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全球变暖致冰川融化水流向赤道 地球"腰围"变粗

    [内容预览]

    | 2011/7/8 16:11:33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7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全球变暖导致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的冰川融化流入海洋,多出来的水流向赤道地区,因此地球的“腰围”正在变粗。  2万年前冰河时期结束时,地球的“腰围”曾一度比较“苗条”,并且以每年一毫米左右的速度“减肥”。而现在,全球变暖彻底倒转了这一趋势。  在冰河时期,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中长期处于低温中,冰盾质量非常大,压迫地壳和地幔导致地球中间膨胀,“腰围”变粗。冰川

    [阅读全文]

  • 当今所有北极熊 都是数万年前一只母棕熊的后代

    [内容预览]

    | 2011/7/8 14:03:13
    据法新社和英国《每日电讯报》7月8日消息,科学家通过DNA检测发现,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北极熊竟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全是2万至5万年前一只母棕熊的后代。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ersity)和爱尔兰的都柏林圣三一大学(Trinity College Dublin)领导的研究小组对爱尔兰一处洞穴中发现的熊化石,242只棕熊,以及取自俄罗斯、加拿大、格陵兰岛、挪威和阿

    [阅读全文]

  • 北京植物"大家族"最近进行摸底 发现10种新植物

    [内容预览]

    | 2011/7/7 15:41:18
    历时4年时间,园林专家对本市植物“大家族”进行了一次摸底,不仅发现了10种此前本地文献上没有记录的植物物种,还发现了11个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新变型。  本次调查由市园林局与北京林业大学共同组织进行。调查统计表明,北京野生资源植物共有12大类712种,其中药用植物377种、食用植物294种、油脂植物169种、蜜源植物201种、淀粉植物93种、观赏植物533种、纤维植物114种、饲用植物185种、

    [阅读全文]

  • 巴西发现一种新的鼠类物种 命名为"戈伊塔卡鼠"

    [内容预览]

    | 2011/7/7 10:29:28
        巴西研究人员5日说,在巴西境内发现一种新的鼠类物种,命名为“戈伊塔卡鼠”(Goytaca mouse)。     奇科门德斯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所介绍,这种鼠的发现地点在里约热内卢州雷斯廷加德杰鲁提巴国家公园内。里约热内卢大学研究人员参照土著语汇,把这种住在树洞里的生物称作“戈伊塔卡鼠”。   

    [阅读全文]

  • 珍稀猕猴捡到摄影师相机 "自拍"鬼脸照片

    [内容预览]

    | 2011/7/5 11:05:29
    茄子!这只黑冠猕猴显然被镜头中自己的影子吸引住了猴子肖像照!这张自拍作品还真是非常不错的!这张照片上可以明显的看出自拍的动作了淘气的猴子竟然还拿着相机对准摄影师拍了一张照!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5日消息,这张有意思的照片拍摄于印度尼西亚,是一只黑冠猕猴做鬼脸的样子。但这还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这张照片其实是这只猕猴自拍的!  这种好奇的动物抓起摄影师留下的相机胡乱摆弄,然后很快对相机镜头中自己的

    [阅读全文]

  • 海水变暖将加快格陵兰与南极冰层融化速度

    [内容预览]

    | 2011/7/5 9:30:41
    新华社洛杉矶7月3日电(记者高原)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人员在3日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海洋表层变暖将导致格陵兰及南极冰盖水下部分加速融化,因此海平面升高的程度也将比原先预计的更为严重。   研究人员根据19个最先进的气候模型提出全球变暖将在本世纪及下世纪加速大冰盖融化速度的论点。他们指出,在本世纪及下世纪,除受暖风影响之外,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的水下部分将浸泡于逐渐变暖的海水中,

    [阅读全文]

  • 海洋生物面临全球性灭绝

    [内容预览]

    | 2011/7/5 9:29:31
    本报讯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海洋科学家们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警告称,包括过度捕鱼、污染等在内的大规模人类影响和气候变化“狼狈为奸”,致使全球海洋环境恶化的速度远远超出他们此前的预测,全球海洋生物正面临着灭绝的危机,人类需要立刻行动起来。   该报告由参与海洋状态国际项目(IPSO)的科学家发布,在IPSO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联合于英国牛津大学召开的研讨会上,IPSO项目的

