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海洋环境保护 促进人海协调发展
[内容预览]
| 2006/9/13 10:49:02海洋环境保护无论是对于全人类,还是对一个具体的国家都是关系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海洋正在成为全球竞争的新舞台,因此,保护海洋环境、促进人海协调发展是一个世纪课题。 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环境伦理观 环境伦理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何为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界,承担什么样的义务等问题。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承认自然不仅具有工具价值,也具有内在价值,但又不把内[阅读全文]
-
新华时评:为“北戴河做法”击掌叫好
[内容预览]
| 2006/9/12 19:45:24新华网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徐兆荣、马书平) 北戴河率先在全国以“环保保证金”为要约,与进入该景区的影视剧组签订环保责任状,这一做法是正面的、积极的、有价值的,可以看作是前一时期影视摄制组破坏风景区景观、污染环境抗议之声的一个积极的、正面的回应。 能进行影视拍摄的风景区,大多是稀少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区域。保护好这些风景资源,就是保护了一个个自然生态子系统的永久魅力;而保护好一个个自然生态子系[阅读全文]
-
冯之浚:传承中华精神 建设和谐文化
[内容预览]
| 2006/9/12 13:44:51文化是人造的第二自然。文化从纵向结构上来看,包括器物层、制度层、意识层;从横向结构上分析,包括三大研究领域,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 和谐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等三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当前,要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的继承和[阅读全文]
-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中国传统和谐社会观
[内容预览]
| 2006/9/12 13:42:45“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一、人与自然和谐。钱穆说:“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天人合一”代表着中国人的人生精神,就[阅读全文]
-
徐显明:和谐社会的五只“拦路虎”
[内容预览]
| 2006/9/12 13:40:0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消灭“拦路虎”,法治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最重要的,是法的观念要转变,整个法律观要转换。法律不仅仅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更是全社会离不开的价值取向。 和谐社会的五只“拦路虎” 徐显明 身为中国著名的人权专家和法理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一直为价值重构和制度完善鼓与呼;作为全国人大法律委委员,他对中国的民主法治事业有着独特的思考。 和谐社会一定是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也一[阅读全文]
-
绿色GDP核算量出政绩含金量
[内容预览]
| 2006/9/12 13:32:06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近日首次公布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这份报告第一次以硬邦邦的数字描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环境成本的真实状况,一些地方引以自傲的经济数据并不都是金光闪闪的。 长期以来,我们知道经济快速增长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是环境代价到底有多大,只停留在粗略的估算水平上,因为其缺乏权威性、科学性而难以成为发展决策和政绩评价的依据。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以价格化的形式计算出环境[阅读全文]
-
今日沸点 绿色GDP能改变什么?
[内容预览]
| 2006/9/12 8:21:57主持人: 耗时两年,在备受争议与关注中,绿色GDP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近日由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统计局共同发布。据媒体报道说,就在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统计局将要公开此次核算结果时,一些地方曾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不适应和担忧,有的地方甚至要求不要公布核算结果。与此同时,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透露,政府正在考虑制订相关条例,环境保护将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指标。 事实上,中国[阅读全文]
-
曲久辉: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理念与方案
[内容预览]
| 2006/9/12 0:41:219月11日的中国水日上,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常务副主任曲久辉就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理念与方案做了主题发言。 城市是经济的中心也是污染的中心,城市是水污染的排放源也是受害者。在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在水中积累复合,导致严重的生态健康风险。在我国,城市水环境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其水[阅读全文]
-
环保“企业责任”缘何成为“商业秀”
[内容预览]
| 2006/9/11 11:24:04主持人: 据媒体报道,我国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淘汰量的逐年快速增长,发达国家“洋电子垃圾”在我国沿海一些省份的非法进口,以及以家庭作坊为主的分散、落后的电子废物处理方式,正给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而根据国家首次发布的2004年绿色GDP表明,在不完全测算的情况下,2004年我国因环境污染年损失5118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3.05%。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报8月25日《[阅读全文]
-
中国环境的改善需要一代人 至几代人的努力
[内容预览]
| 2006/9/11 11:17:10人民网斯德哥尔摩9月8日电 记者陈雪霏报道:“中国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国家环保局宣教中心副主任贾峰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贾峰进一步解释说,“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历时半个世纪甚至更长,在付出了民众的健康损害甚至生命代价以及经济和生态系统的惨重损失后环境终将改善。但是,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极大的不同,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的一两百年中分期产生、分期解决的[阅读全文]
-
5118亿能否终结GDP论英雄时代
[内容预览]
