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程监控黑鹳繁殖

    [内容预览]

    | 2012/10/18 6:41:00
    新报赤峰讯(记者 汤 军 通讯员 张松柏) 由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启动的《黑鹳繁殖行为学科研监测课题》,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4个多月的科研监测之后,日前圆满结束。这是目前国内首次采用目标取样法结合全程视频监控对黑鹳繁殖进行的科研监测,尤其是这次获取的巨量全视频拍摄的影像资料,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评价,对黑鹳繁殖研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据了解,黑鹳在自然界享有鸟

    [阅读全文]

  • 美洲招募“熊猫守护使” 加强交流保护珍稀物种

    [内容预览]

    | 2012/10/17 22:10:07
    美洲地区熊猫守护使选手发表竞选宣言  熊猫是中国独有的珍贵动物“活化石”,备受人们的喜爱。但同时熊猫也是全球濒危物种之一,需要得到人们的保护。为加强对熊猫的保护,也唤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全球招募“熊猫守护使”的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16号,北美地区今年的“熊猫守护使”半决赛开始举行。  一选手介绍:“我叫艾希莉·贾戈尔,来自亚利桑那州图桑,我关注熊猫的保护是因为熊猫能够把世界上所有的人

    [阅读全文]

  • 中俄边境兴凯湖自然保护区野生丹顶鹤达到106只

    [内容预览]

    | 2012/10/17 3:28:39
    新华网哈尔滨10月16日电(记者高星)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位于中俄边境地区的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丹顶鹤数量达到106只,成为中国第二大野生丹顶鹤繁殖地。  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全世界现存约2000只。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所长刘化金介绍,随着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强和生态环境改善,区内珍稀野生动物数量近年来明显增多。据统计,目前保护区内丹顶鹤数量约106只,成为全国第二大野生

    [阅读全文]

  • 佛坪自然保护区今年首次拍到野生金钱豹活动照片

    [内容预览]

    | 2012/10/15 10:17:34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近日利用红外线自动照相机,今年首次拍摄到了野生金钱豹活动的照片,去年已经拍摄到了四次。   这次拍摄到金钱豹的是海拔2480米的黄桶梁山垭自动监测点,红外照相机显示的拍摄时间为8月23号7点55分。照片上一只金钱豹跨步甩尾,正沿着草丛向坡下走去,极有可能是金钱豹早晨起来下山觅食。据了解,去年5月到11月,在佛坪县长角坝镇东河台村桦

    [阅读全文]

  • 内蒙古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亚洲水鸟保育基金资助

    [内容预览]

    | 2012/10/15 10:16:12
    记者日前从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获悉,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日获得亚洲水鸟保育基金资助,以加大对这一区域迁徙鸟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据内蒙古环保厅工作人员介绍,亚洲水鸟保育基金将投入4000美元,在自然保护区附近乡镇的中小学、社区开展一系列环境教育推广活动,通过“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带动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带动一个乡镇”的做法,扩大环境教育的影响力,从而在当地建立“

    [阅读全文]

  • 我国首只系统野化培训大熊猫放归自然

    [内容预览]

    | 2012/10/15 10:13:41
    中国绿色时报10月12日报道(记者 焦玉海 张一诺 吴开翔 李渝)  10月11日,国家林业局和四川省政府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举行大熊猫放归自然活动,将我国第一只经过系统野化培训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放归到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内。此举标志着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上午10时左右,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宣布大熊猫“淘淘”放归自然开始。国家林业局副局

    [阅读全文]

  • 深秋来临 鄱阳湖迎来大批越冬候鸟

    [内容预览]

    | 2012/10/14 5:54:41
    10月12日,记者从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随着深秋的来临,大批越冬候鸟飞临南昌市南矶湿地。此外,从11日开始,越冬候鸟也已开始陆续抵达余干湖区。  今年上半年,鄱阳湖水位持续偏高,一直到目前为止,鄱阳湖的水位仍比去年同期水位高1米左右,地势低洼地区存在不少子湖泊。近期受天气晴好影响,水位逐渐下降。据预计,10月中旬后,南矶湿地的泥滩将大面积为即将到来的雁鸭类、鹤类提供食物与栖息地。

    [阅读全文]

