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礁石记录项目为珊瑚拍全景
[内容预览]
| 2013/10/9 10:17:19本报讯 水下世界就在你的指尖之间。近日,卡特林海景调查启动了全球礁石记录项目。该项目受国际保险公司卡特林保险集团资助,是一个含有高分辨率珊瑚礁图像的数据库,它最终将把全世界礁石的图像和数据(比如水温和浑浊度)记录下来。通过使用特制的高分辨率摄像机,调查小组可以分别从左、右、下三个方位同时拍摄图像。 调查小组从去年9月开始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沿着澳大利亚大堡礁对超过32个礁石[阅读全文]
-
气候变暖致三江源冰川萎缩土地沙化趋缓
[内容预览]
| 2013/10/6 11:51:16三江源资料图(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鄂陵湖资料图(图片来源:互动百科) 扎陵湖资料图(图片来源:互动百科) 新华网西宁讯 青海省气象局近日发布的《三江源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决策咨询报告》称,近50年来三江源地区平均气温显著增暖,导致源区多数冰川呈退缩现象,与此同时,草地覆盖度总体趋于好转,土地沙化速率明显减缓。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是重要的碳素汇集[阅读全文]
-
科学家称鲸鱼耳屎有助研究其繁殖及环境污染
[内容预览]
| 2013/9/27 10:14:24资料图:当地时间2012年8月1日,澳大利亚悉尼,一个重大约30吨重的座头鲸尸体被发现在海边的水池中。 据外媒报道,美国科学家说,从鲸鱼的耳屎可以追查出鲸鱼的爱情生活和人类对环境的污染。 得州贝勒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7年前在加州外海,遭船撞死后冲上岸的一头蓝鲸的耳垢。研究人员说,蓝鲸的耳垢跟树的年轮一样都是成长的纪录。鲸鱼没有外耳,听觉器官主要是头部的一条听道。耳垢就[阅读全文]
-
云南特有中甸叶须鱼或面临灭绝
[内容预览]
| 2013/9/26 11:27:39中甸叶须鱼 陈小勇供图 本报讯(记者张雯雯)记者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系统进化与生物地理学研究组的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监测和数据收集,首次明确了云南高原特有种中甸叶须鱼的体长与体重关系、年龄与生长曲线、繁殖时间、周期等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资料。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鱼类生态学SCI期刊《应用鱼类学报》。 据该研究组博士陈小勇介绍,中甸叶须鱼为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鱼类,为我国[阅读全文]
-
北极海冰达史上第六最低值
[内容预览]
| 2013/9/23 20:06:179月16日所监测到的北极海冰范围小于1981~2010年间的平均年度最低纪录。图片来源:NSIDC 本报讯 从现在开始的任何一天,一年一度解冻的北极海冰融化的峰值都有可能来临,而这得到了官方确认:这项卫星监测始于1979年,这一2013年冰层融化数据将成为史上第六最低值。 这一论断是根据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科学家的观测结果得出的,他们希望在接下来的[阅读全文]
-
科学家在南极冰川湖样本中发现新型菌种
[内容预览]
| 2013/9/13 9:40:23从空中俯瞰霍奇森湖,它位于U形岩石的中间位置。 冰封了近乎10万年的霍奇森湖湖底土壤样本含中有大量的细菌生物体,其中就包括一些极端微生物。英国南极调查局和诺森伯兰郡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在一篇论文中写道:“微生物分析表明,样本中存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南极湖泊的调查已经带来了令人惊奇的生物多样性,而且据报道,著名的沃斯托克湖的湖底样本中含有3507种生物体的DNA。 霍奇森湖是一座长[阅读全文]
-
X大奖投巨资开展海洋酸化研究
[内容预览]