    [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影响水中污染物毒性

    [内容预览]

    | 2011/7/3 16:34:02
    美国南部一些地区正遭受着自1887年以来最长的干旱期。贝勒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这可能对水生生物不利。  这项贝勒大学的研究发现干旱条件使得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对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毒性增强。具体地说,这项研究发现干旱条件增大了水pH的变化幅度。研究人员说这很重要,因为水中某些污染物(如氨)的毒性会因为水pH的变化而增强。而且,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基本药物中的75%、现代杀虫剂的约1/3有可解离基团。分

    [阅读全文]

  •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生态报告:高山积雪明显减少

    [内容预览]

    | 2011/7/3 15:16:53
    □受气候变暖影响,南迦巴瓦峰的雪明显少了,每天雪崩的次数也在减少。采访对象本版供图 □IBE专家在拍摄金莲花 □红景天  晨报特派记者 郁文艳  第一站: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开篇引言    “中国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国。如果能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也将成为最大的受益国。 ”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在晨报“东滩论坛”上说的话

    [阅读全文]

  • 澳洲发现动物"复眼"化石 古代生物已具敏锐视觉

    [内容预览]

    | 2011/7/1 16:49:28
    新发现的5亿年前的复眼化石,表明这双眼睛精妙的视觉细节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的化石发现表明,古代动物能够通过“多面”的眼睛看世界。这一“古代眼睛”,来自5亿年前,可能属于一种食肉动物——看上去像虾一样的巨大生物。  像现代的苍蝇一样,这一古代生物依靠包含着数以千计的独立“小镜片”(称为小眼)的复眼来看世界。每一个“镜片”提供了一种角度的镜像。这种独立“镜片”越多,它的视力会越好。这一新发现的奇

    [阅读全文]

  • 贪玩的动物 年轻雄鹿品尝美丽雪花的味道

    [内容预览]

    | 2011/6/29 12:27:36
    动物也能感受到快乐、舒适和喜悦,这些特征并不只是为了通过特殊进化让它们继续生存下来。  这只年轻雄鹿似乎是被从天而降的美丽雪花迷住了,这种情景很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雪天纵情玩耍的画面。  人类通过欣赏颜色鲜艳的美丽昆虫(例如图中显示的这只瓢虫)可以愉悦心情,而昆虫和无脊柱动物是否也能体验到愉快或痛苦呢?  保加利亚巴尔干山脉拍摄的这张众多蓝色蝴蝶簇拥在一起的美丽照片,其实并没看上去那么赏心悦目,事实

    [阅读全文]

  • "迷失"帝企鹅术后正康复 可能还要继续接受治疗

    [内容预览]

    | 2011/6/29 12:23:09
        从南极老家跋涉3000多公里、抵达新西兰海滩并“迷失”在这片陌生陆地的帝企鹅“快乐的大脚”接受内窥镜手术后,27日显得“精神了许多”,还享受了“鱼泥”大餐。     “北漂客”     帝企鹅常年生活在气候条件极其恶劣的南极,经得起暴风雪袭击,耐冷能力强,可承受零下49摄

    [阅读全文]

  • 传粉者对健康食物有重要贡献

    [内容预览]

    | 2011/6/29 11:29:29
    放置在加州优洛县鲜花盛开的杏园中的蜂箱。杏仁生产非常依赖传粉者,杏仁富含能量、蛋白质、脂类及钙、镁和维生素E等很多重要的营养。(德国吕讷堡大学AM Klein供图)  国际网络刊物《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为人类饮食提供最高水平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水果及蔬菜非常依赖蜜蜂及其它传粉动物。  这是一项跨学科研究,研究小组由德国吕讷堡大学、柏林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及旧金山分校的授粉生态

    [阅读全文]

  • 全球变暖打通航道 太平洋海藻灰鲸杀到

    [内容预览]

    | 2011/6/29 8:39:13
    一种灰鲸在地中海被发现  一些欧洲研究人员26日说,伴随气候变暖,一种生长在太平洋的海藻80万年来首次出现在大西洋。他们担心,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威胁大西洋鱼类生存,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这种现象如果持续,后果不堪设想。  外来物种惊现大西洋  10个国家的17个海洋研究机构近期投入一个名为“克拉梅”(CLAMER)的项目,以调查海洋生物现状。研究人员发现,伴随气候变暖、海冰消融,一种微小的太平洋海生浮游