  • 黑龙江湖南两自然保护区合作打造候鸟迁徙绿色通道

    [内容预览]

    | 2012/10/13 22:27:28
    新华网哈尔滨10月12日电(记者高星)中国候鸟东部迁飞路线上南北两个重要站点——黑龙江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日在黑龙江省宝清签署合作协议,承诺共同加强对东方白鹳、小白额雁、白琵鹭等珍稀(编者注:原文为珍惜)候鸟的协同监测和保护。  “通过加强中国候鸟迁徙路线上各站点间的沟通合作,我们希望打造一条从候鸟繁殖地到越冬地的绿色通道。”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东北项目办

    [阅读全文]

  • 我国发现兰科新种勐远玉凤花

    [内容预览]

    | 2012/10/12 22:45:06
     本报讯(记者张雯雯)记者日前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助理研究员刘强和李剑武在西双版纳州关累镇勐远考察石灰山季雨林时,发现了兰科玉凤花属植物的新纪录种,并根据发现地将其中文名译为勐远玉凤花。据悉,该新纪录种为我国首次发现报道。 刘强介绍说,兰科玉凤花属植物全世界分布多达6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目前,我国记载的有54种,其中19种为我国特有种。玉凤花属植

    [阅读全文]

  • 阿拉斯加海岸搁浅一海狮孤儿 乘机前往纽约安家

    [内容预览]

    | 2012/10/12 15:27:01
    近期,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海岸惊现一头15周大的海狮孤儿,幸好被救援人员救助,并以其中一名救援者女儿的名字命名为“米蒂克”。目前,这头海狮宝宝即将在纽约安家。  美国当地时间11日,海狮宝宝“米蒂克”将在专业人士的陪同下,乘飞机前往它的新家--纽约布鲁克林的一家水族馆。之前,“米蒂克”和另一头海狮孤儿“帕克”一直被寄养在阿拉斯加州一家海洋动物保护中心内。“米蒂克”和“帕克”均被渔民发现并拯救,它们都曾

    [阅读全文]

  • 中国第二次野放大熊猫 通过无线电进行跟踪监测

    [内容预览]

    | 2012/10/12 10:49:23
    2岁零2个月的大熊猫“淘淘”11日被放归四川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第二次对大熊猫进行野放。  早在2003年,该中心在全世界范围内率先启动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一期项目。首只放归的大熊猫在野外意外死亡,放归一度搁浅。“淘淘”是中国第二只野放大熊猫。  11日上午10时15分,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向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县长曾令举移交了“淘淘”的档案。  10时20分,中国

    [阅读全文]

  • 水中“大熊猫”江豚死亡悲剧再现洞庭湖

    [内容预览]

    | 2012/10/12 2:59:51
    新华网长沙10月11日专电(记者明星)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江豚,再次传来噩耗。10日,湖南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巡逻至洞庭湖麻塘水域,发现了一头死亡的江豚。渔政部门将其掩埋后,志愿者给死亡江豚筑了一座没有墓碑的坟墓。  协会巡逻队队长何大明介绍,这头江豚被发现时,全身布满了密密的蛆虫,皮肤已经高度腐烂,死亡时间估计超过了一周。通过丈量,死亡的江豚长约1.6米、胸围1米,体重超过80公斤,是雄性

    [阅读全文]

  • 中华白海豚仅存活802头 海洋污染成为死亡主因

    [内容预览]

    | 2012/9/28 11:56:46
    据新华社报道,9月25日,在澳门友谊圆形地海边发现两具中华白海豚尸体。这已是一周时间内发生的第三宗白海豚死亡事件。此前,9月20日、22日,在珠海海滩两次发现白海豚尸体,一只为身长2米的成年白海豚,另一只专家估计年龄在6个月至1岁之间。  9月25日发现于澳门海滩的白海豚,体型较大的身长2.05米,重约150公斤,搁浅在海边石滩上,腹部裂开,性别有待确定;而另一具体型较小的中华白海豚尸体重约5公斤

    [阅读全文]