| 2013/9/12 14:06:06不断升高的海洋酸度威胁着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珊瑚暗礁。图片来源:NOAA PHOTO LIBRARY 研究海洋酸化的科学家面临着一个基本问题:很难精确测量海洋pH值的变化量。现在的传感器不能在深海或者长时间稳定运行,且广泛部署花费昂贵。而这正是奖金为200万美元的温迪·施密特海洋健康X大奖所要解决的问题。 该奖将经历长达22个月的竞赛,分别向最佳低成本传感器和最精确传感器奖励10[阅读全文]
-
巴西认为气候变化可能致亚马孙雨林变成大草原
[内容预览]
| 2013/9/12 9:24:58巴西一份科研报告预测说,未来数十年,巴西全国气温将越来越热,北部亚马孙地区极端干旱天气将增多,这可能导致该地区从当今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退化成大草原。 这是《巴西气候变化论坛全国评估报告》所得出的结论,该报告汇集了数百名科研人员在2007年至2013年间的研究成果,并被提交给了10日至13日在圣保罗举行的巴西首届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全国会议。 报告预测,在未来的数十年里,巴西全国气温将呈现出越来越[阅读全文]
-
格陵兰岛冰盖下隐藏一大峡谷
[内容预览]
| 2013/9/11 8:09:00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科研团队将几十年来机载雷达收集的数千公里数据逐一拼合,发现格陵兰岛冰盖下方两公里处隐藏着一个巨大峡谷。该研究成果刊登在《科学》杂志上。 该峡谷至少有750公里长,某些地方足有800米深,规模相当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峡谷的部分地区。相比之下,英国最长的河流塞汶河约350公里,在宽度和深度上相差很远。 研究带头人、布里斯托尔大学地理科学学[阅读全文]
-
“蛟龙”号探寻海底世界发现多种新生物
[内容预览]
| 2013/9/9 14:19:1672次下潜作业中拍摄的海葵和寄居蟹第64次下潜作业中拍摄的耳状章鱼第65次下潜作业中拍摄的柳珊瑚 第72次下潜作业中拍摄的透明海绵 图片均由国家海洋局大洋协会提供。([阅读全文]
-
秘鲁乌维纳斯火山持续喷发
[内容预览]
| 2013/9/9 11:44:21秘鲁地质矿业冶金研究所9月8日宣布,位于秘鲁南部莫克瓜省的乌维纳斯火山处于活跃期,自9月1日至今已喷发9次。 研究所火山观测台负责人赫尔西·马里尼奥在接受秘鲁官方的安第斯通讯社采访时说,海拔5672米的乌维纳斯火山在当地时间7日上午10时48分再次喷发,火山灰喷至2000米高空,所幸当天风势朝向人烟稀少的东北部。 乌维纳斯火山近日接连喷发,火山口上空形成烟柱,强烈的爆炸声和空气[阅读全文]
-
科学家在太平洋海底发现全球最大火山
[内容预览]
| 2013/9/8 22:26:29美国科学家最新发现了地球上最大的火山。这座超级大火山,被称为大塔穆火山(TamuMassif),位于日本东部1000英里的太平洋海底,占地面积12万平方英里,也是迄今为止已知的太阳系中最大的火山之一。 该发现刊登在最近一期《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此次考察行动的组织者、美国休斯敦大学的威廉姆·萨格尔教授介绍说,其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日本以东约1000英里的太平洋海底发现了地球上最大的火山——[阅读全文]
-
研究称:气候变暖将导致山火更严重
[内容预览]
| 2013/9/6 13:43:49气候变暖将导致类似山火更加频繁出现 7上月底,美国19名消防员在扑救亚利桑那州严重山火时殉职。加拿大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导致类似山火更加频繁出现,也更难被扑灭。 加拿大艾伯塔大学22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说,气候变暖使得蒸发作用和植物蒸腾作用增加,导致森林更加干燥,树木更加易燃。理论上,气温每增加1摄氏度,就需要降水量增加10%以抵消其负面影响,但这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 研究人员根据气[阅读全文]
-
全球变暖暂缓或归功于太平洋海水变冷
[内容预览]
