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天鹅北京翠湖安家已五代 环境优不愁吃没人扰
[内容预览]
| 2012/11/30 9:15:04相知相恋如影随形儿女成群 原产于澳洲、过去在北京难得一见的黑天鹅,如今在海淀翠湖湿地安家落户了。记者从翠湖湿地管理处了解到,黑天鹅在此自然繁衍,规模已达上百只,成为本市最大的野生黑天鹅群。 昨天上午,翠湖湿地天鹅湖上碧波荡漾,一只只黑天鹅在水面上游弋,红嘴曲颈显得分外优雅。它们有的振翅拍水,追逐嬉戏;有的埋头梳理自己的羽毛;有的将长长的脖子扎进水里抓小鱼。 “我是2008年到翠湖工作的,那会[阅读全文]
-
爱鸟志愿者一天拆300米鸟网
[内容预览]
| 2012/11/30 6:53:24南平是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却藏着“天罗地网”。前日,南平爱鸟志愿者在延平区一个小镇山林里,一天之内拆除了300米鸟网。而此前,志愿者们曾在延平区多个镇里的小村发现鸟网,一个月拆除200米鸟网(详见本报11月17日A4版)。 对此,南平延平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于今日下午召集全区开紧急会议,严厉布控巡查。 爱鸟志愿者 去观鸟却变成去拆鸟网 11月28日,南平鸟友卢大姐和同伴带上观鸟设[阅读全文]
-
鄱阳湖护鸟员的生态守护 23年救治7000多只候鸟
[内容预览]
| 2012/11/28 10:59:13新华网南昌11月27日电(新华社记者郭远明、甘泉、张淼淼)冬季来临,在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南下的候鸟密如“湖上长城”。在动人的“候鸟天堂”景象背后,有一群默默守护候鸟安宁的护鸟者,李春如是其中一名“鸟痴”般的护鸟员。 23年来,李春如共救治7000多只候鸟,看护与救治候鸟已经成为他用心走出的一条生态守护路。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鄱阳湖是亚洲最主要的越冬候鸟栖息[阅读全文]
-
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发现新物种"卷羽鹈鹕"
[内容预览]
| 2012/11/27 12:11:51今天,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夏季在内蒙古达赉湖保护区乌兰诺尔核心区监测到保护区新物种——卷羽鹈鹕。该鸟在乌兰诺尔核心区停留20多天后飞走。卷羽鹈鹕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名录”,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全世界现仅存几千只。 据了解,达赉湖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20年来,野生动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野生鸟类数量逐年增加,每年都有新物种被发现。近5年,这个保护[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导致英国繁殖鸟类锐减 40年减少4000万
[内容预览]
| 2012/11/26 23:17:26《2012年英国国家鸟类报告》指出,英国麻雀数量相比1966年减少了一半。(自《卫报》) 据《卫报》报道,日前发布的《2012年英国国家鸟类报告》指出,受土地利用变化、沿海水域管理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过去近半个世纪里,在英国境内筑巢的鸟类数量已从1966年的2.1亿只下降到目前的1.66亿只,减少逾4400万。其中数量减少最多的鸟类是麻雀,相比1966年的2000万只减少了约一半。 另一种数[阅读全文]
-
无锡太湖边频现逮鸟队 市民吁保护鸟类
[内容预览]
| 2012/11/21 9:52:29眼下正值候鸟迁徙季节,细心的无锡市民可发现附近的山林、湖边多了不少陌生的小鸟。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受到不少爱鸟人群的欢迎、款待,也受到了个别无良者的伤害,东方白鹳迁徙途中在天津遭到毒杀的消息令人感到痛心,而在无锡,护鸟与捕鸟的较量从未中断过。市民呼吁: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无锡要建成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首先要建成环境优美、人和自然和谐的地区,在这方面一定要加强宣传和立法。 太湖西岸频现“逮[阅读全文]
-
长江淡水豚考察:630公里航程仅目击江豚十头次
[内容预览]
| 2012/11/20 10:15:34长江淡水豚考察,武汉至宜昌江段,九天航行只观测到十头江豚。 经过9天的航行,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队于19日下午抵达宜昌。在这段约630公里的航程中,考察队目视观察组共发现长江江豚(以下简称江豚)10头次,声学组检测到江豚3头次。 “从武汉到宜昌的这段航程,我们主要是在洪湖江段下游、洞庭湖入江口上游、监利县城上下游、公安县城附近江段以及宜昌胭脂坝下观察到江豚,在其他区域没有观察到江豚。”此次考[阅读全文]
-
黄河口迎迁徙大军 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达298种
[内容预览]
| 2012/11/19 15:41:13近日,随着鸟类迁徙大军的陆续到来,黄河口迎来了最佳观鸟季。众多珍稀鸟类出现在黄河口,引得全国各地的观鸟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齐聚黄河口。 据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介绍,到今年为止,保护区对外发布的鸟类种类已达到298种,和1992年刚刚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的187种相比,共新增鸟类111种。从2003年至2012年,保护区已累计繁殖世界濒危物种东方白鹳151对,共孵化幼鸟35[阅读全文]
-
植物驯化师,你听说过吗?
