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环境新闻的社会功能

    [内容预览]

    | 2007/11/13 9:48:02
    ——以人民网“太湖蓝藻爆发污染水质”的专题报道为例苏银苓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环境新闻逐渐成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之外的一个独立新闻类型。我国对环境新闻的研究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对环境新闻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它“聚焦于人与自然的矛盾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重在将人类环境的现状告知受众,引起社会的关注 ① ”的功能已经成为共识。2

    [阅读全文]

  • 让人人都成为“绿色人物”

    [内容预览]

    | 2007/11/13 9:44:09
    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日前在京启动,280位入选的提名人来自民间行动、公共服务、企业责任、学术精神、大众传播、艺术创新、国际合作等七大领域。在十七大将“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并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情况下,这一评选的启动无疑具有深意。   要缔造新的“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言,除了要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外,还必

    [阅读全文]

  • “经济圈”也应建成“生态圈”

    [内容预览]

    | 2007/11/13 9:42:14
    据报道,在中国东部沿海有一条上千公里的狭长经济活跃带,这条经济带在创造神奇的经济总量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另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即分布在经济带上的很多村庄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癌症村。这些癌症村周围无一例外都有许多化工企业,他们的生存境遇是可怕而令人震惊的:水是臭的,鱼是有毒的,大米种了是自己不敢吃的。 正如当地群众所说:“化工厂来了,鱼米之乡远去!”  读罢这个消息,使我想起恩格斯的一句话:

    [阅读全文]

  • 提倡生态文明就是否定工业文明吗

    [内容预览]

    | 2007/11/13 9:33:3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请问,提倡生态文明是否意味着否定工业文明?  ———上海枫林路赵志成  党的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同时强调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这表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二者不是对立的。建设生

    [阅读全文]

  • 火 生物多样性保护被遗忘的角落

    [内容预览]

    | 2007/11/13 9:17:47
    本期关注:森林大火 今年夏季,希腊接连发生170场山林大火,烧毁森林4000公顷至6000公顷,火灾面积占其国土一半以上。专家考证,还原这些被烧毁的原始森林至少需要50年到70年,有些珍贵树种甚至需要250年才可能复原。林火还导致数十人伤亡,数千人逃离家园,造成约12亿欧元的经济损失。于广志,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保护生物学博士,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工作,从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阅读全文]

  • 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深远意义

    [内容预览]

    | 2007/11/12 16:38:53
    今后浙江嘉兴地区排污权就像商品一样,可通过“银行”买卖。如果企业有多余的排污权指标,还可以先存入“银行”,来年再取,“银行”还会付点“利息”——以后多分配一部分排污权指标给企业。此“银行”的真名叫做嘉兴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11月10日,这个号称国内第一的交易中心正式挂牌(11月11日《羊城晚报》)。   排污权交易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1976年,美国国家环保局开始用于

    [阅读全文]

  • 环评领域的拓展意味着什么?

    [内容预览]

    | 2007/11/12 16:21:24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同时浮出水面。经过4年的实践,经过几次影响巨大的“环保风暴”,项目环评这一遏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产业的利器,逐步为人们所认识。相形之下,更高层次的规划环评开展仍远不足。   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从浓度控制向总量和浓度控制相结合转变,从点源治理向流域和区域综合治理转变,我国工业污染防治战略的一个个变化折射出环保工作在经济社会

    [阅读全文]

  • 如何有效推进战略环评?

    [内容预览]

    | 2007/11/12 16:20:08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国亟待大力推进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那么,如何加快我国战略环评步伐、有效推进战略环评实施?这就需要我们结合科学发展观、抓紧法制建设、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全面实施政策、规划、计划战略环评,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首先,必须在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决策者中牢固树立战略环评的思想,不仅要提高他们的认识,更

    [阅读全文]

  • 制度设计与政策保障是节能减排成败决定性要素

    [内容预览]

    | 2007/11/11 19:40:46
    在当今的中国,节能减排算得上是个热门话题,而且这一话题在不断升温。从上到下,它关系到国家的生态环境,关系到地方的绿色发展,更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自身健康。      在淮河流域的沙颖河边有个叫西韩楼的小村庄,千人大村有百名老少因河水重度污染而频发癌症、救治不及。同时,因上游治理方案久拖不决且企业治污消极而成就了坚持民间治污的霍岱珊“淮河卫士”大名。      大到城市建筑、广场路灯、花园景观,小到一

    [阅读全文]

  • 院士称三峡工程绝非生态灾难 有措施保护中华鲟

    [内容预览]

    | 2007/11/11 8:32:53
       “三峡工程绝对不是‘生态灾害’,用三峡水利发电是清洁能源,反而有利于环境保护。”昨天,在河海大学举行的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上,针对国外媒体质疑三峡工程是“生态灾害”的说法,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指出,这绝对是种错误的认识。事实上,我们非常重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一些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也正在积极采取措施避免。     陆佑楣说,三

    [阅读全文]

