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上海:60万平方米新住宅用上“节能小屋”技术

    [内容预览]

    | 2008/4/10 21:52:59
        上海市目前已有60万平方米的新建住宅采用了多项节能环保技术,700多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完成了节能改造。这些节能环保技术多数来自上海闵行区的全国首幢生态建筑示范楼——节能小屋。     上海市科技委员会主任寿子琪10日在“2008上海民生访谈”中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nbs

    [阅读全文]

  • 炼焦除尘新技术粉尘捕集率可达95%以上

    [内容预览]

    | 2008/4/9 9:39:50
    本报北京4月8日电 在焦化厂焦炉的生产中,装煤、推焦产生大量烟尘,既污染环境,又对工人身体有害。日前,四川达兴焦化公司开发的装煤和推焦除尘新技术通过了四川省和达州市环保部门验收。该技术解决了烟尘、粉尘等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据达兴公司焦炉除尘新技术的主要发明人石仕强介绍,传统的地面除尘站采用对位翻板阀技术连接车体和除尘装置,不仅投资大,运行费用高,而且处理后的气体经空气稀释后排入大气也污染了

    [阅读全文]

  • 中国/世卫组织气候变化与健康项目启动

    [内容预览]

    | 2008/4/8 9:40:55
    本报北京4月7日电(记者张莹)今天上午,由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负责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气候变化与健康项目在京启动。据介绍,该项目是西班牙千年发展目标(MDG-F)基金气候变化项目的一部分,整个项目由西班牙政府出资1200万美元,支持联合国在华机构和相关部门在我国开展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的有关工作;其中气候变化与健康保护的部分获得资助资金为150万美元。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气候变化与健康项目共执行3

    [阅读全文]

  • 我国“热棒”技术成功破解冻土禁区难题

    [内容预览]

    | 2008/4/8 9:35:27
    本报讯 5年野外监测研究,近两年实际运行测试,实验数据和实地勘测结果表明:我国的“热棒”技术完全能够破解高寒地区的冻土禁区难题。2008年春节后,铁道部正式确定在青海铁路全面使用“热棒”技术,而同样受冻土困扰的俄罗斯也决定购买价值89万欧元的“热棒”。   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中,多年冻土路段达550公里,冰层厚达60至150米,冻土问题直接关系到青藏铁路的成败。2002年,铁道部提出用“热

    [阅读全文]

  • 中国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高层研讨会举行

    [内容预览]

    | 2008/4/7 9:37:15
    本报讯(记者林英)2008中国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高层研讨会日前在苏州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环保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代表10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旨在交流国内外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破解我国水污染治理的难点,研讨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可行性措施,提高水污染治理的技术水平,促进我国的水环境保护。环保部水专项办公室刘志全在会上详细介绍了我国当前水污染的总体形势及治理情况。会议听取了水治理专

    [阅读全文]

  • 水污染防治研讨会:探求水污染治理根本之道

    [内容预览]

    | 2008/4/3 14:39:41
    人民网苏州3月31日专电(记者扎西)3月30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水利部、环境保护部共同支持,中华环保联合会发展中心、中国三爱环境水务集团一同承办的2008中国国际水污染防治高层研讨会在苏州召开。来自相关部门和部分省市的领导、专家以及来自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代表共10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晓东告诉记者,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为

    [阅读全文]

  • 中国首部《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发布实施

    [内容预览]

    | 2008/4/3 13:35:33
    作为全国地质勘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我国首部《全国地质勘查规划》4月2日由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 《全国地质勘查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现状与形势、指导原则与目标、总体布局、能源矿产勘查、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矿山地质工作、基础地质调查、地质灾害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科技创新与地质工作领域拓展、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等12部分,并确定了能源和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矿山地质工作、基础地质调查、

    [阅读全文]

  • 农科院环发所“农业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成立

    [内容预览]

    | 2008/4/2 17:12:45
    人民网北京4月2日电 4月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发所与美国环保协会(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合作成立的“农业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揭幕仪式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举行。  国家发改委气候办、CDM项目管理中心、环保部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碳汇办、北京大学、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美国环保协会等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成立仪式。  众所周知,温室气体的排放

    [阅读全文]

  • 专家倡议科学防灾减灾加强应急管理

    [内容预览]

    | 2008/4/2 11:36:42
    本报讯加强应急管理、科学防灾减灾,尤其是应对洪水、地震等大灾,都离不开各地各部门的协调和密切配合,跨部门、跨地域、跨行业的研讨和沟通显得尤为必要。近日,来自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领导和权威专家将就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现状、发展趋势、科学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等热点话题作发言讨论,其中冰雪灾害的

    [阅读全文]

  • 中美专家共商环境科技合作

    [内容预览]

    | 2008/4/2 11:03:10
    本报北京4月1日电(记者  李艳)  由中国科技部、美国环保局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美环境科技合作研讨会今天在北京召开。与会中美环境科学家在相互介绍本国环境科技政策、研发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就饮用水安全保障、新技术和环境技术鉴定、绿色社区三个领域开展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和美国环保局助理局长乔治·格雷出席会议并致辞。   刘燕华指出,中美两国在环境保护领域开展合作

