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四川
 
  • 四川邻水启动“禁噪”措施实行绿色护考

    [内容预览]

    | 2011/5/29 16:03:03
    中广网广安5月29日消息(记者邵立肃 隆敏 广安台记者苏坤明 岳瑛)“马上就要中、高考了,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广大考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复习备考环境。”5月28日,四川广安市邻水县城管、环保、公安等部门执法人员来到城区KTV音吧、建筑工地、夜宵店,向经营业主散发《关于加强中、高考期间噪声管制的通告》,告知经营业主6月5日至6月14日将开展噪音整治,请大家积极配合。   据了解,从6月5日起,邻水县进入

    [阅读全文]

  • 成华区启动首个生态城区建设

    [内容预览]

    | 2011/5/27 9:42:03
    本报讯 (记者 陈碧红)5月20日,《成都市成华区生态城区建设规划(2011―2015年)》正式启动,据介绍,这是中西部地区在中心城区范围出台的首个关于生态城区建设的规划。  成华区从今年起启动了“生态成华,低碳城区”的建设。《规划》中,对全区生态城区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标体系,包括生态城区建设5项基本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三大类共24项指标。  《规划》将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通过

    [阅读全文]

  • 凤凰湖生态湿地 为成都造“绿肾”

    [内容预览]

    | 2011/5/27 9:39:51
    广阔的湖面上水草丛生,群鸟低飞;岸边,亭台楼阁、小桥长廊、码头水榭,处处都充满着汉唐文化元素;樱花林里四万多株樱花树竞相绽放;5500亩的花卉苗木产业基地里,海棠、薰衣草等各种成片植物,形成一个个主题花园……青白江凤凰湖,正打造成都北部生态湿地,城市绿肾。  2011年,成都(青白江)第二届樱花旅游文化节已经圆满落下帷幕,而规划10平方公里的凤凰湖即将启动二期建设———岩石花卉园、草木山景园、凤凰

    [阅读全文]

  • 生态农业成青川农民新出路

    [内容预览]

    | 2011/5/12 8:32:20
        大巴驶入青川境内,山头一片片灿烂的油菜花,坝子上的大棚蔬菜基地,江边整齐干净的民房映入眼帘。谁也不会把3年前崩裂的山河与这里联系起来。    地震不仅让人们失去家园,更摧毁了农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重建县城还需要征收额外的土地,这无疑对靠土地吃饭的农民生存造成一种更严峻的考验。安置农民,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成了青川县的当务之急。如今

    [阅读全文]

  • 北川新城成为小城镇发展样本

    [内容预览]

    | 2011/5/12 8:29:43
    羌族风貌协调区主要安排在新县城北部、北川老县城居民集中安置区,在颜色、建筑外观、风貌等方面着力展现原有的羌族建筑特色。  据新华社成都5月11日电 北川新县城异地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标志性工程。根据规划,新北川将成为未来中国小城镇的发展典范。  北川老县城曲山镇位于龙门山脉的几座大山之间,在汶川地震中几乎被夷为平地。  新县城的选址远离地震断裂带,建筑工程普遍按照7度设防标准建设,

    [阅读全文]

  • 俯瞰灾区巨变之汶川

    [内容预览]

    | 2011/5/12 8:12:31
    这是4月17日航拍的汶川水磨镇灾后新建的居民小区。汶川特大地震三年来,灾区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城乡面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实现突破性进步。新华社发(刘应华摄)

    [阅读全文]

  • 广元低碳重建 低碳发展

    [内容预览]

    | 2011/5/11 8:44:50
    4月27日,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板桥乡浮寨村关庄坪安置点。青山相伴、绿树掩映,一排排新颖别致、独具川北民居特色的农房,将宁静的乡村装扮得分外美丽。  “房子全部采用钢木结构,抗震性强、安全经济、冬暖夏凉。”村委会主任唐洪安说,村里的路灯是太阳能的,村民家中也大都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我们的生活很低碳”。  灾后重建中,广元市率先提出“低碳重建、低碳发展”理念,灾后农房建设大多采用轻钢结构和钢木结构,

