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中国将建与俄罗斯相连生态廊道 保护野生东北虎

    [内容预览]

    | 2012/11/8 21:51:57
    记者8日从黑龙江省森林总局了解到,黑龙江省已经启动了“老爷岭”、“完达山”两处东北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将把俄罗斯锡霍特山脉的东北虎群与位于中国完达山山脉的东北虎群统一保护起来,保护区内还将搭建3至4条与俄罗斯相连的跨国生态廊道。  据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东北项目办公室虎豹项目协调员张常智介绍,俄罗斯现在有东北虎400多只,无论是密度和数量都远远高于中国。想要恢复中国东北虎种群,成本最低、最有效

    [阅读全文]

  • 湖南拟对江豚实行迁地保护 洞庭湖江豚或要搬家

    [内容预览]

    | 2012/11/8 14:59:55
    长沙湖南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日前组织一支由水生生物专家组成的考察组来到东洞庭湖,计划在此选择特定区域,探索江豚迁地保护措施。  被称作长江生态“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的江豚,在湖南境内仅分布于洞庭湖及其相通的长江水域,据专家估计,目前洞庭湖的江豚数量为100至150头,呈明显下降趋势。江豚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今年春季,洞庭湖区域曾发生江豚死亡事件,再次敲响了生

    [阅读全文]

  • 英提出新公益项目 助力保护珍稀动物栖息地

    [内容预览]

    | 2012/11/8 14:46:13
    近日,英国伊登河慈善机构提出了一个关于鼓励人们享受、珍惜和保护英国伊登河的公益项目,获得英国遗产彩 票基金资助。  英国伊登河及其支流位于坎布里亚郡伊登峡谷,沿途流经许多著名景区,包括约克郡山谷国家公园、北奔宁山脉等世界闻名的自然遗产景观。河水流过钙质石灰岩、新红色砂岩和火山地质形成了大片珍贵的生态环境,多种珍稀动物在此栖息繁衍,特殊的自然环境也为伊登河的水生植物建造了一座生长天堂,目前在伊登河已

    [阅读全文]

  •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发现80余头江豚 候鸟10万只

    [内容预览]

    | 2012/11/8 6:17:39
    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经初步统计,目前已发现有5万余只越冬候鸟飞抵东洞庭湖栖息,其中黑鹳、小白额雁等一批尊贵“鸟客”如约而至,为即将开幕的第七届东洞庭湖观鸟节提前助兴。  “我们东线组这次在春风外滩观测到了25只黑鹳,是近两三年来观测到最多的一次。”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张鸿兴说,黑鹳是一级保护动物,全球仅存3000只左右,在黑鹳东部迁徙线路上总共才一百来只。全球濒危物

    [阅读全文]

  • 《动物福利评价通则》将出台:推动保护动物福利

    [内容预览]

    | 2012/11/8 6:14:43
    在巴厘岛注射过狂犬疫苗的流浪狗都被戴上了红项圈。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供图  捕杀、候鸟、排队喝鹿血、游客累死骆驼、斗狗赌 博,中国公众对动物的关注,正在从避免种群消亡上升到保护动物生命安全的层次。  据悉,《动物福利评价通则》近期将出台,而刚刚落幕的第三届中国兽医大会则传出消息,未来,动物福利将有望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资质考核当中。  动物福利立法尚缺  目前实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

    [阅读全文]

  • 万只白天鹅栖息黄河湿地

    [内容预览]

    | 2012/11/7 5:13:34
        新华网太原11月6日电(记者王飞航)6日,在山西省平陆县三湾村附近的黄河湿地,近百只白天鹅在水里嬉戏欢歌,只见平静的水面上,白天鹅悠然自得地游弋,为秋冬的黄河湿地增添了一份灵动。    平陆县位于山西省南端,地处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带,湿地资源丰富,辖区内的黄河湿地东西长58公里,面积6691.2公顷。由于背风向阳,气候温暖,食物丰

    [阅读全文]