    [阅读全文]

  • 寻找消失在大海中的鲑鱼

    [内容预览]

    | 2011/6/28 18:47:51
    作者之一、捕猎与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的William Beaumont抱着一条大鲑鱼(Anton Ibbotson供图)  大西洋鲑鱼在海洋里的觅食地点一直以来是个谜,但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一项新研究称可以通过鱼鳞化学来确定。令人惊奇的是,英国不同河流中的鲑鱼迁移到不同的地点去觅食,并且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也不同。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各个地区的大西洋鲑鱼数量就在减少,很多研究人员认为海洋环境是

    [阅读全文]

  • 海洋低氧区扩增 深海生物生存面临挑战

    [内容预览]

    | 2011/6/28 7:59:51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们对海洋低氧区的扩张和收缩研究发现,气候的波动会显著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可居住性。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洛杉矶分校大气和海洋科学助理教授柯蒂斯·多伊奇(Curtis Deutsch)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计算机模拟首次证明,由好氧细菌制造的海洋低氧区的深度会因气候的波动而变化,而这些缺氧地带的面积又会随深度的改变而变化,这对海洋生物构成了威胁。  低氧区是由海

    [阅读全文]

  • 2011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公布 斯欧岛眼镜猴上榜

    [内容预览]

    | 2011/6/27 12:55:48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了2011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这份“红名单”是世界上最全面的全球动植物保护现状名录。  受火山活动以及狩猎行为威胁,斯欧岛眼镜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新的极度濒危物种,面临着极高的灭绝风险。这种猴子的栖息地只有印度尼西亚的小岛斯欧岛,生存受到一座活火山的威胁。  丘赫登山蝾螈,生活在危地马拉的一个侏儒蝾螈种群。这种蝾螈生活在阔叶树林,大部分已被砍伐,用于进行农业耕种和充当柴

    [阅读全文]

  • 气候变暖海藻灰鲸跨洋 "生物入侵"后果不堪设想

    [内容预览]

    | 2011/6/27 12:54:46
        一些欧洲研究人员26日说,伴随气候变暖,一种生长在太平洋的海藻80万年来首次出现在大西洋。     他们担心,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威胁大西洋鱼类生存,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这种现象如果持续,后果不堪设想。     10个国家的17个海洋研究机构近期投入一个名为“克拉梅”(CLAM

    [阅读全文]

  • 新几内亚岛:10年发现淡水鲨鱼等逾千新物种

    [内容预览]

    | 2011/6/27 12:53:43
    中新网6月27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27日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表报告称,研究人员10年间在太平洋岛屿新几内亚岛,发现逾1000种哺乳类动物、雀鸟、鱼类等新物种,令人鼓舞。  WWF报告显示,于1998至2008年的10年间,研究团队在新几内亚岛森林、河流及湿地,发现1060多种新物种,即每周发现2种。其中一种淡水河流鲨鱼由于非常稀有,经发现后立即列入濒临绝种名单;一种扁鳍海豚,更是逾3

    [阅读全文]

  • 摄影师捕捉:芦苇莺受骗喂食布谷鸟幼仔瞬间

    [内容预览]

    | 2011/6/27 11:24:57
    芦苇莺显然很容易上当受骗,居然打算给身躯庞大的布谷鸟幼仔喂食贪得无厌的布谷鸟幼仔试图从困惑的芦苇莺那里索取更多食物上当受骗的芦苇莺甚至充当一个毛毯,为身躯巨大的布谷鸟幼仔取暖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27日消息,在英国诺福克的塞特福特附近,野生动物摄影师大卫-迪普林拍摄下有趣的一幕。一对芦苇莺夫妇居然将辛辛苦苦捉来的猎物喂给一只布谷鸟幼仔。芦苇莺显然很容易上当受骗,因为布谷鸟幼仔的体型是它们的3

    [阅读全文]

237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