    [阅读全文]

  • 鄱阳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项目日前在江西启动

    [内容预览]

    | 2008/4/1 23:14:1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鄱阳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项目日前在江西启动。     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介绍说,鄱阳湖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项目总投入1800多万元,是科技部对江西省科技投入最大的一次。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和湖泊研究领域的众多专家将参与项目的实施。    &nb

    [阅读全文]

  • 面源污染防治经验可推广

    [内容预览]

    | 2008/4/1 14:37:50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云南省环保局了解到,滇池沿岸的芦柴湾村、上海埂村农业清洁生产与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实施后,通过对村落污水处理、秸秆及粪便处理还田、生物防治、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等措施,从农业生产的源头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削减了入湖污染物总量。  经有关部门监测,芦柴湾村主要入湖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削减42.78%、84.0%、88.4%,上海埂村主要入湖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削减

    [阅读全文]

  • 加快水利科技创新促进水利事业发展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内容预览]

    | 2008/3/31 17:02:06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全国水利科技大会3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快水利科技创新、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水利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水利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保障,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

    [阅读全文]

  • 奥林匹克公园建筑采用可回收利用材料

    [内容预览]

    | 2008/3/31 16:59:16
    湿地中间的小路上铺有渗水性很好的石子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杨柳依依,芦苇荡漾。微风拂过湿地的水面,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十·一”黄金周里,位于京城中轴线北端的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工地上,挖掘机阵阵轰鸣,工人们穿梭忙碌。目前,公园内部绿化工程已接近尾声,全部工程将于明年3月全线完工。  据介绍,奥林匹克公园总用地约1135公顷。公园北部占地约680公顷,以五环为界,分为南、北两园,南园占地约380

    [阅读全文]

  • 二氧化碳变汽油:“绿色”能否“自由”

    [内容预览]

    | 2008/3/31 10:27:01
    本期关注:美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概念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杰弗里·马丁和威廉·库比茨提出一项名为“绿色自由”的概念,即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把它转化为汽油。王献红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年主要致力于将二氧化碳固定为塑料的工业化研究工作。 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达27500亿吨,每年在碳循环中的二氧化碳约660

    [阅读全文]

  • 我地质学家在南极首次发现浅变质沉积岩

    [内容预览]

    | 2008/3/31 9:31:35
    据新华社“雪龙”号3月30日电(记者  张建松)  在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地质调查局的3名地质学家刘晓春、刘健和崔建军在南极进行了一系列野外地质考察,以寻找冈瓦纳大陆形成之谜。   自从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以来,地质学和生物学证据的不断发现使人们相信,在遥远的地球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一个超级古大陆———冈瓦纳大陆,南极大陆由这个超级大陆分离解

    [阅读全文]

  • 中国最大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样地建成

    [内容预览]

    | 2008/3/30 18:21:20
    新华网昆明3月30日电(记者 秦晴)中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样地日前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建成,标志着中国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监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主任曹敏介绍,该样地由中科院生 物多样性委员会、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及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同资助建设完成。样地主要用于研究热带森林维持物种多样性的机制,并可用于长期监测森林

    [阅读全文]

  • 施工技术——堆石混凝土技术走俏

    [内容预览]

    | 2008/3/28 14:10:48
    前言:  RFC,为Rock Filled Concrete的简称。意为堆石混凝土。是在自密实混凝土(SCC)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堆石混凝土施工首先将大粒径的块石入仓,形成有空隙的堆石体,然后从堆石体上部浇入堆石混凝土专用的自密实混凝土,利用其特有的高流动、抗离析、强填充粘结性能,依靠自重完全充填堆石体空隙,形成完整、密实、有较高强度和低水化热的大体积

    [阅读全文]

  • 第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6月在长沙举行

    [内容预览]

    | 2008/3/28 11:42:13
    本报北京3月27日电(记者金振蓉)以“引领生物产业发展,助推两型社会建设”为主题的第二届生物产业大会,将于2008年6月21日至23日在湖南长沙召开。大会将围绕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内容的两型社会建设这一重要议题,聚焦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医药发展、生物产业政策与基地发展等核心问题。通过高端论坛、举办会展、院士专家恳谈会等形式,展示我国生物产业的新成果,推动生物产业领域的技术合作。大会在

    [阅读全文]

  • 超级稻将突破生态环境瓶颈

    [内容预览]

    | 2008/3/28 11:40:46
    本报长沙3月27日电(记者龙军)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适型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选育与示范”日前在湘启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这项科技攻关将有效突破超级稻对于生态环境等条件依赖过高瓶颈。   袁隆平告诉记者,尽管我国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与应用世界领先,但现行培育和推广的超级杂交稻组合,仍存在一些缺点,如:大多数超级杂交稻组合属高耐肥型品种,高肥栽培条件下表现超高产,一旦供“食”匮乏则产量平常;一些

    [阅读全文]

203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