  • 成都大熊猫野放训练取得初步成效

    [内容预览]

    | 2012/11/7 5:02:54
    中新社成都11月6日电 (周迪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6日对外透露,于今年1月入驻该中心“熊猫谷”的首批6只人工繁育大熊猫,经过近一年的圈养野化放归过渡性训练,目前生存状态良好,其野放训练取得初步成效。    大熊猫圈养野化放归过渡性训练包括:改变竹类添加方式,模拟野外竹类自然生长形式,培养其自然采食习惯;增加竹类供应量,减少精饲料补充量的供给,让大熊猫的食物结构

    [阅读全文]

  • 黑龙江将50余只中华秋沙鸭放归自然

    [内容预览]

    | 2012/11/6 7:08:05
    新华网哈尔滨11月1日专电(记者刘景洋)记者从黑龙江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获悉,这个保护区已救助并通过野外驯化方式,放飞中华秋沙鸭超过50只,对保护这个濒危物种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鸟类活化石之称,已在地球上生存了2700万年,是研究地质变化的活标本。目前仅繁殖于俄罗斯远东,中国小兴安岭、长白山部分地区,分布呈孤岛状。由于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种群数量极少,被列为全球濒

    [阅读全文]

  • 保护状况受关注 海南启动第二次野生动物调查

    [内容预览]

    | 2012/11/6 6:58:33
    海南野生动物普查渐进时  海南省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10月启动。上一次调查是在15年前。  此次调查将海南划为“琼北台地平原”、“琼南山地丘陵”、“五指山山地”、“南海诸岛热带雨林”4个地理单元,通过“常规调查”、“专项调查”、“同步调查”、“圈养种群和市场调查”4种方式开展行动,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专项调查”和“同步调查”。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只出生刚十天的小坡鹿与母鹿在一起

    [阅读全文]

  • 平陆黄河湿地迎来首批越冬白天鹅

    [内容预览]

    | 2012/11/3 5:36:46
    白天鹅在水面上翩翩起飞 两只白天鹅悠然自得地游弋  本报11月1日讯(记者 胡增春 通讯员 刘文礼)又到了候鸟迁徙的季节,今日,在平陆县黄河湿地,首批越冬野生白天鹅已经在翩翩起舞。  在平陆三湾村南边,平静的水面上,白天鹅悠然自得地游弋,为秋冬的黄河湿地增添了一份灵动。据湿地保护区工作人员监测,今冬来到平陆黄河湿地的白天鹅已有60余只。“其中,有亚成体白天鹅(也就是能够独立生活的小天鹅)若干只。和

    [阅读全文]

  • 尕海成青藏高原上鸟类"天堂" 繁衍鸟类超3万只

    [内容预览]

    | 2012/11/2 23:58:15
    甘肃省唯一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尕海,刚刚送走飞往南方越冬的黑颈鹤、红脚鹬、黑鹳等鸟类,又迎来了从蒙古高原飞到这里越冬的大天鹅。初冬的尕海,没有了万鸟翔集的热闹场面,但依然可见鸟的身影。  “到目前为止,今年在尕海栖息、繁衍的各种鸟类超过了3万只,这是自2004年有观测记录以来最多的一年。”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尕海保护站站长田瑞春说,这说明尕海已成为青藏高原上的一个鸟类“天堂

    [阅读全文]

  • 中国加强湿地保护打造候鸟迁徙“绿色通道”

    [内容预览]

    | 2012/10/30 5:14:39
    中国候鸟东部迁飞路线上南北两个重要站点——黑龙江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日在黑龙江省宝清签署合作协议,承诺共同加强对东方白鹳、小白额雁、白琵鹭等珍惜候鸟的协同监测和保护。  “通过加强中国候鸟迁徙路线上各站点间的沟通合作,我们希望打造一条从候鸟繁殖地到越冬地的绿色通道。”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东北项目办公室主任朱江说。  据朱江介绍,中国湿地水鸟的迁徙路线主要分

    [阅读全文]

  • 全球野骆驼约三分之一在甘肃安南坝 资金缺乏制约保护措施

    [内容预览]

    | 2012/10/30 5:11:48
    安南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监测图片(安南坝保护区管理局供图)野骆驼是世界上极度濒危物种之一,数量比大熊猫还少。记者近日走进安南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时了解到,经过保护区管理局多年的努力,这里的野骆驼数量保守估计达到250峰左右。而据统计,全球野骆驼种群数量仅为730-880峰。保护到位 安南坝野骆驼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青新三省交界处的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

