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生态论苑:清理一下思想中的霾

    [内容预览]

    | 2014/12/20 15:09:08
    ■思想中的灰霾,表面看是思路不清,根子还是利益二字作怪。污染损害大家的健康,治污难免“伤及”大家的一些利益,两害相权,孰轻孰重?咱们可以好好掂量一下    防治灰霾,有必要清理一下思想中的霾。  思想中的霾,是指认识上的模糊不清,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情绪有点急躁。治霾需要多少年?三五年能否见成效?发达国家用了三五十年,我们是不是不用那么长时间?一说治霾,这些问题总会冒出来。问的人心情可以理

    [阅读全文]

  •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逻辑

    [内容预览]

    | 2014/12/4 8:17:26
    中美两个发展中和发达世界的大国共同宣布了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最高政治决心,气候变化在继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再一次频频出现在中文媒体上。但似乎气候变化从一开始就是个舶来品,即使是我们国内的专家在表达或解释碳强度、峰值目标时所采用的名词、理论、模型和情景方法学几乎都是“拿来的”,显得总不那么自信。  一、他们如何看待我们?  因此中国人自己都不禁存在两种疑虑,一是气候变化怀疑论,气候变化是

    [阅读全文]

  • 官员谈利马气候会议:望坚持共同有区别责任原则

    [内容预览]

    | 2014/11/25 14:33:17
    利马气候会议将于12月1日到12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司长今日指出,希望利马会议能够按照公约的相关原则,特别是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来推动明年的巴黎会议就2020年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进一步行动达成协议,希望会议能够继续本着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和协商一致的基本原则来维护多边进程的有效性。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20

    [阅读全文]

  • 应对气候变化科学“唤醒”良知

    [内容预览]

    | 2014/11/24 9:52:41
    中美是地球上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两个国家,两国排放量占每年全球排放量的45%。北京APEC会议期间,中美两国共同发布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将达到峰值;美国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将减少到2005年的26%~28%。此次联合声明的出台,昭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近三十年来,气候变化科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也经历了快速发

    [阅读全文]

  • 吴立新院士:中国需要建设“透明海洋”

    [内容预览]

    | 2014/11/17 9:30:31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在新世纪提出的宏伟战略目标。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是关乎国家资源、环境、气候和国防安全的核心战略海区,实时或准实时地获取这一海区不同空间尺度的海洋环境信息,预测未来特定时期内海洋环境、气候及资源的变化,实现海洋状态透明、过程透明、变化透明,使海洋成为“透明海洋”, 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保障。近日,在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研讨会之“全球海洋峰会”上,我国著名物理

    [阅读全文]

  • “APEC蓝”为中国治理大气污染带来启示

    [内容预览]

    | 2014/11/14 10:23:04
    APEC成果颇丰,会议期间持续的蓝天也对中国治理大气污染启示良多。在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宋强看来,“空气质量保障,是一次大尺度、广范围、立体化的试验,其数据分析、效果评估,将是长期减排难得而宝贵的方法论。”  北京市环保局13日发布《APEC期间空气质量保障措施效果评估初步意见》,与不采取措施相比,采取措施使11月1-12日北京市PM2.5日均浓度值平均降低3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

    [阅读全文]

  • 防治大气污染关键要把法律落实到位

    [内容预览]

    | 2014/10/31 9:33:44
    防治大气污染关键要把法律落实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热议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  30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指出,空气质量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乎老百姓幸福指数,关乎国家形象,必须下决心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梁胜利委员说,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社会普遍关注的情况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选择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执法检查,非常必要、非常及时,这

    [阅读全文]

  • 专家:城市推行煤改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

    [内容预览]

    | 2014/10/27 12:38:49
    近来,华北地区连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有些地方空气重度污染。即将到来的采暖季会不会加剧雾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为此,《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我国城市能源规划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付林。  “采暖季的到来,确实会加剧雾霾。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依靠燃煤采暖,其中,燃煤发电厂供暖占集中供热比例的40%左右,其余主要是燃煤锅炉,加上城镇一些分散的小锅炉,这些锅炉的节能减排措施跟不上,污染更严重。”付林教授说。

    [阅读全文]

  • 环保只有进行时

    [内容预览]

    | 2014/10/22 8:38:34
    微山湖水由清变污、由污转好的历程,是近年来我国河湖治理的缩影。它给我们沉痛的教训,也给我们很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逐水而居,水资源环境利用的好坏关乎人类文明的存废。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我国河流湖泊污染形势严峻,治理迫在眉睫。但到目前为止,我国湖泊治理收效不彰,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湖泊生态系统的认识和如何修复至今还知之甚少,我们在构建人与湖泊和谐相处的生物链、生长链

    [阅读全文]

  • 用“超级烟囱”抽走雾霾

    [内容预览]

    | 2014/10/16 22:51:54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250米高的钉子观光塔,似可作为垂直风道的参考造型。    季天也/摄 为了治理中国如北京等大城市严重的大气污染,前不久有关气象部门的专家提出建立“城市风道”,利用打通的街道帮助空气流通的设想。据说,正在修订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将有专门章节阐述有关“城市通风街道”内容。不仅是北京,杭州、上海、南京、株洲、贵阳、福州等多个城市,也

    [阅读全文]

