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化应在生态文明上多下功夫
[内容预览]
| 2014/7/23 8:53:3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2013年 中 国 城 镇 化 率 达 到53.73%,但同时也面临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城乡差距扩大,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压力巨大等问题。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转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阅读全文]
-
气候专家齐聚清华解读IPCC 报告
[内容预览]
| 2014/7/22 17:11:38(通讯员苏智)7 月19 日,“IPCC:气候变化知多少”专场主题报告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理学博士巢清尘,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导姜彤,以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为到场的听众介绍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信息及气候变化最新评估结果,清晰的数据将“全球变暖”这一话题再次推入了青年的视野。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阅读全文]
-
环保部副部长:环保法规条例约束性不够不强不硬
[内容预览]
| 2014/7/21 15:08:38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对环境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这种挑战有哪些具体表现,如何有效应对?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镇化和环境保护双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 环境保护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准 记者: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加强环境保护有何重大意义? 吴晓青:在新型城镇化这篇大文章中,环境保护既是基础,也是短板;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阅读全文]
-
国人“耐污能力强”的科学追问
[内容预览]
| 2014/7/17 15:10:51环境与健康到底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环境是怎样影响健康的?我国学界着手研究这一课题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随着民众越来越重视环境对自己健康的影响,相关研究就显得愈发迫切。6月9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首届“国家环境与健康研讨会”在京召开,环保部的政府官员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到会,交流了最新的科研成果,提出政策建议。本刊特摘选部分专家的发言供读者参考。 &n[阅读全文]
-
垃圾焚烧新国标疑与析
[内容预览]
| 2014/7/17 10:31:457月1日,《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而此前2001年版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已经“服役”13年,已明显不适应环保形势的需要。日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就垃圾焚烧问题书面征求意见,邀请参与制定新国标的部分专家、垃圾焚烧企业及NGO的代表,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各抒己见。 杨军 改变“邻避现象”需要科普各方一致认[阅读全文]
-
解振华:中美合作治霾对双方有利
[内容预览]
| 2014/7/10 12:05:49“美国在治理雾霾方面有经验、有技术,也有教训,中美合作对双方很有利”,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9日在北京表示。 正在进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中美双方9日在北京举行了气候变化问题特别联合会议,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务委员杨洁篪,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出席。解振华就此会议情况吹风时作上述表示。 谈及中国近几年来“十面霾伏”的大气污染问题,解振华坦陈,中[阅读全文]
-
刘伟: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现状和建议
[内容预览]
| 2014/6/30 12:00:38数据共享对于科学发展和大科学研究模式至关重要,也是各国政府部门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备受关注。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生物多样性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有效地共享及整合生物多样性数据。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的重要性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拓展生物多样性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数据共享;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多样性和环境保护政策,需要对科学证据及原始数据开展系统分析,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三是科学可重复[阅读全文]
-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内容预览]
| 2014/6/23 8:21:18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生态环境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生态用地面积减少,生态空间资源缩小;农村环境保护薄弱,一些地区耕地污染超标;等等。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眼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社会行为方式,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阅读全文]
-
“重现蓝天”沙龙第一期 “零排放汽车”离我们有多远?