  • 今年首批越冬候鸟抵达鄱阳湖 候鸟数量达15万只

    [内容预览]

    | 2012/9/26 9:48:00
    24日,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都昌保护监测站工作人员在多宝乡马影湖湖面监测到41只豆雁。据介绍,这是保护区今年首次监测到飞抵鄱阳湖的越冬候鸟。  据介绍,随着气温逐渐下降,鄱阳湖湖区的冬、夏候鸟出现交替,白鹭、苍鹭等夏候鸟已陆续飞离南迁,豆雁、鸿雁、白额雁、白鹤等冬候鸟将陆续抵达。预计9月底、10月初将达到交替高峰期。  由于鄱阳湖渔业资源得到修复,来鄱阳湖度夏的候鸟比去年增加了三成。据保护区

    [阅读全文]

  • 玻利维亚颁布一项新法 旨在保护濒危粉红色河豚

    [内容预览]

    | 2012/9/19 11:47:11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9月18日消息,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颁布了一项旨在保护濒危河豚的新法律。  据报道,这种珍稀种类的粉红色河豚生活在玻利维亚的亚马逊河流域。玻利维亚的这项新法律宣布,这种河豚为国宝,禁止捕捞。  在东玻利维亚河边举行的仪式上,莫拉莱斯呼吁军队保护这种遭到污染、土壤侵蚀、非法砍伐威胁的河豚。

    [阅读全文]

  • 长江口江豚调查:上海周边水域或"潜伏"百余头

    [内容预览]

    | 2012/9/13 22:43:13
    第二次长江口江豚保护调查今启动,希望摸清其生存现状栖息特点  白鳍豚灭绝之后,江豚作为我国长江流域仅存的鲸类动物正濒于绝种的边缘——野生数量仅1200头左右,且正在以每年6.4%的速度递减。今天上午,上海海洋大学江豚保护小组从芦潮港起航,出海开展第二次长江口江豚保护调查。据悉,首次调查已于今年5月结束。  数量比大熊猫还要少  江豚属一种小型鲸类,在淡水中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

    [阅读全文]

  • 扬子鳄为何被称为“活化石”?

    [内容预览]

    | 2012/9/8 4:51:24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全球鳄类家族中个头最娇小的一种,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研究人员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化石证据发现,包括崇明在内的不少上海区域曾是扬子鳄的历史分布区,在19世纪中期,扬子鳄还广泛分布在长江下游上至三峡山区的湖北省江陵,下至长江口的上海沿线,1920年至1940年期间,英国博物学家Sower

    [阅读全文]

  • 5年生下近20个扬子鳄“宝宝”

    [内容预览]

    | 2012/9/8 4:49:21
    ■课题组的成员在崇明东滩考察扬子鳄的生存状态■东滩湿地里,可以观察到野放的扬子鳄在活动 本版摄影 徐健本报记者 沈敏岚驾着手划船,轻轻地滑行在芦苇丛生的水面上,屏住呼吸,尽量不发出声息,小心地用手电在水面探寻扬子鳄的踪迹,如果远处或者不远处,手电有了两个小红点的反光,那就是照到了扬子鳄的眼睛,扬子鳄在向远道而来的志愿者打招呼呢——“呵呵,我在这里呢!”今晚,10多名扬子鳄调查志愿者跟着专业人员,开

    [阅读全文]

  • 拉市海“鸟类天堂”又添稀有物种 灰斑鸻首次光临丽江

    [内容预览]

    | 2012/9/8 4:46:37
    拉市海高原湿地保护区首次发现稀有禽类灰斑鸻昨日,记者从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被誉为“鸟类天堂”的拉市海高原湿地鸟类不断增多,保护区管理局还在湿地恢复区首次记录到稀有物种灰斑鸻(音:heng)。据了解,目前,该湿地保护区已记录到12目43科227种鸟类。水禽89种,约10万只。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35种。近年来,拉市海游客量突破41万人次,周边生态旅游兴起,带动其他产业的经济发

    [阅读全文]

  • “普氏野马是自然遗产”

    [内容预览]

    | 2012/9/5 11:10:06
    9月4日,北京林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微生物系主任、教授胡德夫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胡德夫说,敦煌普氏野马的试验性放归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次放养的7匹普氏野马在两年的时间内不但适应了敦煌西湖保护区的环境,而且还成功繁育了下一代普氏野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普氏野马的放归研究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毕竟首次放归的野马群落只有7匹,要是将来发展到更多的时候,是否还能得出

    [阅读全文]

208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