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全生物降解”和“资源可再生”服装原料通过鉴定
[内容预览]
| 2008/3/28 11:28:36本报讯 3月26日,笔者从江苏常熟市科技局获悉,由常熟市长江化纤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共同研制开发的“连续聚合熔体直纺聚乳酸长丝”项目,日前通过以西安工程大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东华大学教授余木火为首的专家鉴定委员会的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称,该项目开发的聚乳酸纤维及其下游产品,正是纺织工业和服装制造的原料,又有“完全生物降解”和“资源可再生”的特点,因而可能给国内化纤、纺织、[阅读全文]
-
海水淡化:我国沿海地区开源节流的根本出路
[内容预览]
| 2008/3/27 20:57:40既要满足国家“十五”863重点示范工程的生产用水,又要不和严重缺水城市的居民“争水”,华能玉环电厂果断作出“向大海要水”,此举不仅解决了生产的全部用水,还反过来可解决所在地区1/3的居民用水。 2008年3月24日,是一个很平凡的日子,但对于中国华能集团玉环电厂来说,却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宣告着我国最大的“双膜法”35000吨/日海水淡化工程已成功运行两年,宣告着我国已经具备大型海[阅读全文]
-
水性防锈切削液助力节能减排
[内容预览]
| 2008/3/27 17:57:36人民网2008年3月27日讯 日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与吉林正基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长春举行了市场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航集团将在集团内部5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推广吉林正基公司的产品――导电聚苯胺水性防锈切削液。这将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每年节约能源近万吨,并彻底杜绝由于使用乳化油切削液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据了解,金属切削液是在金属加工过程中注入工件与刀具(或磨具)之间的润滑冷却液体,其主[阅读全文]
-
构筑永不间断的能源大动脉
[内容预览]
| 2008/3/27 8:13:12蜿蜒在桑干河谷和燕山山脉的大秦铁路,以每天100万吨的运量将山西、陕西、内蒙古西“三西”地区的煤炭源源不断地送往东部海港。这简直就是一条汹涌的“煤河”。 如何让埋藏在“三西”地区广袤土地上的若干条“涓涓煤流”迅速汇集到大秦线这条“大煤河”里? 如何让这条汹涌的“煤河”快速、安全、有序地奔流到东海? 担当大秦铁路运输组织的太原铁路局借助了“大树”的理念,巧妙地构筑出一条永不间断的能源大动[阅读全文]
-
袁道先院士专访:世界岩溶研究中心为何落户中国
[内容预览]
| 2008/3/26 12:52:4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GCP地质生态部主任Robert Missotten博士考察桂林岩溶生态修复情况。 2008年2月11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我国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寿祥代表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巴黎签署协议,正式将世界岩溶研究中心设在中国桂林。 至此,世界岩溶研究中心成为我国第一个由联合国授权设立的地学研究中心[阅读全文]
-
我国育成生物柴油植物膏桐新种
[内容预览]
| 2008/3/26 12:51:31果实种子 膏桐是国际上颇具竞争力的生物柴油植物,新品种培育或创制备受各方关注。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杨成源带领的膏桐良种繁育和丰产栽培试验示范研究小组,育成的暂命名为“皱叶黑膏桐”的新品种通过了专家组鉴定。该膏桐新品种的育成,对进一步培育高产、优质品种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膏桐也称小桐子、麻疯树、油芦子,隶属于大戟科膏桐属,原产热带美洲,现在我国云南、海南、[阅读全文]
-
中关村引领清洁技术产业发展
[内容预览]
| 2008/3/26 9:11:542月11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博士应第62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凯瑞姆博士的邀请,参加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致力解决气候变化:联合国与世界在行动”专题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北京高科技园区以清洁技术参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演讲。 据介绍,此次专题会议是继2007年12月印尼《巴厘岛协议》之后,联合国又一次重要会议,旨在建立签约国家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与私营部门及社会团体之间的合作[阅读全文]
-
绝迹百年的“陕西羽叶报春”在湖北栽培成功
[内容预览]
| 2008/3/25 11:17:05新华网武汉3月24日电(记者戴劲松)刚刚进入暖春,在湖北省竹溪县尝试栽培的“陕西羽叶报春”首度开出了花朵。有关专家称,这意味着曾被植物界视为灭绝百年之久的珍稀植物,已获人工栽培成功。 “陕西羽叶报春”属报春花科植物。20世纪初,欧洲植物学家在陕西南部山区首次发现并采到“陕西羽叶报春”模式标本,收藏在德国柏林植物园植物标本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毁。此后长达100多年间,国内外均没有再发现“陕西羽叶[阅读全文]
-
空间房产技术获英美专利 推广可促进我节能减排
[内容预览]
| 2008/3/25 11:14:54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的中国城市空间房产开发成果新闻发布会日前举行,旨在向全社会推广低层楼房加层结构与建筑物隔震抗震、减震和消震体系专利技术,这一由陆建衡教授研发的技术已获中、美、英三国发明专利权。 该项技术在不用搬迁住户和大拆的情况下,用中国传统双曲拱桥和铁路桥梁减震技术,可将2至6层旧建筑加高到8至20层,兼具隔震、减震、消震、抗震[阅读全文]
-
如何使废弃物“起死回生”
[内容预览]
| 2008/3/25 11:02:11家住云南宜良县的村民周存贵拧开村边的水管,却没有看到一滴水。“两口人和牛、马等牲畜,一天的用水量在200公斤。”周存贵说,习惯了在离家不远的路边接水的他,现在不得不跑到几公里外的山里挑水回家。除了一大早就得起床上山外,还要排队。他回忆,污染事情发生后,村里通知停止用水时,他赶紧把已经做好的饭菜全倒了。“中毒就麻烦了。” 周存贵所说的“污染事情”是指嵩明县村民周顺福从2月21日到23日,向[阅读全文]
-
空中死神---酸雨的防治与JNS耐硫酸露点腐蚀钢板
[内容预览]
| 2008/3/24 9:50:01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进步,人类成了自然的主人;但享福过了头,自然又反过来惩罚人类,人类遇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麻烦。酸雨,人称“空中死神”,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一)酸雨:我国酸雨控制地区的面积约为80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8.40%。它主要包括上海、重庆、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的部分城市地区。可不久前,国家环保总局在公布2007年第三季度[阅读全文]
