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蝴蝶灭绝风险超过老虎?
[内容预览]
| 2012/9/5 11:07:02最近,伦敦的动物学会开展一项全球性的研究,告诉我们,在我们的身边有五分之一的无脊椎动物正在面临着灭绝的风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少蝴蝶的品种面临的风险更超狮子老虎。 在南京,我们身边飞舞的蝴蝶的确也正在面临生存危机,南京的环保志愿者吴琦告诉记者,在南京,城市蝴蝶正越飞越少,由于气候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少蝴蝶的数量都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其中蓝地蛱蝶、老苞蛱蝶等一批蝴蝶品种已[阅读全文]
-
为躲避人类 尼泊尔老虎改“上夜班”觅食
[内容预览]
| 2012/9/5 11:01:53研究发现,老虎为了躲避人类,不惜改变日夜出动捕食的生活习性。 避开人类活动 推翻人虎不能共存的观念 虽然老虎号称万兽之王,但是在人类面前,万兽之王也似乎矮了一截。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尼泊尔一个国家公园生活的老虎,为了躲避人类,不惜改变日夜出动捕食的生活习性,“改上夜班”,只在晚上出来活动和觅食。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有望推翻过去有关人和老虎不可能在同一区域共存的观念,令人看到未来人和老虎和谐共[阅读全文]
-
苏门答腊猩猩术后重见光明
[内容预览]
| 2012/9/2 11:46:53印度尼西亚一只苏门答腊猩猩接受白内障手术,重见光明,首次见到所生的双胞胎。 苏门答腊猩猩“戈伯”40岁,2008年晚些时候在北苏门答腊省被捕圈养。它当时已经罹患白内障,双眼失明。动物学家为确保“戈伯”安全,决定圈养。 苏门答腊猩猩为濒危物种,野生苏门答腊猩猩仅大约6600只。作为“苏门答腊猩猩保护计划”的内容之一,“戈伯”受孕并于2011年早些时候生下一对双胞胎。 “苏门答腊猩猩保护计划”的[阅读全文]
-
奥地利首次用冷冻精子培育出大象胎儿
[内容预览]
| 2012/9/1 5:46:34北京时间8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奥地利科学家首次用冷冻精子成功使一头大象怀孕。这几张由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13日公布的惊人超声图像展示了一个5个月大但已完全成形的大象胎儿。经测量,它已经有10厘米长。 科学家对一头26岁名为“汤加”的非洲雌象实施了人工授精,但工作人员要想到这头由冷冻精子培育的大象真面目还要等很长一段时间—预计还需要一年,而且它的性别现在不得而知。大象妊娠期多达630天[阅读全文]
-
今年可可西里藏羚羊迁徙产仔基本结束
[内容预览]
| 2012/8/30 23:04:54新华网西宁8月30日电(记者庞书纬)记者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为期3个多月的可可西里藏羚羊迁徙产仔目前已基本结束,今年约有2万只藏羚羊在位于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太阳湖等地集中产仔。 据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肖鹏虎介绍,今年由于气候变暖带来的冰川退化、降水增多等原因,导致号称藏羚羊“大产房”的[阅读全文]
-
鼎湖山现国宝懒猴 将送广东野生动物保护中心
[内容预览]
| 2012/8/30 22:54:26中新网肇庆8月29日电(黄耀辉 梁永辉)懒到饭来不想张口,懒洋洋的趴在笼子里,任由人观赏。广东肇庆市濒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员工29日称,这是“懒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7日,肇庆有网友发布微博,称在鼎湖山飞水潭附近发现一只类似猴子的动物,报景区有关部门。28日肇庆市濒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人员前往接回。 懒猴圆圆的眼睛,全身为金黄的毛,与其他行动敏捷的猴不同,懒猴行动非常缓慢,给它食物也不想[阅读全文]
-
肇庆成功实现"北鸟南养" 丹顶鹤不辞长做岭南鸟
[内容预览]
| 2012/8/30 22:12:38▲饲养员带今年出生的丹顶鹤幼鸟前往星湖湿地作适应性训练肇庆星湖湿地上空,丹顶鹤比翼云天▲展翅翱翔徜徉在肇庆星湖湿地的丹顶鹤们引吭高歌在肇庆出生的首批丹顶鹤长得比饲养员还高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意识中,丹顶鹤是幸福、吉祥、长寿和忠贞的象征。其名气自古至今都是响当当的。丹顶鹤很早就被人们所饲养,唐宋年间尤为盛行。现在许多地方都有饲养的丹顶鹤供观赏之用。但是,在南方,特别是岭南地区人工养殖成功却是一个重大[阅读全文]
-
日本水獭30多年没有生存迹象 被宣布为灭绝物种
[内容预览]