[内容预览]
| 2012/11/19 5:46:25他们是南山植物园科研人员,4年来已成功驯化了上千种野生植物 我们都知道,野生动物通过驯化,成为养殖家禽。其实,大山里的野生植物通过驯化,也能从山里“进”城,丰富城市绿化。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上千种大山里的野生植物通过人工驯化,逐渐适应城里生活,可以用于城市园林绿化。昨日,重庆晨报记者走进南山植物园植物驯化基地,了解体验植物驯化师的工作。 植物驯化基地藏身林间 在植物园工作人员带领下,我们沿[阅读全文]
-
动物保护组织悬赏千美元 寻找杀害濒危象的凶手
[内容预览]
| 2012/11/16 12:47:14一个动物保护组织13日说,悬赏1000美元,寻找杀害濒危物种苏门答腊象的凶手。 一些人几天前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特索尼洛国家公园外一片丛林发现三头象的尸体。公园主管库平·西姆博隆推断,附近一些种植园工人近来住所遭到破坏,可能为报复而毒杀这些象。 “善待动物组织”当天声明,悬赏征集凶手的信息。这一机构分管亚洲事务的管理人员贾森·贝克说,凶手理应接受法律惩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统计显示,全球野[阅读全文]
-
中国将投14亿拯救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护生态环境
[内容预览]
| 2012/11/14 18:32:23第十三届国际植物园协会大会于13日在广州召开。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植物园、科研机构、大学、政府部门的科研专家共300多人出席会议。记者在会上获悉,中国计划将投入14亿元人民币展开为期5年的拯救保护行动,重点保护120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其中有近32%的物种濒临灭绝。 以上信息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党委书记任海接受媒体采访时披露的。据他介绍,这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包括野外种群数量极小、极度濒危、随时[阅读全文]
-
东洞庭湖核心保护区“关门”护鸟
[内容预览]
| 2012/11/14 4:07:46本报岳阳讯 11月13日,记者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大西湖、小西湖、壕沟及丁字堤区域已经实行封闭管理。未经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封闭管理区。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保护区域有2.9万公顷。为确保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候鸟安全过冬,此前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东洞庭湖大西湖、小西湖、壕沟实行了封闭[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或致秦岭地区竹子难长 威胁大熊猫生存
[内容预览]
| 2012/11/13 14:38:04新一期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刊登报告说,中美研究人员对中国秦岭地区的气候前景的预测显示,气候变化将使当地不适宜竹子生长,进而威胁到那里大熊猫的生存。研究人员因此呼吁人们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他们对中国陕西省秦岭地区的气候前景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即便是在最乐观的预测结果中,到21世纪末当地气候也会变得普遍不适宜[阅读全文]
-
科学家首次发现世界最稀有鲸鱼
[内容预览]
| 2012/11/13 14:26:17这种稀有的铲齿中喙鲸(左)曾被误认为哥氏中喙鲸(右)。 图片来源:(从左到右)K.Thompson et al., Current Biology 22, 21 (6 November 2012); Crown Copyright: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Te Papa Atawhai (January 2011) 前不久,一种极为[阅读全文]
-