  • “生态文明”需要科学解读

    [内容预览]

    | 2007/11/9 21:46:48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执政理念,让全国人民倍受鼓舞,最近学习十七大报告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是一些地方却出现了误读“生态文明”的现象,有必要澄清,“生态文明”需要科学理解和解读。  一些人通过学习知道了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但是,激动之余却片面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情,是政府准备全力以赴努力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狭隘理解,甚至是误解。“生态文明”

    [阅读全文]

  • 周建:环境保护尚需全面推进

    [内容预览]

    | 2007/11/9 21:43:10
    本报记者 黄凤荣 马东红报道   “我国的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近日,在“节能减排,环保民间组织在行动-2007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周建如上表示。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1-6月,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46个百分点。周建表示,随着更多污染治理设施发挥效益和节能

    [阅读全文]

  • 环保不应表面达标

    [内容预览]

    | 2007/11/9 10:48:44
    近年来,环保“三同时”执行率不断提高,许多排污企业都为污染配套了相应的治理设施,令人为之高兴。然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一些排污企业一旦“三同时”验收合格后,治理设施就运行不正常,有的甚至根本就不运行,使环保沦为表面上的达标事务。   有一些排污企业在建厂时就铺设好暗道。表面上显示排污达标,实际上却通过地下铺设的管道将各种污水、废水直接排入其他河流入口或排入地下水源。有些地方本为治污而建的污水

    [阅读全文]

  • 推进战略环评 减少环境影响

    [内容预览]

    | 2007/11/9 10:43:36
    本报记者 黄勇 方芳   安特凡博士是欧洲联盟委员会驻华代表团一等秘书,在11月3日~4日举办的“战略环评在中国”国际研讨会上,他代表欧盟委员会所做的主题报告——《欧盟的战略环境评估》在与会者中反响热烈,本报记者就欧盟国家战略环评执行概况、对中国制定实施战略环评的建议等问题采访了安特凡博士。   欧盟战略环评指令执行概况   战略环评指令(2001/42/EC)是欧盟于2001年6月颁布、并于20

    [阅读全文]

  • 战略环评带来了什么?

    [内容预览]

    | 2007/11/8 12:58:30
    战略环评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环境保护理念和工作不断得到强化,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逐渐成为共识的今天;在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和隐患日益凸显,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与依然严峻的环境状况形成强烈反差的形势下,正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思考。   其实,答案简单而明确:战略环评为我们带来的,将是一场对于发展方式的思想和行

    [阅读全文]

  • 潘岳:规划环评主要阻力于来自利益冲突

    [内容预览]

    | 2007/11/8 9:32:24
    造成中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最严重的还是缺乏规划的结构布局,带来巨大的环境安全隐患。实际上,这几年我们的规划环评是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艰难前行的。主要阻力来自于利益冲突,因为规划环评所注重的长期利益、全局利益,往往与“重审批轻规划”的部门利益和“短平快出业绩”的地方利益相冲突如今,造成中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很多,比如有的地方一切以单纯GDP增长为标准的不正确发展观;比如没有一套环境责任追

    [阅读全文]

  • 充分发挥环境管理中媒体的作用

    [内容预览]

    | 2007/11/6 23:42:18
    环境保护一直被称为“宣传起家”,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环境宣传教育在环境保护整体推进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环境保护成为中国社会的关注热点,也必然成为新闻媒体所追逐的热点,与此同时,新闻媒体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得到一定提升,并逐步成为推动解决环境保护深层次问题的重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正确认识新闻媒体在环境管理中的功能,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监督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难题解决、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和沟

    [阅读全文]

  • 《南风窗》:建设用地的制度困境

    [内容预览]

    | 2007/11/6 20:51:47
    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并不十分合理,存在着土地利用的机制扭曲。其中既有产权上的问题,也有政府管理上的问题,更有如何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的问题。这些都导致了土地关系中,各方利益主体集约用地的激励约束较弱,影响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政府层级下的“囚徒博弈”  首先以浙江为例,建设用地征用最明显的特征是在不同年度间具有相当大的波动。而造成这种波动的首要原因,在于不同政府层级、政府和企业间的博

    [阅读全文]

  • 保护生态环境:政府企业公民都有责任

    [内容预览]

    | 2007/11/6 20:41:59
    一、强化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废气、废水、垃圾、噪音等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必须有法可依,而法的制定是政府的责任,因此政府要做好这项工作。二是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应依据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检查企业、公民等在这方面的守法情况,对违法者依法进行处理。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应淘汰环境污

    [阅读全文]

  • 程国栋院士:科学驾驭绿水 直面生态水文新挑战

    [内容预览]

    | 2007/11/6 11:00:36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1977年联合国大会强调,水将成为21世纪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而水资源短缺在中国亦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程国栋院士,近日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谈到“绿水”这一概念,指出绿水在粮食生产和生态系统等方面极具重要作用,他认为绿水安全是与粮食安全相关的水资源安全。 1995

    [阅读全文]

2563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