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我农用生态型制剂示范获得成功

    [内容预览]

    | 2008/1/25 12:05:45
    本报讯(通讯员尹育陈敏)1月19日,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对苏州农凯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研发的“复旦系列农用生态型制剂”项目试验,组织了国家农业部、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科技部门等有关专家进行评审。评审组认为:该项成果以天然物质为原料,通过改善土壤中植物根际的微生物环境,促进有益微生物类群的增加,达到农作物优质、增产的目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此项目研究者复

    [阅读全文]

  •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项目中韩合作调查首航

    [内容预览]

    | 2008/1/23 14:24:08
    “中国海监17”船执行联合国开发计划部署/全球环境基金“减轻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环境压力项目”(即黄海大海洋生态系项目)中韩合作调查从青岛启航,国家海洋局在北海分局团岛码头举行了首航启动仪式。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韩国海洋水产部海洋安全审判院院长李仁洙、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京办事处高级副代表丁雅珊、黄海大海洋生态系项目经理蒋逸航出席首航仪式并致辞。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张占海主持启动仪式。 

    [阅读全文]

  • 清华蒋展鹏小组:打造饮用水安全防护网

    [内容预览]

    | 2008/1/21 14:33:14
    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饮用水安全及保障被放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位置。近年来,我国城市供水水源、净水厂、供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取得较大进展,污染源治理和饮用水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但饮用水不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城市存在水源地水质不合格、水源地污染和水量不足等问题,还有的地方供水管网建设落后,导致二次污染,有的水质监测和检

    [阅读全文]

  • 膜分离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内容预览]

    | 2008/1/17 9:31:07
    染料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盐度(质量分数>5%),高色度(数万倍以上),高CODcr,(高达数万mg/L)的废水,且还混有相当数量的异构体。由于该类废水的BOD5与CODcr的比值通常低于0.3,可生物降解性差,同时废水中所含无机盐还将进一步降低废水的生物降解性。高浓度的染料废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影响染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刘梅红等采用纳滤技术对上海某染料厂提供的蓝色染料废水

    [阅读全文]

  • 电镀废水处理的创新:茶叶渣吸附六价铬

    [内容预览]

    | 2008/1/17 9:29:22
    茶叶渣除了除臭、当肥料,现在还可以用来处理废水。近日,中国台湾义守大学土木与生态工程系教授翁志煌发现,茶叶渣可有效吸附污水中的六价铬等重金属,是既廉价又有效的生质吸附剂。翁志煌在实验中发现,台湾随处可见的“茶叶渣”是非常好的吸附剂。他使用压力锅和去离子水反复蒸洗茶叶,去除茶叶中的有机酸,再烘干磨粉,即可处理废水。  据悉,电镀、金属加工、制革、电子工厂容易产生大量铬废水。传统处理的“还原沉淀法会产

    [阅读全文]

  • “发展沙棘经济,促进荒漠化治理”研讨会在京举行

    [内容预览]

    | 2008/1/17 8:41:13
    本报讯1月15日,由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新加坡百利国际投资集团主办的“发展沙棘经济,促进荒漠化治理”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号召全社会关注荒漠化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关注发展沙棘经济对治理荒漠化的积极意义,坚定治理荒漠化的决心。   据介绍,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沙漠正在吞噬我们的良田,侵害我们的家园,治理荒漠化是全民族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

    [阅读全文]

  • 童庆禧院士:数字流域建设显效,黄河再也没断流

    [内容预览]

    | 2008/1/16 9:12:08
    历史上曾有过一个著名的质问:“是河清易?是官清易?”这个质问是针对黄河而发的。其实不清也难清的不仅是黄河,从事流域研究的人都知道,他们面临的是一个水多、水少、水脏、水混的艰难处境。 这个艰难处境并不独属于中国。近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IDC数字流域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说:“现在不仅在中国,在全球也面临着水多、水少、水混、水脏的问题,这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重要挑战。面对这个

    [阅读全文]

  • 如何处理高浓度垃圾渗滤液

    [内容预览]

    | 2008/1/16 8:33:39
    本报讯 随着城市生活垃圾填理场在各个大中城市相继投入运营,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如何得到有效处理,以有效避免“二次污染”?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江苏省省级环保科技项目——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项目处理技术和示范工程分别通过了省级专家论证和工程项目的验收,为有效破解高浓度垃圾渗滤液处理“顽症”铺平了道路。   处理垃圾渗滤液高污染负荷问题   选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示范点   目前,江苏

    [阅读全文]

  • 自然地理学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第1号通知)

    [内容预览]

    | 2008/1/16 0:19:38
    经中国地理学会、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和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的批准,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等学术团体主办的“自然地理学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7月中下旬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召开(哈尔滨市)。同时举办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相关专业委员会会议与联席会议。欢迎从事地理科学、生态科学与环境变化等学科的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学者与专家参加本次研讨会。&nbs

    [阅读全文]

  • 傅声雷被邀组编《土壤生物学与土壤化学》中国专刊

    [内容预览]

    | 2008/1/15 9:57:21
    记者近日在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傅声雷研究员和美国玻多黎各大学邹晓明教授应《土壤生物学与土壤化学》(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之邀,负责组织并编辑2008年一期中国专刊。  傅声雷是华南植物园于2004年引进的“百人计划”人才,现系中科院鹤山丘陵综合开放试验站暨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站长,以及华南植物园环境退化与生态恢复研究领域的首席科学家

