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促花蛋白质促进植物"深呼吸" 吸收更多废弃
[内容预览]
| 2011/7/25 14:50:35新华网东京7月25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在利用十字花科植物拟南芥进行的实验中,首次发现催促植物开花的FT蛋白质还具有调整叶片气孔开闭的作用,较多的FT蛋白质可促进植物“深呼吸”,从而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在通常状态下,植物在感受到蓝光以后,会为进行光合作[阅读全文]
-
15%的小蜗牛经鸟类吞食消化后仍可幸存下来
[内容预览]
| 2011/7/25 10:00:07暗绿绣眼鸟遍布整个日本,但被认为是夏威夷的一种入侵鸟种蚤蜗牛是母岛上最常见的一种蜗牛鸟儿排泄物里的小蜗牛能够幸存下来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24日消息,日本科学家表示,蜗牛被鸟儿吞下肚后,能够完好无损地幸存下来。日本母岛上的暗绿绣眼鸟喜欢吃微小的陆地蜗牛。他们发现,15%的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道,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后仍然活着。 这些证据表明,鸟儿的捕食行为可能是蜗牛群体扩散到其他地方的一个关键因[阅读全文]
-
"香蕉家族谱"研究:香蕉面对环境变化或不堪一击
[内容预览]
| 2011/7/25 9:59:13一项研究在追溯香蕉家族谱时发现,在过去的7000年里,香蕉几乎都没有与别的作物杂交。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黄色香蕉大多是通过克隆大量培育的,因此它们的基因也相同。这就使得香蕉在面对疾病、虫害和环境变化时变得不堪一击。 来自澳大利亚堪培拉国立大学的Mark Donohue警告:“85%的香蕉是用于本地日常消耗的。这也就意味着,一旦供应环节出了问题,后果非常严重。”19世纪爱尔兰爆发的土豆饥荒就是对为数[阅读全文]
-
蜜蜂可用于防止非洲象侵袭庄稼
[内容预览]
| 2011/7/22 8:49:30“蜂房栅栏”让大象走开。(图片提供:“拯救大象”组织) 大象怕老鼠可能只是一个笑谈,然而非洲象却真的对另一种小生物——蜜蜂——怀有极大的恐惧。对于这些敌人,它们甚至有专门的警报信号。日前,科学家利用这种恐惧帮助肯尼亚农民保护自己的庄稼。在之前的研究中,由英国牛津大学的动物学家Lucy King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当听到蜜蜂发出嗡嗡声后,这[阅读全文]
-
南迁候鸟先头部队已抵达横沙岛
[内容预览]
| 2011/7/22 8:35:06红颈滨鹬长趾滨鹬 袁晓 现场图片 晨报记者 郁文艳 “连续飞行8天、行程1万多公里,从新西兰飞到我国的鸭绿江河口,冒着精疲力尽葬身海底鱼腹的危险,只为了寻找它们的爱情和美食。”这就是一只代号为E7的斑尾塍鹬(chéng yù)用它惊人的毅力演绎的迁徙故事,这是几年前鸟类研究者为这种候鸟套上跟踪器后发现的结果,令世人啧啧惊奇。 今年这样的万里征途又将开始。记者昨天获悉,鸟类监测人员已经在横沙[阅读全文]
-
科学家认为:尼斯湖水怪是一种海洋蛇状生物
[内容预览]
| 2011/7/21 17:52:212009年在阿拉斯加湾水域附近水域,一名当地渔民拍下了一段录像,一身长20-30英尺,背上有驼峰的大型生物在水中游动 科学家们却相信出现在阿拉斯加湾的该生物可能是一种叫做卡布罗龙(Cadborosaurus)的生物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2009年在阿拉斯加湾水域附近水域,一名当地渔民拍下了一段录像,一身长20-30英尺(约3米左右),背上有驼峰的大型生物在水中游动。大家将该未被确认[阅读全文]
-
海洋生物学家称海中巨怪可能确实存在
[内容预览]
| 2011/7/20 13:17:05一些人认为今天所说的水中怪物是蛇颈龙,即一种生活在恐龙时代的水中长颈爬行动物,但这一说法遭到了驳斥。尼斯湖水怪的传说一直以来吸引了大量关注的目光。 这是一幅著名的照片,据说这就是那条尼斯湖水怪游泳时的场景。 北京时间7月20日消息,在一个会议上,海洋生物学家们宣称海洋中可能确实存在着巨型怪物。这是一种推测,因为海洋生物学家们每次潜入水下总[阅读全文]
-
被低估的城市植物碳库
[内容预览]