| 2006/9/11 8:41:24本报记者 郄建荣 耗时两年,在备受争议与关注中,绿色GDP报告———《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近日由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统计局共同发布。 我国历史上首份有关环境污染经济核算的国家报告令人震惊: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的比例为3.05%。 今日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5118亿元是经济发展欠下的环境债。这样的一个数据表明,我们正在为经济[阅读全文]
-
光明评论:地球发烧,人该服药
[内容预览]
| 2006/9/9 22:10:57重庆的高温,本周终于将要谢幕;但缓解旱情,还需时日(9月4日《都市快报》)。人们忘不了今年重庆这打破50多年记录的高温旱情:下午四时的室温,高达44.5℃;年过八旬的老人,没见过这么热的天;打开自来水冲凉,流出的水烫手;不小心碰着公交车的栏杆,胳膊当即被烫出水泡;数万人中暑,30多人死于中暑;一家养鸡场,一天之内热死一万多只鸡;地里的蔬菜全干死了,长了几十年的老树也枯死……持续了两个多月的高温干旱[阅读全文]
-
潘岳:用绿色GDP支撑科学发展
[内容预览]
| 2006/9/8 12:25:15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向媒体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就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实践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把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因素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将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生态破坏成本以及污染治理成本从GDP中加以扣除,同时加上环境保护的效益。这是一种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社会经济发展[阅读全文]
-
3.05%和1.8%意味着什么?
[内容预览]
| 2006/9/7 23:31:14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题:3.05%和1.8%意味着什么——解读我国首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 新华社记者顾瑞珍、王娅妮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7日共同发布了耗时2年作出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有关环境污染经济核算的国家报告,也是第一份基于全国31个省份和41个部门的环境污染核算报告。 报告中反复出现了两个数字3.05%和1.8%,它们到底意味着什么?记者就[阅读全文]
-
“绿色GDP核算”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绿色GDP核算
[内容预览]
| 2006/9/7 19:45:41人民网北京9月7日讯 记者扎西报道: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2004》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绿色GDP核算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目前提出的《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2004》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绿色GDP[阅读全文]
-
污染企业10年“关而不闭”再现环保执法软肋
[内容预览]
| 2006/9/7 16:00:16生产鱼粉的广西北海市群华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从1996年6月起,就因对周边的中学、居民区造成恶臭污染受到投诉,当地政府先后责令其限期整改、关闭。然而,经过长达近10年的反复努力,都一直未能将其“关闭”,再一次突出体现了环保执法的软肋,不能不令人扼腕长叹。(2006-9-7新华网) 事实上,当地政府曾经对其三度执法,可三次均无果而[阅读全文]
-
质疑南水北调 中国专家呼吁慎重
[内容预览]
| 2006/9/7 10:00:29(本网记者 姚朔昂)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即将于2010年上马,这个消息公布之日起就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全国人大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研组、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官员前段时间频频亮相四川进行调研和座谈,也让四川人对此表现出了空前的关注。日前,一篇名为《南水北调抽血四川,保卫长江保卫水源》的帖子在四川新闻网麻辣社区一经发表后更是立即引起了众多网民的跟帖评论,甚至有网友呼吁,“四川应该掀起像当年保路运动[阅读全文]
-
建立环境财政体系,增加环保投入是落实国务院《决定》的关键
[内容预览]
| 2006/9/7 9:52:25导读: 我国的环境问题正极大地制约着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未来几十年间,中国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任务将是十分繁重的。随着中国全面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如果出现战略、规划和政策上的失误,可能会导致今后几十年无法改变资源高消耗,那时环境损失的代价和环境治理的成本将极其昂贵。作者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立环境财政体系就急迫地提到了中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在今年召开的第六次环境保[阅读全文]
-
解决饮水安全要多注意“低技术”
[内容预览]
| 2006/9/6 8:03:14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让农民群众早日喝上干净水,这是关系几亿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各地都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要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必须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下大力气防治对江河水的污染。 解决水污染问题,应研究治理方式和治理成本。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研究“低技术”。世界污水处理按技术复杂程度分为“高技术”和“低技术”。“低技术”又叫实用污水处理技术。“高技术”在部分发达国家推广,需要[阅读全文]
-
社会消费环节资源利用率低下值得警惕
[内容预览]
| 2006/9/5 10:02:04消费环节所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在全部资源和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重。社会消费环节的资源节约问题,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因而,社会消费环节中如何节约的问题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 社会消费和废弃物利用环节的资源节约问题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通过消费来满足其生活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既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又产生废水、废气和固体垃圾等废弃物。提高社会消[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