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税改革中如何保证民众利益
[内容预览]
| 2007/12/21 15:59:01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我国改革资源税制度,将实行从价计征和保护资源的方法”,表明我国资源税改已是箭在弦上。(《新京报》12月20日) 资源税的开征肇始于1993年,尽管从2004年以来,国家多次调高税率,但是与实际资源价格相比,还是过低。尤其与国外相比,更是有天壤之别,譬如,我国现行的原油从价税 率为1[阅读全文]
-
季耿善:我国洗涤剂禁磷亟须国家立法
[内容预览]
| 2007/12/21 10:42:55今年夏天的太湖蓝藻暴发世所瞩目,这次水污染事件是我国水域富营养化防治的一面镜子,它说明从根本上做好我国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防治蓝藻、赤潮的重中之重,洗涤剂禁磷是针对性强、效果好、经济和容易实行的措施。发达国家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时都把洗涤剂禁磷放在第一位,美、加、日、韩和欧盟等发达国家都已实现了全国全面禁磷。 能对水域富营养化起作用的磷是能被藻类等生物吸收利用的有[阅读全文]
-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我们必须做什么?
[内容预览]
| 2007/12/21 10:05:20编者按:国土资源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土地违规违法的宗数约3.2万件,违规违法占用土地的面积在350万亩左右。尤其是刚公布的十大土地违法案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民以食为天”,目前我国仅存的18亿亩耕地“口粮田”能否守得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甘藏春:查处违法案件须保持高压态势 “土地违法的风险收益太诱人、土地违法的成本太低,是导致土地违法案件频发的主要诱因之一。” 国土资源部[阅读全文]
-
中国环保意识巨变令外国留学生称奇
[内容预览]
| 2007/12/21 10:04:242000年,中国。我在合肥的安徽大学学习中文。安徽是中国中部工业不发达的农业省。 在初到合肥的第一周,我就去参观了动物园。合肥有两个动物园。市中心有一个小的,还有一个在远离市区10公里的山区,叫做合肥野生公园。在野生动物园门口的牌匾上赫然写着:人类与自然界的动物和平共存。我当时很惊喜,因为之前听到的都是中国动物园可怕的故事。那里确实有森林和沼泽,小鹿悠闲地漫步其间;鸟舍整齐地排列着。在忙碌的中国[阅读全文]
-
环境危机:阴影下的希望
[内容预览]
| 2007/12/20 18:57:00本刊记者 田 磊 对于在中国从事环境保护事务的官员、科学家、NGO们来说,2007年是一个最坏的年份,也是一个最好的年份。 这一年,中国环境事故频发,太湖蓝藻爆发,洞庭湖鼠灾惊人,淮河治污10年之功归于失败,南水北调最易修建的东线工程因污染而推迟,昆明的滇池、武汉的东湖这些中国地图上最著名的城市明珠无一例外地因污染而成为城市的心病。 以厦门PX风波和太湖蓝藻带来的无锡饮水危机为标志,生态问题[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会怎样影响我们
[内容预览]
| 2007/12/20 8:32:13中国唐朝曾经国力强大,但也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问题出在哪里? 今年,英国《自然》杂志曾刊发论文,认为唐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气候变化。这篇论文说,公元7世纪到9世纪,地球季风期异常,唐朝晚期灾荒连连,长期大旱少雨导致谷物歉收,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农民起义,并最终导致唐朝灭亡。论文还认为,类似的原因还可以解释同一时期墨西哥玛雅文明的消亡。 气候变化还影响到人类祖先的迁移。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今[阅读全文]
-
资源濒竭时代:我们遭遇非典型通胀
[内容预览]
| 2007/12/19 14:28:21资源濒竭时代下自然资源价格的持续、快速甚至加速上涨,价格传导会导致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最终形成了本轮通胀的鲜明特征“非典型通胀”。治理本轮非典型通胀,不仅需要采取加息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常规性手段,而且还需要配合采用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和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等非常规性政策手段。同时,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议私人部门尽快掌握非典型通胀环境下的理财技能。[阅读全文]
-
人民日报评论员: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内容预览]
| 2007/12/19 10:03:05明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提出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促进发展,造福人民的重要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必须把推进现代化建设与建设生态文[阅读全文]
-
说说节能减排这一年
[内容预览]
| 2007/12/18 10:26:14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3%,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首次出现“双下降”,这一成绩的取得振奋人心。本刊特意选取了一些典型加以介绍,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反映2007年节能减排工作的情况,展现各地、各行各业对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一个能源大省的转变——— 山西阔步迈向“节能大省” 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能源大省山西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阅读全文]
-
弘扬绿色人文精神
[内容预览]
| 2007/12/18 7:45:45绿色年度人物的评选正以环境保护内在文化意蕴的日益彰显,体现出对社会人文精神的强大渗透和凝聚力量。绿色人文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依赖于两个基本要素,即科技与人文。科技是社会发展的硬件,人文是文明进步的软件,两者缺一不可。要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建立有利于环保的科学体系,也需要[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灾难前,没有谁是幸运者
[内容预览]
| 2007/12/17 15:29:15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一波三折。由于美国起初不同意达成具体的减排目标,会议不得不延长会期,但所幸在12月15日,美国代表突然改变立场,令会议出现转机,而后终于达成共识。尽管于当天发表的最终决议案删除了具体的减排目标,但与会的190个国家和地区同意启动谈判,在2009年之前制订条约,以取代2012年届满的《京都议定书》。 作为一个超级强国和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美国若坚持原[阅读全文]
-
气候路线图: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内容预览]
| 2007/12/17 15:28:23发展中国家是这次大会的赢家。中国和印度以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参与者的形象来到巴厘岛,并且显示出作出让步以超越本国利益的姿态。发展中国家整体上也是这样,它们一致反对美国起初的态度,同时又为未来的谈判留下了余地。 自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近10年来,美国一直在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的各次会议上广受抨击。在此次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最后的连夜磋商中,美国受到的批评更是空前。不仅大至印度、小至巴[阅读全文]
-
绿色年度人物究竟有多“绿”?
