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孙铁英委员:PM2.5影响健康的科学研究亟须加强

    [内容预览]

    | 2014/3/6 15:19:34
    和其他很多呼吸科医生一样,这两年,随着雾霾天气的频频出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孙铁英也感到自己的门诊病人多了不少。  “2010年的《全球疾病负担评估》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在所有健康风险因子中,大气PM2.5污染排在第七位;但在中国,PM2.5排在了第四位,高过它的只有不良饮食习惯、高血压和吸烟。”如果说现在绝大多数人都知道雾霾天气对健康有危害,那作为医生的孙铁英则对这种危害有着更

    [阅读全文]

  • 白岩松委员:高耗能企业应错峰生产 共治雾霾

    [内容预览]

    | 2014/3/6 15:16:39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记者 段丹峰)5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两会期间,针对全国雾霾问题,他提出了一个“关于促进构建北方四省一区(黑、吉、辽、蒙、冀)水泥和采暖错峰生产协调机制的构想”的提案,目前已经获得几十个人联名签署,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 (中国经济网记者段丹峰 摄)  水泥和采暖应错

    [阅读全文]

  • 农业部长谈农村耕地重金属污染

    [内容预览]

    | 2014/3/6 15:14:28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今日表示,我国农业资源环境严重透支,需要喘口气。由于工业的发展、采矿业的发展,使一些耕地受到了重金属污染,个别地方挺严重。针对南方部分地区因为工矿企业排污造成的耕地重金属污染,已经启动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工作,开始搞试点。  2014年3月6日上午10时30分,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总经济师

    [阅读全文]

  • 人大代表覃建宁呼吁:国家划湿地保护红线

    [内容预览]

    | 2014/3/5 10:10:25
    “全国各类大小湖泊消失上千,众多湿地水质逐年恶化,不少湿地生物濒临灭绝,约1/3的天然湿地存在着被改变和丧失的危险。”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南宁树木园副主任覃建宁4日在北京向中新社记者描述湿地现状。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它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覃建

    [阅读全文]

  • 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治理雾霾要多省市联动

    [内容预览]

    | 2014/3/5 9:58:44
    困扰北京长达一周的雾霾已经散去。对于雾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昨天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雾霾天气对于人体致病的证据已经愈发清晰,“雾霾对于人体的呼吸系统、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都有影响,是肿瘤的重要成因之一,特别是肺癌。”  他表示,北京的空气污染不能孤立来看,解决北京以至于整个华北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从根本上说必须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市联防联控。“光是北京

    [阅读全文]

  • 全国政协委员李玉玲:推广轻烃燃气治理雾霾

    [内容预览]

    | 2014/3/5 9:55:49
    全国政协委员李玉玲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朱鹏 摄)  “推广轻烃燃气有利于治理雾霾,”全国政协委员李玉玲做客“新华网全国两会访谈”时表示,加快推广应用轻烃燃气技术,无论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还是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造成部分城市和地区大气污染较严重。其中,研究显示

    [阅读全文]

  • 杜祥琬院士: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内容预览]

    | 2014/3/4 9:04:04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  会议执行主席丁一汇、杜祥琬、何建坤(前排从右到左) 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 厘清对气候变化科学性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取得科学共识,坚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取向。 首先是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差异和共识。从对气候变化趋势的认知来看,尽管有些学者对变暖是不是主要趋势提出质疑,但从科学界已掌握的全球观测资料看,确定近百年全球变暖的总体趋

    [阅读全文]

  • 贺克斌:现行减排治污措施不足以应对雾霾

    [内容预览]

    | 2014/2/28 11:01:16
    27日凌晨,一股冷空气赶走了在京津冀上空盘桓7天之久的雾霾。 但雾霾留下的阴影与疑惑并未随风带走。面对这样的天气,除了等风来,难道就束手无策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京津冀地区如此长时间的雾霾,是污染持续累积的结果。这也说明目前所采取的减排治污措施,不足以应对如此长时间的雾霾。 长达7天雾霾为大气污染连续累积 监测显示,从2月20日

    [阅读全文]

  • 重现蓝天须完善立法 加大处罚力度

    [内容预览]

    | 2014/2/15 10:51:59
    贾 峰  对照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尚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尤其在有效推进公众参与、倡导公益诉讼、加重违法成本和加大处罚力度等方面亟待突破  最近两年,大气污染备受关注,去年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的总体目标,各个地方就实施当地减排目标做出承诺。一切似乎预示着实现呼吸清洁空气的梦想指日可待。  然而,2013年年底

    [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关乎长远发展

    [内容预览]

    | 2014/2/8 11:20:58
    今年的冬天有些不一样。美国遭遇近20年来最严寒天气,多个地区刷新了当地低温纪录,而欧洲却反常地暖意十足,滑雪胜地瑞士的雪场甚至或多或少地要依赖人工制雪。那么,今年的冬天究竟是冷还是热呢?根据世界气象组织5日发布的新闻公报,2013年是有现代气象记录以来全球第六热年份,而且全球升温很可能将长期持续下去。极端天气的常态化趋势正对人类构成严峻考验。  公报显示,2013年全球陆地与海洋表面气温比1961

    [阅读全文]