| 2011/7/19 11:05:22生态学家说城镇植被在碳储存中起重要作用,如果当地政府和园林工作人员种植更多树木和对其进行更好的维护的话,城镇植被能够储存更多的碳。这项于这个星期发表在英国生态学会的《应用生态学杂志》上的研究首次对欧洲某个城市区域的植被碳储量进行了量化。 结合卫星数据及到当地园林进行调查收集到的信息,研究人员对莱斯特植被(包括家庭园林及国家所有的园林、高尔夫球场、被废弃的工业用地、路边及河岸植被)进行了研究。[阅读全文]
-
印尼发现新种壁虎 脚趾弯曲眼睛能反射红光
[内容预览]
| 2011/7/19 11:00:29这就是此次新发现确认的壁虎新品种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7月1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在一次对印度尼西亚富贾山区(Foja Mountains)进行的夜间考察行动中,生物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壁虎品种。这片雨林地区非常偏僻,很多时候被人称作“失落的世界”。 爬行动物学家保罗·奥利佛(Paul Oliver)首先发现了这种名为“Cyrtodactylus boreoclivus”的新种[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导致海洋碳吸收能力下降
[内容预览]
| 2011/7/18 16:11:51日前,《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刊物发表一项新研究显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二氧化碳吸收能力逐步下降。 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吸收剂载体,海洋大约吸收了人类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减少了大气中的含量,延缓了气候变化。但对于如今的海洋是否还能以同样的效率进行碳吸收,科学界仍然存疑。 据每日科学网站报道,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盖伦?麦金利(Galen McKinley)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国皮埃尔?玛[阅读全文]
-
四种新的吉丁虫
[内容预览]
| 2011/7/18 15:57:53新发现的吉丁虫:Philanthaxia jakli (左)和Philanthaxia chalcogenoides(右)(图片来源:Svatopluk Bíl?和Oto Nakládal) 捷克生命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东南亚发现4种新的吉丁虫(Buprestidae)。吉丁虫俗称宝石甲壳虫,得名于它们绚丽的漂亮体色。 “这4个新的种都属于姬圆吉丁虫属(Philanthaxia)。在此研究发表[阅读全文]
-
颜色鲜艳四肢苗条 消失87年婆罗洲彩虹蟾蜍重现
[内容预览]
| 2011/7/18 14:34:37一只成年雌性婆罗洲彩虹蟾蜍,又称三发河蟾(Sambas Stream Toad),它是科学家2011年6月13日在马来西亚婆罗洲沙捞越彭丽森发现的。这是这种颜色鲜艳的蟾蜍的第一批照片,自从1924年以后,再没有人见过它们。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8日消息,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婆罗洲彩虹蟾蜍(Borneo Rainbow Toad)是世界十大消失的两栖动物之一,它因其鲜艳的颜色和苗条的四肢而著[阅读全文]
-
大西洋海底:发现5600万年前古代沉山与河床
[内容预览]
| 2011/7/18 14:29:20通过测量水下声波在遭遇不同地形时产生的回声,科学家创建了这幅3D图像,呈现北大西洋海底的地貌 大约5600万年前的北大西洋。a、b和c是科学家认为的地柱中心所在地。虚线代表大陆解体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6日消息,英国科学家在北大西洋海底发现古代沉入大海的山脉和河床。通过分析利用先进回声技术为石油公司收集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了这个拥有5600万年历史的迷失地貌,并将其与传说中的迷失之城亚特[阅读全文]
-
探访海洋生物标本库 两百万鱼类长眠于此
[内容预览]
