理学以及宏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对区域以及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种大尺度分布模式目前存在争论。作为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碳氮转化、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土壤线虫丰度大尺度分布格局又是否遵循该规律?驱动其分布模式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怎么样的呢?日前,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科研人员在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线虫大尺度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研

    [阅读全文]

  • 研究揭示土壤有机碳组分对土地利用的响应特征

    [内容预览]

    | 2017/3/19 22:35:39
    土地利用引起的土壤碳损失已经成为人类必须面临的诸多环境难题之一,而将土壤有机碳细化为不同组分被认为是深入认识和了解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关于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表层土,对底层土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缺乏关注。日前,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李兰海团队在李兰海在土壤有机碳组分对土地利用的响应特征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布于《整体环境科学》。 科研热暖依托伊犁河流域生

    [阅读全文]

  • 全国首个垃圾焚烧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浙大成立

    [内容预览]

    | 2017/3/13 20:37:41
    3月11日,国家在垃圾和危险废物焚烧领域唯一布局的工程实验室“垃圾焚烧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浙江大学揭牌成立。实验室将围绕我国垃圾和危险废物焚烧处理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开展相关研究。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垃圾和危险废物产生量与日俱增,由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垃圾和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已成为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很多城市的垃圾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速,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

    [阅读全文]

  • 南海海底意外发现“大洋红层”

    [内容预览]

    | 2017/3/3 8:59:35
    据新华社电 3月1日,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进入关键时期,科学家在南海北部的海底意外发现了“大洋红层”。 连日来,“决心”号大洋钻探船长达四千多米的钻杆日夜不停地向下深钻。理论上推测的南海基底岩石深度870米早已钻过,还是没有看到基底岩石的出现。从海底钻取出来的一管管岩芯样品,是一种看上去呈红棕色、细腻如巧克力的泥岩。 据海洋沉积学家、同济大学教授刘志飞介绍,这种红棕色泥岩就是典型

    [阅读全文]

  • 森林恢复生态水文响应研究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内容预览]

    | 2017/2/28 14:25:32
    2016年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日前揭晓,中国北方森林恢复多尺度生态水文响应机理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成果由北京林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单位完成,对科学评价我国北方森林恢复的生态水文效应、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健康经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据课题负责人张志强教授介绍,森林恢复的生态水文响应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全球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北方降水资源的紧缺

    [阅读全文]

  • 科学家提出气候变化脆弱性集成与分类学新理论

    [内容预览]

    | 2017/2/22 14:26:38
    本报讯(记者张行勇)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需把不同尺度上的气候和非气候因素集成起来,但是集成方法和不同的计算技术很容易使人们在尺度、指标和计算方法等方面陷入困惑。日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淮建军关于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的重要成果——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的集成与分类学新理论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 其研究表明,集成与分类学之间的动态转化与传播能改善脆弱性评价和适应选择的过程,关

    [阅读全文]

  • 钻到海底“窥探”地球:大洋钻探有多牛

    [内容预览]

    | 2017/2/16 8:22:25
    新华社“决心”号2月14日电(记者张建松)一望无际的美丽南海再次迎来了蓝色的“决心”号,中外科学家在这里开展第三次大洋钻探。近半个世纪以来,利用大洋钻探的先进技术,科学家钻到海底“窥探”地球,创造了深海和地球科学一个接一个学术亮点。 从夭折的“莫霍计划”到大洋钻探 打一口深井,打穿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看看“原位”的地幔究竟长什么样?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科学家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莫霍计划”

    [阅读全文]

  • 中国农科院绘制未来15年农业科技路线图

    [内容预览]

    | 2017/2/13 11:07:15
    过了一个农历新年,历史的车轮依然不断向前,科技创新仍是这个时代行进过程中最受瞩目的驱动力。哪怕是人们印象里最“土”的农业,也不得不卷入其中。 而近日出台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用不小的篇幅聚焦“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事实上,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反复强调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谈及农业,与普通大众息息相关的问题是,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中国农业这一关乎十几亿张嘴吃饭

    [阅读全文]

  • 南海岩石圈“脱碳换骨”奥秘揭开

    [内容预览]

    | 2017/2/13 10:16:29
        据新华社“决心”号2月10日电 (记者张建松)地幔封存着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碳。通过大洋钻探,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海发现岩石圈“脱碳换骨”的秘密:南海地幔深部存在一种高度富碳的新型岩浆,可在岩石圈的作用下“脱碳”,连续转化为碱性玄武岩。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已在线刊登了这项最新发现。    &nb