  • “绿色建筑”耗能更高?我国将转变考核方式

    [内容预览]

    | 2014/10/8 15:22:28
    绿色建筑未必“绿色”,这令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蒙阴。 “近十年一大批节能示范建筑,实际运行能耗都高于同功能一般建筑。”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说。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等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获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认证的绿色建筑中,70%实际运行能耗高于同功能一般建筑。江亿没有透露获得住建部评审的绿色建筑中有多少实际属于“高耗能”建筑,但表示“有相当一批的所谓绿色建筑,

    [阅读全文]

  • 联合国环境署前主席:应将生态成本纳入GDP统计

    [内容预览]

    | 2014/10/8 15:07:03
    “我们之前都是靠GDP增长来评估发展,而忽略了生态自然服务的成本,即大自然给人类提供的服务。”在日前举行的2014低碳发展高峰论坛上,联合国环境署前主席劳伦斯·布鲁姆在演讲中提出,生态成本应作为GDP统计的一部分。  劳伦斯·布鲁姆介绍,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曾经计算过,经济发展的自然成本每年大概是3万亿~5万亿美元,这是大自然的资本项目,尽管我们源源不断地获取,但长期以来没有纳入测算。这意味着,尽

    [阅读全文]

  • 联合国环境署前主席:应将生态系统服务算进GDP

    [内容预览]

    | 2014/9/18 8:41:34
    在此间举行的第五届(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暨2014低碳发展高峰论坛上,联合国环境署前任主席劳伦斯·布鲁姆表示,应该将生态系统服务算作GDP的一部分。  他说,一直到近期,我们都还是靠着GDP增长的概念推动发展,还没有考虑到生态系统服务,即大自然给人类提供的服务,也应该算作GDP的一部分。  “德意志银行一经济学家曾经计算过,大自然的成本每年大概是3万亿到5万亿美元,这是大自然的资本项目。这意味

    [阅读全文]

  • 专家认为中国应多管齐下防止湿地“瘦身”

    [内容预览]

    | 2014/8/15 13:07:12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和“天然物种库”,但是中国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减退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专家认为,湿地保护是“一盘大棋”,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严防湿地“瘦身”。  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并非其他土地类型可以替代,但是今年初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却显示出湿地保护的严峻局势: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与2003年公布的第一次调查同口径比较,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

    [阅读全文]

  • “同呼吸、共命运”京津冀如何打赢生态联合战

    [内容预览]

    | 2014/8/15 13:06:02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提到京津冀,雾霾或许是人们脑海中最先闪现的一个词。2013年,京津冀成为全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区域。京津冀三地山水相连,空气相通,可谓同呼吸,共命运,面对严重雾霾的挑战,三地将会如何破题?  2013年,京津冀区域的严重雾霾让市民直呼受不了,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据环保部发布的全国74个城市和重点区域2013年度空气质量状况,京津冀区域成为全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地区。红灯亮起

    [阅读全文]

  • 客观看待外来物种入侵

    [内容预览]

    | 2014/8/15 9:30:02
    何为外来生物入侵?一般而言,主动引进加以培养、种植养殖,不归类为生物入侵。而不是主动引进,对本土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才能称为外来生物入侵。据专家介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入侵生物危害严重,给农林业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据初步估计,松材线虫等13种主要农林入侵物种每年对我国造成574亿元的直接经济损

    [阅读全文]

  • 专家称鄱阳湖不能仓促建水利枢纽

    [内容预览]

    | 2014/8/6 9:59:40
    本报记者 彭科峰 实习生 张孟枭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危机。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下游的鄱阳湖水位出现下降现象。2009年年初,江西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构想,包括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此后,当地政府一直为工程作各种准备。7月25日,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论证鄱阳湖水利枢纽方案,相关结果可能在近期发布。这直接引发社会各界对于该水利枢纽的进一步质疑。世界自然基金会(

    [阅读全文]

  • 推动环保公众参与 创新环境治理模式

    [内容预览]

    | 2014/7/31 11:27:21
    本报讯 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了《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自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通过以来,首个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内容做出具体规定的政府性文件。  为深入了解《意见》出台的背景、亮点及对推动公众参与工作发挥的作用,本报采访了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对《意见》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解读。  问:《意见》是在怎样的大背景下出台的?  答: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党和国家

    [阅读全文]

  • 不能放松环保

    [内容预览]

    | 2014/7/27 9:09:05
    ◆个别地方通过乔装打扮或偷梁换柱的办法,让本该淘汰的落后产能重新上马;通过降低环评门槛或“先上车后补票”的办法,引入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把调结构、转型升级等要求抛在脑后  近几个月来,国家打出一系列“微刺激”组合拳,例如定向降准,支持棚户区改造,鼓励发展新能源项目,加速推进铁路、公路、水利等工程建设。各地也开始加大投融资力度,加大相应领域的项目建设力度,对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次

    [阅读全文]

  • 雾霾正在埋葬人类 治霾需先净心

    [内容预览]

    | 2014/7/23 11:08:30
    中国的雾霾污染愈演愈烈,俨然已经在霾(埋)葬人类……若空气不安全,谁能安全?没有了健康,何谈美好生活?  《中国气候公报》显示,去年全年的霾天创几十年来之最,PM2.5超标的范围更是遍布中国。全国大部分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持续几十日高达300(“危险”等级)以上,已不适宜人类生存。半个世纪前,中华大地晴空万里;而如今,人们却不得不每天呼吸肮脏的有毒空气,癌症发病率持续升高。  政府和民间两个舆论场,

    [阅读全文]

2574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