    [阅读全文]

  • 300多种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内容预览]

    | 2012/10/30 5:07:01
    据市场星报报道,“华南虎、朱鹮、丹顶鹤已在安徽绝迹,大灵猫、金猫、海南虎斑、白尾海、鹧鸪、毛脚鱼、褐林、斑嘴鹈……现在可能已绝迹。”昨日,记者手中一份由省环保厅提供的资料令人不安。近几十年来,因过度渔猎、生境破坏、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我省很多生物绝迹,或造成数量锐减,濒临灭绝。 300多种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我省新近开展的动植物调查显示,我省野生动植物的分布范围和数量都呈逐渐下降和减少趋势。而不

    [阅读全文]

  • 黔灵猴“老祖宗”今年三十二

    [内容预览]

    | 2012/10/28 5:50:13
    贵阳黔灵山公园里的猕猴,享受着黔灵山的自然生态环境、游客和喂猴人投递的美食,在这样一个“宜居和养老”的好地方,猕猴老可可已经32岁了,超过了自然条件下猕猴的生命极限。   黔灵猴“老祖宗”今年32岁  提起老可可,喂猴人无不知晓,他们亲切地称呼它为黔灵猕猴的“老祖宗”。老可可已经32岁了,是黔灵猕猴里年纪最大的。老可可的年龄已经超过了猕猴自然条件下生命的极限。自然条件下,猕猴的年龄为25岁到30岁

    [阅读全文]

  • 非法猎捕与气候导致东洞庭湖越冬候鸟数量剧减

    [内容预览]

    | 2012/10/27 4:26:17
    时下本应是大批候鸟南下越冬的季节,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作为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候鸟越冬地东洞庭湖,今年越冬候鸟数量剧减。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候鸟在繁殖地、迁徙过程中遭遇非法猎捕以外,还与越冬地自然条件变化有关。  东洞庭湖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每年来此越冬的候鸟种类达到158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等10种,二级保护动物天鹅等27种,数量有8万至11万只。  据东洞

    [阅读全文]

  • 江豚15年内或将灭绝

    [内容预览]

    | 2012/10/26 10:01:45
    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长江豚  长江流域还有多少头江豚?极端气候与人为活动如何影响江豚生存?昨天是第三个国际淡水豚日。中国科学家宣布,将于今年11月10日起航前往长江,对江豚目前的数量和栖息地状况进行考察。这也是自“2006年长江豚类考察”宣布白暨豚功能性灭绝以来,首次针对江豚的全面科考。  昨日,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淡水项目主任李利锋、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王克雄等长期致力于江豚研究的专家接

    [阅读全文]

  • 日本野生鹿体内放射物超标八倍 或与核泄漏有关

    [内容预览]

    | 2012/10/25 10:57:12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10月24日报道,在与东京都相邻的埼玉县内,相关部门从野生日本鹿体内检出超出日本国家安全标准8倍以上的高浓度放射性铯(Cesium)。目前尚无法判断这是否和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有关。  埼玉县相关部门介绍说,他们对一只在埼玉县秩父市浦山山林捕获的日本鹿进行肉类安全检测时发现,每公斤鹿肉含放射性铯820贝克勒尔,超过日本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值8倍以上。  为此,埼玉县要求业界

    [阅读全文]

  • 新疆北部野驴与鹅喉羚生存空间受冬季放牧影响

    [内容预览]

    | 2012/10/24 22:56:11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获悉,经该所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表明,新疆北部的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冬季放牧严重影响了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的生存,应当控制冬季进入保护区家畜的数量。  据悉,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杨维康研究员团队在“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对生活于新疆北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蒙古野驴和鹅喉羚开展了食性和栖

    [阅读全文]

  • 鄱阳湖将引进20头麋鹿 放养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内容预览]

    | 2012/10/18 13:19:54
    角似鹿非鹿,脸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被俗称为“四不像”的麋鹿是中国特有物种,其生息繁衍充满传奇,这种动物目前在江西还看不到。不过,这一现象将在年内改变。17日,记者从江西省野保局了解到,我省已与北京麋鹿苑博物馆达成协议,年底前引入20头麋鹿,届时放养在位于鄱阳县境内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据有关记载,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在3000

    [阅读全文]

2089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