-
发展绿色技术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内容预览]
| 2008/3/24 8:48:41本报北京3月23日电 “当前,绿色技术已成为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和生活消费的新风尚。但这一问题尚未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许多人甚至认为绿色技术就是污染防治技术,是环保部门的事。”在今天结束的2008年绿色创投方案评选活动启动会上,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王玉庆如是说。 绿色技术即对环境友好技术,国际上又称EST(环境健康技术)。它是一切能“获得持续发展,支撑世界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贫困和人类痛苦”[阅读全文]
-
科技创新:一种变革时代的力量
[内容预览]
| 2008/3/23 16:46:5030年改革开放之路一再证明—— 回顾全国科学大会以来的30年发展之路,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是不断激发民族创新精神的过程。30年前,面对百废待兴、我国与世界科技先进水平被一再拉大的现实,根据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同志的要求,全国科技工作者励精图治,终于使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迈进新世纪,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未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有赖于自[阅读全文]
-
《自然》:中科院刘传周等北冰洋地幔研究取得新成果
[内容预览]
| 2008/3/21 11:16:09软流圈是指地球浅部岩石圈以下至660公里不连续面以上,刚性较弱且能够发生长期缓慢变形的地幔部分,是讨论壳幔相互作用等一系列地质过程的重要参考体系所在,它的对流也是地球表层板块构造运动的主要“引擎”。因此,软流圈地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一直为众多地球科学家所关注。但对于软流圈地幔是否具有均一的化学成分这一问题,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学术界普遍认为,发生在软流圈中的元素扩散及地幔对流可以有效地消除软流[阅读全文]
-
我国首个电厂能耗实时监控系统在江苏问世
[内容预览]
| 2008/3/21 11:15:13我国首个电厂能耗实时监控系统日前在江苏研发成功,该系统的问世,为即将在我国逐步推行的节能发电调度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据介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未能取得燃煤发电机组能耗实时监控技术的突破,电厂能耗管理工作因缺乏实时、可靠的监测数据而难以有效提高。日前,由江苏省电力公司组织,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具体实施的我国首个电厂能耗实时监控系统研发取得成功,并通过江苏省经贸委组织的专家评审验收[阅读全文]
-
08年中英青年科学家网络活动关注亚洲古季风与气候变化
[内容预览]
| 2008/3/20 11:44:15日前,由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广东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以及广州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08年东方科技论坛——中英青年科学家网络活动在穗举行。与会专家就“亚洲古季风与气候变化”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活动旨在促进中英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交流并促成研究合作,增进本地官员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了解。 对于一般民众来说,今年南方地区异常严寒,让人们多少对气候变化产生了一些关注。英国阿伯丁[阅读全文]
-
我国首个重点行业二恶英控制和减排项目启动
[内容预览]
| 2008/3/19 23:38:32“中国医疗废物可持续管理项目”19日启动,医疗废物可持续环境管理项目是我国第一个重点行业二恶英控制和减排全额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将把医疗废物声明周期全过程管理理念纳入我国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实践中。 据介绍,项目将全面促进《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所要求的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的引进、[阅读全文]
-
中科院调查雪灾影响 浙江古田山保护区提供数据
[内容预览]
| 2008/3/17 13:30:42调查队初步勘察调查人员正在样地内调查今年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气候异常,导致大范围、长时间的强降雪及冰冻灾害。冰雪灾害给森林资源造成多大损失,长期生态影响又将如何?灾情发生后,中科院植物所、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立即联合组建调查队,对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灾情展开了全面调查,以客观评估森林资源的损失情况及影响,为灾区林业恢复重建以及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3月9日下午,调查队在古[阅读全文]
-
气候与冰冻圈和国际冰冻圈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成立
[内容预览]
| 2008/3/15 15:15:03日前,第二届WCRP/CliC(Climate and Cryosphere,气候与冰冻圈)及第一届IUGG/IACS(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国际冰冻圈科学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正式成立。 据悉,该委员会由来自中国科学院、高校、中国气象局等18个科研单位的专家组成。委员会聘请陈宜瑜、程国栋、崔之久、丁一汇、董兆乾、胡敦欣、蒋有绪、李吉均、刘昌明、施雅风、孙菽芬、吴国雄、周秀骥等著[阅读全文]
-
吉林研成人工影响天气纳米复合催化剂 世界首创
[内容预览]
| 2008/3/15 9:02:13记者3月14日从吉林省科技厅获悉,“人工影响天气纳米复合催化剂”在吉林省率先研制成功,业内人士称,该成果实现了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研制的新突破,为世界首创。 “人工影响天气纳米复合催化剂”, 由吉林大学和中国气象局吉林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联合开放实验室联合研制。据介绍,该催化剂不但活化速度、冰核成冰活性明显高于微米催化剂,而且成冰阈温值也由-8℃提高到-0.9℃。成果应用到人工增雨作业,[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