| 2011/7/18 14:25:30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里,有一个大型海洋生物标本库。垂钓鱼是一种罕见的深海鱼,雌性通常比雄性身体大得多。在交配期间,雄性垂钓鱼会咬住雌性,然后将自己的身体逐渐溶化于雌性的皮肤中。不久后,雄性只会剩下自己的生殖腺。 这些海洋生物标本来自全球各地,如今都被浸泡于各种装满异丙醇液体的广口瓶中。这是标本库中保存的一条雌性垂钓鱼标本,在她的腹部吸附着一条很小的雄性垂钓鱼。 标本库中除了有大[阅读全文]
-
北极熊和棕熊在血统上有交集
[内容预览]
| 2011/7/15 8:47:16本报讯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报道,科研人员通过DNA(脱氧核糖核酸)测序,发现北极熊和棕熊在过去的10万年中曾经多次成功交配,如今的北极熊也拥有爱尔兰棕熊“血统”。这一研究对提请有关部门加强对北极熊与棕熊杂交后代的保护以维持该物种的延续有重大意义。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现代生物学》杂志上。[阅读全文]
-
南极冰封洋面下发现火山群 部分高达3000米
[内容预览]
| 2011/7/14 11:10:33这是此次海底绘图作业中发现的新火山,这幅图中最显眼的那座据信是最活跃的,在过去数年中曾经发生过喷发 海底火山!里特博士的小组对一条宽约100英里(约合161公里),长度约等于英国的海域进行海底地形测绘,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了12座先前未知的新火山,图中缺失部分是露出水面的岛屿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4日消息,科学家们近期发现在南极洲冰封的洋面之下存在一系列的火山,其中至少有数座仍然处于活跃状态[阅读全文]
-
太平洋漂浮垃圾威胁鱼类生存
[内容预览]
| 2011/7/14 10:29:12图中塑料垃样本来自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的“大太平洋垃圾带”。 科学家日前发现,太平洋上存在着一个面积庞大、洋流缓慢的海水漩涡。该区域漂浮了大量的垃圾,而区域内小型鱼类每年可以吞没2.4万吨的塑料垃圾。 这一名为“大太平洋垃圾带”的海域,能够吸收塑料等废弃物。在太阳运动和潮汐运动的影响下,该水域能够缓慢地将垃圾分解为小碎片,最后导致鱼类误食这些垃圾。 由斯科利普斯海洋研究所进行的最新研究发现大约[阅读全文]
-
美国加州食鱼貂数量减少
[内容预览]
| 2011/7/12 13:14:45一项国际野生生物学会(WCS)的研究显示加州Hoopa谷印第安保留区的食鱼貂数量在下降。(图片来源:WCS) 一项由Hoopa谷部落、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及马萨诸塞大学合作完成的研究称,在加州西北部的Hoopa谷印第安保留区内食鱼貂(家猫大小的鼬科动物,濒危物种名录考虑对象)的数量在1998-2005年间下降了73%。 科学家推测猎物栖息地的改变、疾病及捕食者(尤其山猫)的增加可能是保留区内观[阅读全文]
-
巴西雨林重现失落170年的诡异"荧光蘑菇"
[内容预览]
| 2011/7/12 13:02:53巴西雨林发现一种自从1840年后再没有人见过的荧光蘑菇 为了捕捉到这种荧光蘑菇发出的诡异绿光,科学家不得不在“新月夜进入雨林,在茂密的树丛里艰难前行,四处找寻,他们时不时会撞到树”,而且还要时刻提防毒蛇和正在觅食的美洲虎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2日消息,最近科学家在巴西雨林发现一种自从1840年后再没有人见过的荧光蘑菇,并收集了样本,这种荧光蘑菇会发出很亮的诡异绿光,甚至可以借着它的光阅读[阅读全文]
-
夏威夷不是海洋生物进化的死胡同
[内容预览]
| 2011/7/10 23:47:17为什么海洋物种如此丰富?新物种是如何形成的?这都是海洋生物学的中心问题。约30%的夏威夷海洋物种是夏威夷特有的,世界上其它地方都没有,夏威夷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特有种占其物种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但夏威夷的物种多样性从何而来? 夏威夷以其陆地物种的适应辐射(从单一种形成多个有其特殊生活方式的种)闻名,但在夏威夷的水域中却找不到如夏威夷蜜旋木雀及果蝇这样令人惊叹的适应辐射的例子。海洋物种被认为定殖夏威夷[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