| 2013/9/3 21:59:08根据年平均值绘制的从1971年至2012年全球平均气温和二氧化碳排放图表,方框中所示为温度升高趋势的“间断”期。图片来源:《卫报》 从太空看到的太平洋。图片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科学家日前表示,来自热带太平洋的低温海水或是近年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主要因素。这项研究有助于解答当前气候变化研究的最大难题:尽管全球平均地表温度[阅读全文]
-
新研究解释阿尔卑斯山冰川为何在全球变暖前消退
[内容预览]
| 2013/9/3 15:15:49美国和奥地利研究人员最新发布的联合研究成果显示,在全球还没开始变暖的情况下,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洲阿尔卑斯山冰川在气温下降的同时不停消退,这可能是欧洲在工业化阶段大量排放煤烟颗粒物所致。 记录显示,1860年至1930年间,欧洲处于一个小冰期的末期,气温下降约1摄氏度,但阿尔卑斯山冰川却消退约1千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研究人员对此一直困惑不解。 来自美国航天局、科罗拉多大学和奥地利[阅读全文]
-
海洋酸化对大部分海洋动物具有影响
[内容预览]
| 2013/8/28 9:37:33科技日报柏林8月26日电 (记者李山)德国科学家对海洋酸化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评估。结果发现,大部分海洋动物物种都受到海洋酸化的影响,但不同物种对这一影响的反应是不一样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3年8月25日的《自然·气候变化》上。 海洋是一个天然的二氧化碳储存库,它吸收了超过四分之一的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没有海洋的吸收,地球上的温室效应将比现在强烈得多。但是,海洋的二氧化碳[阅读全文]
-
海冰融化“增绿”北极部分地区
[内容预览]
| 2013/8/28 9:36:31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发表的报告显示,气候变暖以及海冰融化已影响到位于北美洲的北极沿海地区植被生长,一些原本相对荒芜的地域正逐渐长出更多植物。 来自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份研究报告。他们对10年间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海冰融化和气候变暖趋势造成这一地区陆地土壤温度升高,让原本的“不毛之地”有机会形成新植被。研究人员通过卫星图像[阅读全文]
-
大堡礁天然生态遭破坏
[内容预览]
| 2013/8/28 7:57:08据台湾“中央社”8月26日报道,澳大利亚布里斯班1000多名环保人士25日发起街头示威活动,抗议大堡礁天然生态遭到破坏。抗议人士在距澳大利亚联邦大选前两周表达诉求,呼吁新政府上任后保护大堡礁不被过度开发。 据报道,一名72岁的抗议者诺曼(June Norman)为了让后代子孙还有机会看到大堡礁的天然美景,花了80天步行1200公里,一路从凯恩斯(Cairns)走到格拉德斯通(Gladstone)[阅读全文]
-
关乎的不仅仅是熊猫
[内容预览]
| 2013/8/27 2:01:11新华网新加坡8月26日电(记者陈济朋 胡隽欣)“很多人觉得,保护熊猫就是保护熊猫,保护其他野生动物就是保护其他野生动物,其实并不是这样。这一点我感受最深的时候就是去年比赛的时候去了都江堰的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其间我看到了金丝猴、羚羊,还有很多雪豹、豹猫之类的野生动物,而它们都属于熊猫的伴生动物。” 在大型跨国公益活动“全球[阅读全文]
-
陕西出现棕色大熊猫
[内容预览]
| 2013/8/25 10:03:00陕西现罕见棕色大熊猫。棕色大熊猫。所有熊猫都是黑白色的吗?答案是“NO”。在陕西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熊猫“七仔”的皮肤是棕褐色的。专家称“相对其它仅皮毛拥有棕色斑点的熊猫而言,七仔拥有完全棕褐色皮肤是格外罕见的”。网友说:“终于告别黑白照了。”(央视记者甘志庆)[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