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气候变化促使美国龙虾增产 龙虾过剩导致价格下滑

    [内容预览]

    | 2013/7/18 7:06:04
    美国海鲜市场上新鲜上架的龙虾(图片来源:GettyImages网站)  海外媒体报道称,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而没有达到预期的价格回升,本季度龙虾的价格再一次下降。而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虾民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坏消息。马萨诸塞州虾农获得的价格为每磅3.74美元,仅比2012年7月最低价格高出4美分。在超市出售的龙虾价格为每磅6.99美元到9.99美元。  两方面因素促使龙虾增产,首先气候变

    [阅读全文]

  • 新研究称全球升温1摄氏度或致海平面升2米

    [内容预览]

    | 2013/7/17 9:48:47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最新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温室气体可导致海平面在未来数个世纪持续上升,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海平面可能上升超过2米。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基于早期气候数据和计算机模型得出结论,在20世纪,海平面上升大约0.2米,预计到本世纪末将上升不到两米。不过,海平面的相对“缓慢”上升背后潜藏巨大风险,其后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海平面上升可能超

    [阅读全文]

  • 美国学者:“水坝”建筑师海狸影响气候变化

    [内容预览]

    | 2013/7/17 8:38:20
    海狸资料图 (图片来源:blogbus)  一直以来,在科学家们的眼中,海狸水坝对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防洪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其对气候变化同样作用明显。  如何影响气候  欧洲殖民者入侵北美大陆之前,大约有4亿只海狸生存于此,几乎覆盖了北美大陆面积的60%。这种动物有一个绰号叫 “水坝”建筑师。这是因为,为了躲避天敌,能够在水中自由活动,海狸用树木、泥土和石头建造成“护城河”一样的水

    [阅读全文]

  • 气候变暖 南极玻璃海绵数量“大爆炸”

    [内容预览]

    | 2013/7/17 8:36:27
    海绵生活在较冷的深层水域(图片来源:wiki)  气候变化号召人们开始行动,甚至对南极地区的玻璃海绵亦是如此。  这些米色的鳞茎拥有复杂的二氧化硅骨骼(包括六放海绵纲中的数个物种),且已知它们在寒冷深渊中生存。玻璃海绵小的有拳头大,而大的则能达到斯玛特小汽车的大小。它们通常会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不出现任何生长和繁殖的迹象。  但是新研究显示,由于南极半岛拉森冰架的崩塌,它们的种群数量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

    [阅读全文]

  • 肯尼亚图尔卡纳湖环境恶化 或遭世界遗产除名

    [内容预览]

    | 2013/7/16 15:04:26
    肯尼亚政府15日表示,位于肯北部的世界遗产图尔卡纳湖由于水源地上游修建大坝,可能带来负面环境影响,恐将被除名世界遗产名录。  肯尼亚体育、艺术和文化部长哈桑·瓦利欧说,埃塞俄比亚政府正在图尔卡纳湖水源地奥莫河上修建的吉贝三级大坝,将给图尔卡纳湖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瓦利欧说,肯尼亚政府已向世界遗产委员会申请并与埃塞政府讨论图尔卡纳湖的保护问题。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规定的期限,如到2014年仍无法和埃

    [阅读全文]

  • 三大原因推高全球海平面

    [内容预览]

    | 2013/7/12 13:08:49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对海平面升高而言,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融化、其他冰川的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各贡献约三分之一。仅占全球陆地冰1%的其余冰川不容小觑。 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杂志网络版上说,他们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结合现场考察,研究全球陆地冰融化情况。结果发现,2003年至2009年间,除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外的陆地冰川每年向海洋倾注约2600亿吨融水,导致海平面平

    [阅读全文]

  • 美国最新研究显示:海洋酸化可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内容预览]

    | 2013/7/12 11:22:32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8日报道,根据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海洋酸化可能造成的影响类似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灭绝。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版上。  以往的研究发现,海洋酸化不仅可以降低个别物种,而且还会使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退化。这导致在均质海洋群落中,由更少的植物和动物控制。  该论文主要作者、这所大学海洋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克里斯蒂·克勒克尔说:“在这个背景