    [阅读全文]

  • “垂直森林”理念融入中国建筑 探索生态建筑设计

    [内容预览]

    | 2017/2/6 16:58:56
      “垂直森林”之父、意大利知名建筑设计大师斯坦法诺·博埃里10月21日在上海为德必集团旗下WE品牌系列活动“WE TALK跨界设计”作主题演讲。博埃里是2015年米兰世博会总规划师,也是活动现场德必外滩WE项目的总设计师,但他最为人知的,是他团队的“垂直森林”生态建筑设计。       “垂直森林”项目是博埃里及其团队探索生态建筑的一项试验,从2006年开始设计,坐落在

    [阅读全文]

  • 我国将建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

    [内容预览]

    | 2017/1/19 1:50:33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7日讯(记者 杜芳)据中国地震局消息,为了应对复杂严峻的地震形势,我国将建设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该项目已经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年内启动实施。建设周期为5年,计划于2021年底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台站观测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技术支持与保障系统五大系统,将在全国建设1960个配置测震仪和强震仪的基准站、3309个配

    [阅读全文]

  • 新型高压高温循环泵助力煤气化技术进入清洁高效时代

    [内容预览]

    | 2016/12/29 16:30:59
        我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洁净煤气化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高压入口高温灰水循环泵是洁净煤气化工艺的重要设备,该泵也朝更大流量、更高入口压力、多煤种适应性方向发展。     近日,由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王晓东、于海力、丁永强、郝晓林、田国文、侯杰、林桢、刘海丽、任轶、邓晶完成的“煤气化工艺用高压高温灰水循环泵的

    [阅读全文]

  • 新采样器让你更快看清霾中微生物

    [内容预览]

    | 2016/12/26 13:55:06
      虽然大风再次“拯救”了被雾霾围困的北京,但这种渐成常态化的大气污染现象,对人们身体健康已经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据研究显示,雾霾中含有多达1000多种微生物,包括真菌、病毒、细菌等,会造成呼吸障碍、微生物感染、过敏性反应等伤害,易对老人、小孩及体质较弱人群产生健康危害。   近日,记者从复旦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简易的采集装置,可用于雾霾、气溶胶中的微生物样品采

    [阅读全文]

  • “中国核安全水平提升了”

    [内容预览]

    | 2016/12/12 20:11:46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我国开展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跟踪评估活动总结会,9月8日在京召开。评估团对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给予积极评价:福岛核事故后,中国核设施安全改进行动稳步实施,应对举措及时有效,中国的核安全水平提高了。   接受国际同行4次“大考”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下简称“核安全监管”)综合评估,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最具影响力的同行评估活动之一,对增强公众对本国

    [阅读全文]

  • 发挥环境风洞和电力环保研究优势

    [内容预览]

    | 2016/11/29 9:50:31
    ◆本报记者 班健 雾霾来袭,不同城市各有各的苦恼,但污染到底是自身生成还是外来的,污染物究竟怎么积累、输送、扩散,甚至转化?这些问题单纯通过数值模拟难以得出准确的结论,那么,怎么弄清城市大气污染成因、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物理输送规律,进而准确预测空气污染? 在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一个环境风洞实验室,可以把“城市”装到实验室里,对大气污染做出准确分析。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院长刘建民告诉记者,风洞实

    [阅读全文]

  • 中科院生态中心等发现铜污染改变土壤抗性基因

    [内容预览]

    | 2016/11/21 15:38:31
    日前,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纪正研究组与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合作,利用高通量定量PCR技术对中国农科院长期铜污染的两种农田土壤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丰度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环境微生物学》上。 微生物对重金属和抗生素产生抗性的机理较为相似,并且重金属抗性基因和ARGs往往能够存在于相同的DNA片段上。因此,微生物在面临重金属胁迫对重金属产生抗性机制的同时,极有可能也会对

    [阅读全文]

  • 光伏农场:种植和发电两不误

    [内容预览]

    | 2016/11/18 22:46:27
      光伏农场是将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结合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都有一定规模的应用。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发了一项新技术“农作物智能光照技术”,它能够分离植物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和育种所需的约10%的可见光,同时将剩余80%以上的光通过槽形发光器进行反射,集中到一块标准的太阳能电池板上,用于发电。   “光伏农业”项目从产业化角度看仍处于早

    [阅读全文]

202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3 4 5 6 7 8 9 10 11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