| 2012/8/29 23:18:11新华网东京8月28日电(记者 蓝建中)日本环境省28日宣布,由于已经30多年没有发现日本水獭生存迹象,决定将日本水獭由“濒危物种”改为“灭绝物种”。 此前,环境省将日本水獭指定为很可能灭绝的濒危物种,列入汇总了日本国内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植物的“红色名录”中。 日本水獭是鼬科(又名貂科)哺乳动物,体长1米左右,体重4至11公斤,腿脚很短,趾间有蹼。它们能够用后腿站立,非常可爱,被认为是河童(传说[阅读全文]
-
青海湖畔新现212只普氏原羚种群数较去年增加
[内容预览]
| 2012/8/24 4:41:43每年7月初到8月底,青海湖畔的普氏原羚妈妈们经过185天的艰难孕育期后,纷纷产下幼羚。这些憨态可掬的小家伙,开始跟着妈妈蹒跚学步,打量世界,慢慢熟悉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和绿草如茵的大草原。记者昨日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自然与环境保护处获悉,科研人员在近期的巡查中共发现212只刚刚出生的小家伙,这比往年的记录有所增加。 近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行车1200公里,[阅读全文]
-
学者认为:东北虎是中国唯一有希望恢复野生的老虎亚种
[内容预览]
| 2012/8/24 4:39:49新华网哈尔滨8月23日电(记者辛林霞)正在哈尔滨举行的第十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上,学者们认为随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推进,东北虎是中国唯一有希望恢复野生的老虎亚种。 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领域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由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等16家单位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把东北虎[阅读全文]
-
珍稀动物得关爱 甘肃省野骆驼等多种群数量增加
[内容预览]
| 2012/8/23 21:38:23新华网兰州8月22日电(记者屠国玺)记者22日从甘肃省野生动植物管理局了解到,通过多年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设,目前,甘肃省包括野骆驼在内的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加,“国宝”大熊猫的栖息环境也得到更好的保护。 野骆驼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目前,全世界野骆驼仅存800到1000峰,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中。位于阿尔金山北麓、库姆塔格沙漠边缘的甘肃省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区,为野骆驼和野生动物[阅读全文]
-
新西兰国鸟孵蛋时遇洪水 收集树叶垫高鸟巢护蛋
[内容预览]
| 2012/8/20 9:40:26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的几维鸟“马特”孵蛋时遭遇洪水,收集树叶垫高鸟巢,以保护即将出生的孩子。 当地《新闻报》16日报道,柳岸野生动物保护区饲养员杰玛-马丁13日早晨发现“马特”坐在鸟蛋上,洪水冲进几维鸟居住区,水位高至鸟巢底部。 马丁同另一名饲养员布莱尔-查普曼挖出一条排水沟,把积水引离这只北岛褐色几维鸟的居住区,然后用烤炉烘干一些落叶,方便“马特”进一步加固鸟巢时使用。 不过,“马特”不会[阅读全文]
-
贵州14种珍稀蕨类濒临灭绝 保护刻不容缓
[内容预览]
| 2012/8/20 3:44:41有一类植物,它们起源古老,可追溯到4.4亿年前,曾作为恐龙的主要食物;它们默默无闻,没有鲜艳的花,没有夺目的果,但它们有着优美多变的茎叶,是线条美的典范;它们可供观赏,能入医药——揭开神秘的面纱,它们就是蕨类植物。 800余种,居全国第三 据了解,我省属中亚热带和南亚[阅读全文]
-
北京加强濒危物种保护 已放流3万尾细鳞鱼苗种
[内容预览]
| 2012/8/14 19:06:06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记者岳瑞芳) 记者从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中心获悉,为加强水生动物资源养护,进一步恢复北京市自然水域生物资源物种,该中心近日在京郊延庆县玉渡山水系放流了3万尾细鳞鱼苗种,开展种鱼培育工作。 细鳞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冷水性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陕西秦岭地区、河北围场坝上地区、吉林图们江水系、黑龙江等地,在北京及周边地区亦有分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动物地理学研究价值。[阅读全文]
-