[内容预览]
| 2007/12/17 10:22:16“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14日晚在京举行,9人荣获“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12月14日中国新闻网) 诚然,绿色人物的出炉会将在环境意识与生态理念方面为公众起到样板作用。 但是,笔者觉得应该理性的解读绿色人物评选,看看他们究竟有多“绿”,这样才能使之真正引领公众参与环保。 根据历年来绿色人物的评选,不妨将其分为五种类型??一是“原绿”,即被评选者本该如此,并无出[阅读全文]
-
重视生态文明的推力
[内容预览]
| 2007/12/17 8:40:29喜鹊是一种很有人缘的鸟。作为延庆的“县鸟”,它已经超越了一般民俗文化意义上的“吉祥符号”,而更多地成为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的“幸福象征”。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生活在首都“绿肺之地”的人们是值得羡慕的。 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从来都不是跳出自然界的统治者,而只是其生态链条中的一部分而已,人与自然万物唇齿相依、息息相关。对生态环境,我们漠视不得,破坏不得,更毁灭不得。因为,从长远来[阅读全文]
-
绿色年度人物见证水危机
[内容预览]
| 2007/12/16 8:20:21对公众来说,水污染和危机不是一个远在天边的纯粹话语,而是生命、健康和财产,是和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与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最重要的事情。 “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12月14日在京揭晓。今年年度人物评选突出水主题,因此,10个获奖者中多数是与水有关的“水英雄”。例如,治水大师张晓健、淮河卫士霍岱珊、发起“江河十年行”行动的汪永晨等。 选择“水”作为本届绿色年度人物的主题,可谓切中了今年环境问[阅读全文]
-
在学校中应用插卡取电
[内容预览]
| 2007/12/15 21:09:03今年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观点。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想到了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近年来,随着各类学校日益增多,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建造,然而学校每月在各方面的开支负担仍然十分重。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我认为如果能把酒店客房中的插卡取电的开关设备应用到学校中来,既方便实用又能节约能源。[阅读全文]
-
“单凭环保风暴难遏污染”
[内容预览]
| 2007/12/15 7:59:46本报讯本报历时一个月的“中国水危机”大型深度调查报道真实地再现了各地区工业化扩张进程中带来的污染侵蚀以及由此付出的沉痛代价,引起强烈反响。 12月12日,由本报主办的“水危机与企业公民责任高峰论坛”得到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许振成、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原所长万洪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峰等知名专家以及乐施会中国区总监廖洪涛等NGO人士的热情回应。 本报执行[阅读全文]
-
人民日报:科学解决气候问题
[内容预览]
| 2007/12/14 14:35:19连日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因为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而成为关注的焦点。12月12日,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级别会议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制订启动新一轮气候变化谈判的路线图,并希望在2009年达成最终协议。而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也发布了会议决议草案,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并要求所有国家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有效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阅读全文]
-
中国环境报:何妨评评新百强?
[内容预览]
| 2007/12/14 14:23:05每年9月到10月底,总有一个牵动全国2800多个县域的排名榜发布,这就是每年一届的全国百强县评比。从1991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已断断续续地发布了9届。按照排列顺序,2007年应发布第十届百强县。渐到年关,在期待与不安中煎熬已久的人们,却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今年的百强榜单已经取消。 除了百强县,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另外两个重要榜单——百强市与千强镇也变得异常“低调”起来:今年的千强镇榜单至今也[阅读全文]
-
环境问题的“莲叶说”与“马粪说”
[内容预览]
| 2007/12/14 8:31:47气候变动、酸雨、臭氧层被破坏、热带森林锐减、沙漠化……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联合国IPCC第四次报告基本肯定,气温上升基本上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然而,对于环境问题也需采取“两点论”,既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又要看到人类有能力克服全球规模的环境灾难。为此,引用一下过去流传于法国的“莲叶难题”以及英国学者在产业革命初期提出过的“马粪公害”警告,或许对人们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有所启发。[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