  • 春节劲吹节约风

    [内容预览]

    | 2014/2/8 11:16:04
    ●春节劲吹节约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正能量。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更加期望,节约的理念能通过具体的事,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每个人有所感悟,有所作为,把“要我节约”变为“我要节约”年年春节消费旺,今年春节,消费的同时,处处劲吹节约之风。老百姓到饭店、酒楼吃年夜饭,以前卖方强推套餐,今年推出平价菜,允许自主点菜,不要求最低消费。即便是套餐,也比往年便宜一半。过年走亲戚,看朋友,总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精

    [阅读全文]

  • 春节 环保是一种态度

    [内容预览]

    | 2014/2/2 9:13:26
    辛苦一年,放松是为了来年更好地面对新的生活,各种折腾和过度消费,把过年变成了折磨,又何必呢?  春节期间,很多地方都对于鞭炮可能引起的空气质量问题提出了预防的方案。有的朋友在私下对政府部门的举动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但其实,政府部门的提前预警和防范预案,正是整个社会观念开始逐步变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过年,就意味着每年一次的彻底放松,但是近年来,随着整个社会的物质不断丰富,这种放松,

    [阅读全文]

  • 过个绿色的春节

    [内容预览]

    | 2014/1/27 16:30:52
    再过几天就到春节了。往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购买年货,山珍海味,弄得盆满钵满。放假那几天,更是吃喝玩乐,彻底“放松”。过完节,残羹冷炙一厨房,不但身体疲惫不堪,也造成了浪费,节后上班“恍如隔世”,很多人患上了“春节综合症”。  在早,过年真的很值得期待。现在想想,那会儿的春节之所以期待,是因为物质匮乏。因为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好东西,穿好衣服。现在不一样,物质的极大丰富,削弱了人们对节日的期待。

    [阅读全文]

  •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生态补偿 让土地永续利用

    [内容预览]

    | 2014/1/25 20:35:35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确保粮食安全和发展生态农业是两大重点。省委农工办主任诸纪录分析,这两个主题其实互相关联:此次文件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粮食安全从注重数量转为量质并重;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就是为了从长远角度确保国家粮食数量、质量双安全。中央提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的协调兼顾,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

    [阅读全文]

  •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让我们的水土“喘口气”

    [内容预览]

    | 2014/1/22 8:54:38
    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让我们的水土“喘口气”(政策解读·关注一号文件③)  解读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 祝卫东 陈良彪  亮点一:注重农业资源永续利用  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逐步让过度开发的农业资源休养生息,强调要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这是文件中的一大亮点,是中

    [阅读全文]

  • 别把“外人”随便领进家

    [内容预览]

    | 2014/1/21 11:44:13
    在人口和货物在世界范围内频繁流动的当下,如何防范由此引发的生物入侵?2013年12月25日,《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采访了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主任、国家“973计划”生物入侵项目首席科学家万方浩博士。    跨省物种算不算外来物种?  在中国农科院从事生物入侵研究的万方浩博士为记者解释了境内与境外物种跨地区迁移的区别。他说,谈生物入侵,一般都从国家的角度出发,专指境外

    [阅读全文]

  • 雾霾"元凶"在哪里?专家认为调整能源结构是关键

    [内容预览]

    | 2014/1/16 11:55:27
    有这样一种说法,2013年是个名副其实的“口罩之年”,在这一年,我们的呼吸系统经历了一场“灾难”。2013年《中国气候公报》1月14日公布,2013年的霾天创52年来最多;而近日,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披露,2013年北京空气质量达五六级的重污染天数累计为58天,相当于每六七天就会出现一次重污染天气,16日是2014年春运大幕开启首日,北京空气质量指数:486,严重污染;此外,去年10月,一

    [阅读全文]

  • 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都要严防死守

    [内容预览]

    | 2013/12/30 21:50:48
    30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成果显示,尽管我国耕地比原来掌握的数据增加了2亿亩,但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优质耕地持续减少、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的趋势没有改变。与此同时,我国草地、滩涂、沼泽、冰川与积雪持续减少,局部地区盐碱地、沙地增加较多。在“增”与“减”的鲜明对比中,可以感到我们生态空间不断被挤压的现实。呵护山水林田湖这一生命共同体,呵护我们的耕地红线、生态红线

    [阅读全文]

  • 面对雾霾,我们需要改变什么

    [内容预览]

    | 2013/12/28 14:10:14
    ●解决以雾霾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需要超越一己之利、个人之便,大力支持改革,多方面参与改革,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支配自己的行为“雾霾,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常态天气。”“雾霾,让越来越多的人反思自己的生活现状。”这两句话,是最近一些媒体给雾霾作的总结。梳理2013年改变人们生活的事件时,有人把雾霾列为其中之一。雾霾改变了哪些生活?起床就看手机中的空气质量指数,雾霾天减少外

    [阅读全文]

  • 研发绿色技术 推进绿色发展

    [内容预览]

    | 2013/12/26 9:16:29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很多地方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虽然各地经济发展速度不同,能源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各异,但综观规划与计划不难发现,各地在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方面都有浓墨重彩的描述。  那么,为何要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如何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笔者对以上问题进行了一些

    [阅读全文]

2574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