    [阅读全文]

  • 研究称地球气温将持续上升 20亿年后只剩微生物

    [内容预览]

    | 2013/7/5 17:09:45
    据香港《明报》7月4日报道,英国科学家预计,随着全球温度持续升高,到了20亿年后,地球上的生物基本上已经消失殆尽,只有适应极端环境的微生物能够“笑到最后”。 英国爱丁堡圣安得鲁斯大学太空生物学家奥马莱·詹姆斯(Jack OMalley-James)用计算机仿真几10亿年后的地球面貌。他表示,太阳在未来10亿年会越来越热,令地球气温持续上升。在蒸发率上升和与雨水的化学反应相加下,大气中的二

    [阅读全文]

  • 本世纪末全球可能十分之一人口或面临气候重灾

    [内容预览]

    | 2013/7/5 16:49:50
    由德国、中国和美国等多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2日警告说,若不能有效阻止全球变暖,本世纪末全球可能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气候变化影响的热点区域,面临粮食减产、水资源缺乏、生态系统失衡和人体健康等多重风险。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等20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利用气候变化影响模型,识别气候变化下粮食、水、生态和人体健康高风险重合区域。结果发现,亚马孙南部地区将成

    [阅读全文]

  • 美国西部高温引发山火灾害

    [内容预览]

    | 2013/7/4 10:01:02
    这两天美国西部遭热浪袭击,多地气温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高温频繁引发火灾并导致航班取消。人们担心,山火灾害可能大幅度增加。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气候学家比尔·帕策特说:“我们现在处于长期干旱,目前极端干燥的情况就像是燃烧弹。” 今年年初至今,高温和干燥已引发美国西部地区多处山火。加利福尼亚州林业和消防部门今年1月以来已应对约2900起火灾,而以往同期平均不到1800起。高温导致亚利桑那州山

    [阅读全文]

  • 澳洲巨型动物灭绝 并非在于气候变化

    [内容预览]

    | 2013/7/2 8:21:47
    约5万年前,澳洲的巨型袋鼠、塔斯马尼亚虎等巨型动物逐渐灭绝。这与人类进入澳洲大致同时,也与该地区植被发生变化同时。科学界对澳洲巨型动物灭绝提出了不同猜想,影响较大的一个观点认为其原因在于气候变化。  不过,澳大利亚与荷兰研究人员在1日出版的《自然—地学》杂志上说,气候变化可能并非5万年前那些巨型动物灭绝的原因。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帕特里克·德·戴克尔介绍说,这一研究清楚地证明了巨型

    [阅读全文]

  • 摄影师冒险拍下夏威夷火山 场景仿若外星球

    [内容预览]

    | 2013/6/27 9:53:53
    十分让人震撼的一幕,看起来像是外星球发生的一般,但实际上这却是在夏威夷发生的。躲过了酸雨,1100摄氏度的岩浆以及满是硫磺的火山灰,摄影师Jason Weingart徒步四个小时,抵达夏威夷火山口成功拍下了这些让人无比震撼的图片。  十分让人震撼的一幕,看起来像是外星球发生的一般,但实际上这却是在夏威夷发生的。躲过了酸雨,1100摄氏度的岩浆以及满是硫磺的火山灰,摄影师Jason Weingart

    [阅读全文]

  • 气候蝴蝶效应:局地极端天气让全球为之“共振”

    [内容预览]

    | 2013/6/27 8:21:53
    日前,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极端天气频发,给欧洲各国,尤其是英国、德国等国家带来了粮食紧缺、经济萎靡等问题。但这些并不是影响其经济的唯一原因。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委托普华永道公司开展的最新研究报告称,其他国家的极端天气,要比本国气候变化对英国产生的直接影响和威胁更大。  普华永道公司的报告警告说,全世界一些食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而那些国家发生极端天气的几率正

    [阅读全文]