中国建中华白海豚专业研究所 保护海洋珍稀物种
[内容预览]
| 2012/8/14 18:59:19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获悉,广西科技厅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合作,近日共同成立了“广西北部湾中华白海豚研究所”,以研究保护中华白海豚等海洋珍稀动植物。 中华白海豚是世界范围内最为濒危的一类海洋生物,也是中国海洋鲸豚中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被人们称为“海上大熊猫”。其中,广西钦州三娘湾是著名的“中华白海豚之乡”。 但随着广西沿海现代重化工业布局加快形成,北部湾经济区成为中国发展最快、[阅读全文]
-
九江建首家鄱阳湖区候鸟救护医院
[内容预览]
| 2012/8/12 10:31:40本报讯 (记者赵翔 通讯员袁东来)近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九江市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达成协议,共同出资在都昌县多宝乡洞子李村启动建设鄱阳湖区第一家候鸟救护医院。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每年有数十万只候鸟到此越冬,种类多达300余种。 近年来,候鸟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有少数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在湖区投毒、设网猎杀候鸟,加之候鸟属热[阅读全文]
-
鲸鲨的怪习惯令其容易被“跟踪”
[内容预览]
| 2012/8/11 23:39:22印度尼西亚的国际保护协会拍摄到的正透过渔网捕食的鲸鲨。 鲸鲨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它们有个奇怪的习惯,就是会聚集起来透过渔网捕食。印度尼西亚的专家根据它们的这一习惯,只需要使用一些花费不高的技术,就可以标记出它们的位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专家近日选取了30只位于印尼东部巴布亚省附近海湾中的鲸鲨,在它们的皮下植入了药片大小的无线电传感器。参加这个研究的海洋生物学家Mark Erdmann表[阅读全文]
-
湖北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内容预览]
| 2012/8/11 23:35:06“神农架金丝猴目前已增加到1600多只,种群由3个增至8个。大龙潭野外金丝猴保护研究基地自然状态繁育金丝猴已经达到33只。”8月5日,在神农架林区召开的湖北省自然保护区工作座谈会上,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局长廖明尧向与会人员自豪地介绍。 自2009年9月湖北省确立“生态立省”战略以来,湖北省林业厅把自然保护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推进。目前共建立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区225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17个。洪[阅读全文]
-
青海裸鲤物种保护技术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内容预览]
| 2012/8/9 11:23:53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雷霁霖院士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省农牧厅承担的“青海湖裸鲤物种保护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认为该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省农牧厅自2002年承担青海湖裸鲤物种保护技术研究项目以来,主要开展了青海湖裸鲤的繁殖生物学、[阅读全文]
-
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今夏在黄三角繁殖超千只
[内容预览]
| 2012/8/9 11:22:44人民网东营8月9日电 8月8日上午,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一千二保护站,200多只今年刚刚出生的小黑嘴鸥或是觅食或是嬉戏。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黑嘴鸥今年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成功繁殖1000余只,成活率80%以上,使得黄河三角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黑嘴鸥三大繁殖地之一。 据了解,黑嘴鸥分布区限于东亚地区,以湿地为主要栖息地[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