中国科考人员再次在长江中下游寻找白鳍豚
[内容预览]
| 2012/11/13 14:19:2511月12日下午,长江淡水豚类科考队行至洪湖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考人员向记者透露,除了长江江豚,这次科考仍然对再次发现白鳍豚抱有一丝希望。这也是自2006年以来,科学家再次在长江中下游全流域寻找“长江女神”的身影。 据介绍,近两年来长江沿岸省市多次有发现疑似白鳍豚的传闻,但是每次都没有拿到确证。科学家告诉记者,过去几年一些渔民称发现疑似白鳍豚的水生生物。“长江里有白鳍豚不是没有可能[阅读全文]
-
长江江豚种群规模日渐减小 世界残存或不到千头
[内容预览]
| 2012/11/13 12:09:112002年,全世界人工饲养最成功的白鳍豚“淇淇”在武汉病逝,引发了人们对长江生态的担忧。10年之后,随着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世界罕有的淡水鲸类长江江豚再度遭遇“功能性灭绝”的威胁。 “微笑”的江豚 CFP供图 种群规模日渐减小 被誉为“长江精灵”的水中国宝长江江豚,与白鳍豚同属用肺呼吸的哺乳类动物,是世界罕有的淡水鲸类,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长江边居民大多有这样的记忆[阅读全文]
-
我国最大淡水湖水位“止跌回升” 有益候鸟保护
[内容预览]
| 2012/11/12 11:18:25受数日以来江西境内的持续降雨影响,从11日上午开始,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止跌回升”。但目前鄱阳湖的湖区水体面积只有643平方公里,与今年近4000平方公里的最大水体面积形成鲜明对比。 江西省水文局局长谭国良介绍,11日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为10.49米,比前一日上涨了0.02米。但后期鄱阳湖周边地区难以出现持续强降雨,预计鄱阳湖水位回升一段时间后将继续下降。 受长江上游和江西境内来水减[阅读全文]
-
生存环境恶化不容忽视 长江"国宝"江豚现已濒危
[内容预览]
| 2012/11/12 10:39:24今天上午,2条满载各种现代化探测仪器的考察船陆续从中科院水生所码头启航,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活动正式启动。40名科考人员将用7周对长江宜昌到上海江段,包括洞庭湖、鄱阳湖进行考察,寻找长江淡水豚踪迹。这是自“2006年长江豚类考察”宣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以来,首次针对江豚的全面科考。 20年来存活数量快速衰减 科考总指挥、中科院水生所王丁研究员介绍,此次考察由农业部牵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阅读全文]
-
北部湾中华白海豚生态链未发生断裂
[内容预览]
| 2012/11/9 9:54:04新华网南宁11月9日专电(记者 何丰伦)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和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北部湾白海豚生态链并未断裂,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白海豚个体数量持续增长。 中华白海豚,又称印度太平洋驼背豚,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一种群对栖息地海洋环境要求很高,每头野生雌性白海豚3年才能完成一次生产,而且存活率只在20%。由于其身材修长、体态优美,中华白海豚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阅读全文]
-
天鹅起舞黄河湿地
[内容预览]
| 2012/11/9 6:26:40新华社照片,平陆山西,2012年11月8日 11月8日,两只天鹅降落到山西平陆黄河湿地的水面上。 当日,在山西省平陆县三湾村附近的黄河湿地,数百只天鹅在水里嬉戏,为黄河湿地增添一份灵动。平陆县位于山西省南端,地处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带,湿地资源丰富,辖区内的黄河湿地由于背风向阳,气候温暖,食物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非常适宜天鹅生长。每年秋末冬初,许多天鹅都会来这里越冬栖息,数量可达万只以上。[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