    [阅读全文]

  • 四川:林业五个野外试验设施重建完成

    [内容预览]

    | 2011/5/10 20:55:15
        记者今日从省林科院了解到,省林业生态效益监测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平武宽坝生态监测站、广元碗厂沟生态监测站野外试验设施工程全部完成,即将投入正式使用。    根据施工单位关于四川省林业生态效益监测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野外试验设施工程初步验收的请求,林科院组织灾后重建办、项目设计单位和项目监理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项目验收组,对四川省林业生态效益监

    [阅读全文]

  • 四川省50%工业治污项目开工建设

    [内容预览]

    | 2011/5/10 9:00:13
    作为省政府2011年生态环境类民生工程的重要目标,我省100家工业企业和5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小区)的限期治理进展顺利,分别有50%和36%的工业治污项目和畜禽养殖治污项目已开工建设。  2011年限期治理的100家工业企业,将通过100个治污设施改造项目,对企业产生的废水、烟气、烟尘、酸雾等污染进行治理,预计总投入5亿元。  来自省环保厅污染防治处的数据表明,截至5月初,50%的治理项目已开

    [阅读全文]

  • 灾区生态逐步恢复 野生动物生存正常

    [内容预览]

    | 2011/5/8 21:39:10
    本报讯 (记者 李凌翌) 记者日前从市林业和园林局了解到,目前,在灾后重建中按计划以大熊猫栖息地为主的生态植被恢复工程50万亩现在已经全面完成。而通过对灾区震后恢复的野外巡护监测结果显示,灾后我市灾区生态正在逐步恢复,野生动物生存正常。  据了解,在地震后,市林业和园林局强力推进自然保护区灾后基础设施建设和大熊猫栖息地植被恢复重建工作。截至2011年,已按计划完成龙溪-虹口龙池保护站、宣教中心,白

    [阅读全文]

  • 川西北高原生态现状严峻 或成世界海拔最高沙漠

    [内容预览]

    | 2011/5/5 23:10:20
    中新网成都5月5日电(邢艳 王哲)“川西北地区生态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以阿坝州若尔盖湿地为例,近20多年来,若尔盖境内湖泊湿地已干涸了200多个,湿地面积萎缩超过60%。川西北高原已成为我国土地沙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在5月5日川西北高原生态建设重要提案督办会议上,四川省政协常委田维钊的一席话掷地有声。  田维钊介绍,川西北高原地区不仅是长江、黄河源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阅读全文]

  • 保护“地球之肾”的四川路径

    [内容预览]

    | 2011/5/4 8:53:03
    蜿蜒逶迤的黄河九曲第一湾,一碧万顷的热尔大草原,烟波浩渺的梦幻花湖……这里是若尔盖湿地,世界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草原。走进若尔盖,就走进了美丽,也走进了风景。  其实,不仅仅是若尔盖湿地,有着“千河之省”美誉的四川,湿地面积占到全省幅员面积的8.7%,就是这8.7%的美丽地方,不仅风景如画,更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湿地之美叹为观止  湿地又被称

    [阅读全文]

  • 大齿蟾成体、金丝猴出现了

    [内容预览]

    | 2011/4/26 8:05:30
    成都商报讯(记者 吴岚)成都商报记者从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获悉,近日,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在灾后两栖、爬行动物监测中,首次在龙池发现四川省特有的两栖动物———大齿蟾成体。此前不久,该保护区还在常规监测中发现金丝猴群。这说明龙溪-虹口保护区生态修复取得良好成效,野生动物家园初步恢复到了震前水平。  据介绍,大齿蟾生活在海拔1600~2000米的山区林木茂盛的小流溪附近,在平时的

    [阅读全文]

  • 再访灾区看重建“低碳”成为广元新名片

    [内容预览]

    | 2011/4/25 13:43:09
    在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天雄村村民董莹芳家的厨房里,记者看到和城市家庭一样的整体橱柜,及农村传统的大锅,却没有灶台。打开一道门,原来烧柴禾的灶台放在里面。她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家主要使用的是粪便、养猪产生的沼气来做饭和照明,很少用柴禾了。  “使用沼气每年人均可节省200元用电和薪柴的费用,一家四口就是800元。”天雄村村支部书记杨士满告诉记者,去年政府给灾后重建农户建沼池每户3100多元的补助,