  • 热带天蛾现身日本中部 显示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内容预览]

    | 2013/6/25 8:20:12
    日本地区的鬼脸天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鬼脸天蛾背上的人脸图案(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报道,日本神奈川县秦野市的田地上发现了背部花纹像人脸一样的大型蛾子。这种蛾子的学名为鬼脸天蛾,一般生活在南方地区,在神奈川县县内很少被发现。  发现鬼脸天蛾的是“秦野.冬水田会”会长、自然摄影师吉田嗣郎和孙子铃木茉步(8岁)。8日中午,茉步在照料水田时发现“树上停着模样奇怪的蛾子”。 

    [阅读全文]

  • 海洋局实施典型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项目

    [内容预览]

    | 2013/6/19 12:35:57
    记者18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联合国粮农组织执行、国家海洋局具体实施的“中国典型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和保护区网络化建设示范项目”已于近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河口海域是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海洋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丰富、开发利用强度最大的区域。我国沿海有1500多条河流入海,对丰富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项目将选择在黄河口和珠江口进行示范

    [阅读全文]

  • 我国年均缩减沙化1717平方公里 实现人逼沙退

    [内容预览]

    | 2013/6/17 15:14:11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利用沙漠资源,大力发展沙漠旅游(林宣摄)宁夏中卫市创造出麦草方格固沙法,防沙治沙效果明显(林宣摄)  在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来临之际,记者从国家林业局获悉:我国沙化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转变;沙区生态状况有了明显好转,植被盖度以年均0.12%的速度递增,重点治理

    [阅读全文]

  • 美媒:鲨鱼生态价值远超食用价值

    [内容预览]

    | 2013/6/7 14:55:54
       研究发现,鲨鱼在海洋中的价值超过食用价值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在天然栖息地游弋的鲨鱼是世界各地宝贵的旅游资源,也就是说,它们生活在海洋中的价值要超过上了餐桌的价值。研究报告的主要撰写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渔业经济研究专业的博士生安德烈斯·西斯内罗斯-蒙特马约尔说,这项新的研究证明了保护鲨鱼免于成为人们盘中餐的意义所在。&

    [阅读全文]

  • 澳洲大堡礁生态受威胁 或被联合国列为濒危遗产

    [内容预览]

    | 2013/6/6 16:21:04
    大堡礁(资料图)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6日报道,澳大利亚闻名世界的自然生态资产大堡礁有可能被联合国列入濒危遗产名单。一批海洋科学家5日警告,当地未加管制的工业发展,对大堡礁的破坏日益严重,并呼吁澳洲政府拯救大堡礁。  33个机构的150多名科研人员发布联合声明指出,昆士兰州沿岸一带蓬勃的矿业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正在威胁大堡礁的生态系统,加速了这个世界遗产消失的步伐。  这些科学家在声明中说:“我

    [阅读全文]

  • 农作物和家养畜禽的生物多样性正在加速减少

    [内容预览]

    | 2013/6/3 14:29:20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特设专家组创始主席扎克里?阿卜杜勒·哈米德(Zakri Abdul Hami)日前表示,农作物和家养畜禽的品种多样性正在加速下降,由此威胁到对未来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粮食供应。路透社援引扎克里的话说,保存被忽视的动物和植物品种是必要的,因为它们可能带有能够抵抗未来的疾病或者抵抗升温、更多的干旱或暴雨等气候变化的基因。“生物多样性正在加快丧失而且无处不在,甚至农场养殖动物也一样。”

    [阅读全文]

  • 万年猛犸象尸体中发现液态血 或有望“克隆”

    [内容预览]

    | 2013/5/31 9:03:08
    图为俄罗斯西伯利亚汉特-曼西斯克市一座猛犸象雕塑。科研人员成功从一具猛犸象尸体中抽取血液。  尸体保存较完好 存有液态血液  俄罗斯科学家在北冰洋岛屿上发现一具保存比较完好、存有液态血液的猛犸象尸体,有可能从中找到活细胞,从而打开克隆这种史前巨型哺乳动物的大门。   据新华社电一些俄罗斯科研人员29日说,他们本月早些时候在北冰洋一座岛屿上发现一具保存较完好、存有液态血液的猛犸象尸体。   这些科学

    [阅读全文]

237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