[内容预览]
| 2014/6/9 22:01:126月3日下午,由益美传媒协办、能源基金会主办的“迈向‘零排放汽车’时代”环保沙龙在北京中关村3W咖啡馆举办。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Raise your voice not the sea level),而中国主题则是“向污染宣战”。 嘉宾共同探讨零排放 机动车污染已成为中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阅读全文]
-
蓝色“母亲”不堪重负——世界海洋日谈海洋污染
[内容预览]
| 2014/6/8 22:50:14新华社青岛6月8日电(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和全国海洋宣传日,海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她不仅是全球气候“调节器”,还为人类提供各类水产资源,承载三分之二以上国际货物运输。但随着沿海和海上经济活动疾速扩张,一方面,人类向海洋索取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又滥用海洋自净能力,让蓝色“母亲”不堪重负。 &n[阅读全文]
-
葛剑雄:环保领域应防止科研功利化
[内容预览]
| 2014/5/31 17:36:57前不久,年届七十的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府参事葛剑雄,开着他的“微小型”电动汽车来到复旦大学参加“雾霾笼罩下的中国与亚洲——环境安全及科技、政策的应对”主题论坛。这个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以“爱放炮”闻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又针对环保科研领域的“重大科学研究功利化”问题“放炮”。尽管论坛现场空调吹出的冷气冻得很多衣着单薄的听众直打哆嗦,但在大约两个半小时的论坛进行过程中,几乎没有人早退。“现在环境领域一出[阅读全文]
-
林年丰:开发蛋白质牧草 缓解人畜争粮矛盾
[内容预览]
| 2014/5/28 10:33:50“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为历朝历代所重视,我国粮食的年生产量,1949年约为1.13亿吨,2012年约为5.90亿吨,65年中增长了5.21倍。人均粮食占有量从209千克上升到435千克,提高了2.08倍。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但是,2012年我国的粮食自给率降至88.13%,跌破了90%的底线,并仍有下行趋势,出现了丰年缺粮的现象。粮食消费量大、耕地资源有限、灾害性气[阅读全文]
-
周生贤:开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境界的重大方略
[内容预览]
| 2014/5/16 11:39:29周生贤 习近平同志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系统阐述,鲜明提出“让透支的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新时期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资源环境问题说到底是自然生态系统问题。让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就是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给自然生态以必要的人文关怀和时间空间,使自然生产力逐步得以恢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阅读全文]
-
解振华:污染迫中国改变 5到l0年还北京一片晴空
[内容预览]
| 2014/5/16 8:28:33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日前刊登题为《艰难的中国减排之路》的报道说,尽管中国在改变能源结构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步,但面对全球迫切的减排需求,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平衡经济增长和污染治理之间的矛盾成为未来最大挑战。 报道说,中国气候变化问题首席谈判代表解振华接受《金融时报》采访当天,其办公室户外空气质量为“不健康”,至少智能手机上的空气质量应用是这么说的。大量雾霾来自汽车尾气,燃煤电厂也是来源之一。这[阅读全文]
-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保障
[内容预览]
| 2014/5/15 8:46:015月14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周珂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王灿发教授做客新华网访谈间,就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的热点问题和舆论关注的环保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图为嘉宾王灿发。新华网 郭小天 摄 新华网北京5月14日电(记者 马文华)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这次新修订的环保法将在2015年的1月1号开始施行。[阅读全文]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环保需要依靠公众力量
[内容预览]
| 2014/5/12 10:14:43从修正到修订,从“小修补”到“大手术”,《环境保护法》修订案草案历经四审,终于在4月24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5年1月1日施行。在一系列环保难题久治不愈的情况下,这部承载着众多关注的法律,力图破解哪些环保难题?能否真正调动公众参与到环境监督和保护中?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 记者:原来的环保法只有47条,修订后增加到70条,增加的内容主要侧重哪些方[阅读全文]
-
李灿院士:别让尾气净化催化装置成“聋子耳朵”
[内容预览]
| 2014/5/12 8:41:08本报记者 易蓉蓉 “到北京街头随便问个出租车司机,可能他的车开了三四十万公里却没换过三元催化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灿说,“尾气排放的随意性可见一斑。” 近日,李灿针对北京市汽车尾气治理问题,提出要安装和及时更换尾气净化催化剂,并严格执行尾气车检法规。同时,国家应该强力推行“国V”汽柴油,根本上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大气的问题。[阅读全文]
-
闵应骅:大数据,用不用,怎么用
[内容预览]
| 2014/5/5 14:28:38卫星收集了那么多数据,如果不用,那收集它干什么呢?如果只让少数人关起门来用,那么这种保密是要防止什么呢? ■闵应骅 大数据用于环境保护,科研人员开发新的森林映射工具,当大片森林被砍伐、被破坏时,工具将对监视者发出声响警告。 现在国内大数据被叫得很响,但是空谈比较多。我不喜欢空谈,我想看到大数据的应用实例。 4月16日的《科技纵览》提醒列表(IEEE Spe[阅读全文]
-
加快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路径
[内容预览]
| 2014/5/5 10:05:35生态经济区指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了互动协调、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区域。其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且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利用;以绿色、循环、低碳为特色的产业经济体系高度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全面推广;生态文化成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基本准则,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并不断完善;城市和乡村人居环境优美和谐,人民生活全面进入富裕阶[阅读全文]
-
专家:环保法“按日计罚”仅针对屡错不改企业
[内容预览]
| 2014/4/30 11:14:35本月24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环保法修订案。在20个月中,草案经历4次审议,最终定稿。这部法律增加了政府、企业各方面责任和处罚力度,被舆论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昨天和前天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相关负责人、环保法领域学者和企业代表,就按日计罚、公众参与等热点话题进行回应。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27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修订的环保法贯彻了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