    [阅读全文]

  • 丁仲礼接任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主席

    [内容预览]

    | 2008/1/15 9:42:27
    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工作年会上,丁仲礼院士在与会者一致鼓掌通过下,与CNC—IGBP原主席李家洋进行了交接,成为该组织新一任主席。 目前,国际科学界应对全球变化组织的几大研究计划分别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国际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和世界数据中

    [阅读全文]

  •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新能源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内容预览]

    | 2008/1/10 9:09:11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记者 张毅)中国十大军工集团之一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以新能源技术研发为突破口,自主研发的氢内燃机、混合动力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兵器装备集团总经理徐斌9日对新华社记者介绍说,作为军转民的重要内容,集团公司根据国家能源战略发展需要,瞄准新能源研发技术前沿,自主攻克了一系列核心技术。  去年6月18日,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高效低排放氢内燃机在兵器装备集团下属企业长安点火成

    [阅读全文]

  • 保持电源"清洁"可节电 改良型节电产品须防假冒

    [内容预览]

    | 2008/1/10 8:48:26
    新华网北京1月9日电(宋春梅)在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以电源清洁技术达到节电效果的改良型节电产品多起来。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市场上改良型节电产品中四成以上是假冒产品,根本就没有节电效果。 航天三院办公楼试点节能项目实施中,采用新型节电理念,通过保持电源清洁来达到节电目的,收到了良好效果。 据航天三院的节能专项负责人介绍:他们选择了美国英福特能源科技作为合作伙伴,达到了15%左右的节电率。 这里的节约用

    [阅读全文]

  • 中美核安全合作论坛在京举行 倡议安全与质量第一

    [内容预览]

    | 2008/1/9 9:44:08
    中国网1月8日讯(韩琳)由国家核安全局与美国核管制委员会共同主办,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美国西屋公司共同协办的中国美核安全合作论坛于1月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就进一步加强中美两国核安全合作,特别是中美AP1000核电合作项目的建设和运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倡议高度重视核安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基本原则。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在发言中说,目前引进的AP100

    [阅读全文]

  • 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水介质中实现费托合成

    [内容预览]

    | 2008/1/7 13:10:46
    北京大学化学院教授寇元寇元课题组研发的系列纳米簇催化剂,左上角是用于费托合成的钌纳米簇。 费托合成是将煤和天然气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核心技术,是以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和适当反应条件下合成以石蜡烃为主的液体燃料的工艺过程。 1923年,德国化学家F.费歇尔和H.托罗普施开发出费托合成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一技术投入规模生产,迄今已有80年的历史。费托合成通常采用

    [阅读全文]

  • 科技:为提升综合国力提供保障

    [内容预览]

    | 2008/1/7 9:09:11
    用占世界7%的耕地,不但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还要吃得营养,吃得科学;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让“中国芯”奔腾跳跃;创造了让列车飞驰在世界屋脊的奇迹;将五星红旗展示在太空,继而让世人领略到“嫦娥”的丰姿——我国近年来科技进步的势头令世界赞叹,学术界更提出了“威望科技”的概念。   威望源自科技实力   一位航天专家亲身体验了国家威望的提升。这位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的学者,过去主办方并不在意他参会

    [阅读全文]

  • 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开工

    [内容预览]

    | 2008/1/6 8:47:21
    本报北京1月5日电 总投资1.67亿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今天在北京正式开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致信祝贺。他指出,子午工程的建设,将为提升我国空间科技的创新能力奠定获取数据的基础,也将对提升我国空间活动的能力、保障空间活动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子午工程是将我国的15个监测台站建成一个以链为主、链网结合、联合运

    [阅读全文]

  • 西北农林科大揭示小麦赤霉病菌为害之谜

    [内容预览]

    | 2008/1/3 13:13:30
    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康振生主持完成的国家科技项目“小麦赤霉病防治基础与应用研究”,在陕西杨凌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江春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研究围绕小麦赤霉病发生与防治中的关键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对于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及抗病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小麦赤霉病菌侵染途径、致病机理及寄主抗病机制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阅读全文]

  • 勾画中医药现代化蓝图 我国学者提出“本草物质组计划”

    [内容预览]

    | 2008/1/2 10:26:58
    如何推动传统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研发出更多源于中草药的新药?在日前举行的第103期东方科技论坛上,陈凯先、杨胜利、张伯礼院士和近30位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专家和学者提出了一个宏伟构想——“本草物质组计划”。 “就像人类基因组计划那样,该计划一旦实施,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并有望对医学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大会主席、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梁鑫淼和华

    [阅读全文]

  • 科学时报年终专稿之地学篇 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地理学

    [内容预览]

    | 2008/1/2 10:23:39
    不管是刚刚结束的联合国巴厘岛气候变化会议,还是此前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IPCC)分享的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2007年一系列牵涉所有国家的环境气候变化问题都能让人感到,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愈来愈成为世界的焦点。 那么,与此相关的以地球表层过程为核心研究对象的地理、资源、生态和环境科学的研究都在发生着怎样的趋势性变化呢?《科学时报》记者特别采访了土壤地理

    [阅读全文]

203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