    [阅读全文]

  • 罗江探索出垃圾生态处理新模式

    [内容预览]

    | 2011/4/23 10:27:30
    面对垃圾处理这一长期困扰农村环境卫生的难题,罗江县探索出“统一收集、集中分类、生态处理”农村垃圾生态处理新模式。初步形成设施齐全、保洁队伍稳定、经费保障有力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走出了解决农村垃圾面源污染的新路子。  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机制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再掀高潮  本报记者 蒋静 文/图  4月19日,雨后。罗江县万安镇芒江村处处青翠欲滴,整洁的村道和农家小院在青山掩映下让人心旷神怡。不经人说明

    [阅读全文]

  • 到2015年 四川建成-8个生态工业园

    [内容预览]

    | 2011/4/14 8:34:27
    四川计划到2015年建成5至8个省级以上示范性生态工业园区,园区经济系统将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昨日,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在四川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会上透露,四川将对已建、在建工业园区开展产业生态化改造,新建的工业园区则尽量按生态工业园区的标准规划和建设。  根据计划,四川的目标是在十年后基本形成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的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体系。到2015年,全省重点建成5~10个产值上百

    [阅读全文]

  • 四川鸟类生态保护见成效 蓝天下鸟儿尽飞翔

    [内容预览]

    | 2011/4/13 9:01:54
    人民网成都4月11日电 (高红霞)江河上,白鹭翩翩起舞,绘就“落霞与孤鹭齐飞”的画意;绿树间,燕子欢快鸣叫,演绎“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情。近30年来,在官方机构和民间组织的不懈努力下,四川全省生态环境得到整体改善,“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鸟儿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场景日益寻常,一座和谐、自由、美丽的鸟类生态家园逐渐形成。   落单的红胸黑雁   保护:   为鸟类营造良好栖息环境  人类对自然界的大规

    [阅读全文]

  • 双赢的绿色重建

    [内容预览]

    | 2011/4/13 8:55:29
    4月7日,小雨。  这一天,记者驱车前往都江堰市虹口乡。沿路上吐绿的新叶和五彩斑斓的山花,让记者很难想象,三年前这里曾经经历的创伤。随着我市震后生态环境重建工程的开展,虹口迎来了绿意盎然的2011年春天。望向窗外,那重新披上葱绿植被的连绵山峦,仿佛在告知每位路人,震后三年,这里的坚韧与执著。  而这里,仅仅只是我市生态环境重建的一个缩影。  三年前,成都山体植被严重受损,灾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

    [阅读全文]

  • 建好“人工湿地”破解治污难题

    [内容预览]

    | 2011/4/12 7:19:07
    4月8日,史家镇生活污水处理站。  从排污管道流出来的生活污水,蜿蜒流经一片美丽的花园式水塘,经过菖蒲、梭鱼草、水生美人蕉等“人工湿地”植物,对富氧成分及重金属等物质的多重吸收,在排水口就已经变成了掬可洗手的清流。  “通过‘厌氧净化+人工湿地’组合式工艺,史家镇废水水质按设计要求将完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B标准。”内江市市中区环保局局长陈飞说。  “人工湿地”雨污分治  

    [阅读全文]

  • 环境治理成发展抓手

    [内容预览]

    | 2011/4/3 8:57:37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产业和谐共振,成为全省许多地方创造发展新优势、增强竞争力的选择  本报讯(记者 刘佳)3月31日,广安市广安区护安镇渠江河畔,投资2.5亿元、占地237亩的西部最大汽车博览城和投资7亿元的两大度假村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打造精品小城镇,是短时间内引进多个大项目的秘诀。”护安镇党委书记谢建平说。  紧紧抓住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着力实现治理、产业和谐共振,正成为

    [阅读全文]

773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