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林草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发布
[内容预览]
| 2024/8/21 9:01:42本报记者王小玲成都报道 四川省林草局、生态环境厅近日联合发布《四川省林草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标志着省级林草碳普惠机制从制度设计阶段迈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办法》包括总则、碳普惠方法学、碳普惠项目管理、减排量交易和消纳、监督管理、附则六章共38条,适用于林草碳普惠项目设计和实施、项目审定和减排量核查、减排量登记和消纳有关活动的监督管理。 在监管体制方面,《办法》明确,各级[阅读全文]
-
四川高质量开展生态保护修复
[内容预览]
| 2024/4/28 15:46:33本报记者王小玲成都报道 如何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推进美丽四川建设?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给出的答案是,2024年要以工程项目为抓手,高质量推进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2024年,四川省将以工程项目为抓手,高质量完成若尔盖“山水工程”,持续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谋划实施贡嘎山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一批重大工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阅读全文]
-
如何助力成渝地区中部绿色崛起?
[内容预览]
| 2024/4/12 10:17:58徐豪 林佳丽 薛文安 肖君实 谢怡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之一,但目前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式”中部塌陷现象,而且中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绿色低碳转型难度大。笔者认为,要破解这一问题,助力其实现绿色崛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关键。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资源集约高效利用,解决成渝地区中部的资源环境问题。优化绿色资源配置,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合[阅读全文]
-
四川试行近零碳排放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
[内容预览]
| 2024/1/8 14:48:39本报记者王小玲成都报道 日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省经信厅、省统计局联合出台《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试行)》(以下简称《核算方法》),旨在深入推进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完善园区碳排放核算机制,加强园区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 2023年,四川省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工作,明确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指标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这两[阅读全文]
-
川藏两地签订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工作协议
[内容预览]
| 2023/12/19 15:04:34本报记者王小玲报道 为深化川藏两地生态环境执法交流合作,推动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召开联合执法工作座谈交流会,共同签订《联合执法工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协议》明确,双方通过构建生态环境执法合作机制,加强两地信息互享、执法互助、资源互助,共同提高双方执法队伍能力和执法业务水平,严厉打击突出环境违法行[阅读全文]
-
坚守“两山”价值引领 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
[内容预览]
| 2023/12/6 16:36:20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2018年2月11日,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在四川省天府新区被首次提出。这个理念以对未来城市发展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深刻洞见,创新了新时代城市价值重塑的新路径,赋予了新区“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公园城市规划导则、指标评价、价值转化等体系”的重大任务。 近年来,天府新区坚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聚力探索以彰显生态价值为导向的城市现代化路径。秉[阅读全文]
-
成都双流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内容预览]
| 2023/11/6 14:46:49王成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彭镇昆山村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现场,生产线繁忙的工作场景令人眼前一亮——经过筛分、破碎等多道工序,建筑垃圾“摇身一变”,成为多品类建材产品的原料——再生骨料。 如今,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各类工程建设、工业生产项目也相应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建筑垃圾的产生并带来处理难题。另一方面,市政道路、城市绿化等项目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如何在两种需求间搭建桥梁?双流区[阅读全文]
-
成都大运会藏着“生态密码”
[内容预览]
| 2023/7/17 11:29:32本报记者余常海 通讯员刘航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近期联合举办“‘圈’启协同发展,共‘碳’生态密码”——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调研及媒体采风活动,两地媒体走进大运村和东安湖公园,探索隐藏在成都大运会的“生态密码”。 “冷巷”不用空调也凉爽 从炙热的阳光下走进大运村的生活服务中心,来自室外的阵阵凉风穿堂而过。明明没有开空调或风扇,却能在炎炎夏日感到清爽凉意。 “这是被[阅读全文]
-
川渝联合发布生态环境标准编制规范
[内容预览]
| 2023/7/12 10:14:31本报讯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共同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编制规范》(以下简称《编制规范》)。《编制规范》是全国首个区域生态环境标准的编制规范。 统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是推进区域联建联防联控的重要基础。“当前,两地在标准编制程序、编制技术方法等方面尚存在差异,有必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编制的工作原则、编制程序、技术路线及主要技术内容等进行[阅读全文]
-
呵护万物生灵 成都在行动
[内容预览]
| 2023/5/22 16:35:11北纬30度,中国西南角,源源不断的雪水汇成岷江,滋润了天府之国——成都的千年繁华。 在这里,作为全球海拔落差最大的特大城市,从低到高分布着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到高山流石滩植被类型的完整序列。 在这里,自然禀赋造就了无与伦比的生物多样性优势,生物种类繁多、门类齐全,特有、珍稀物种异常丰富,被誉为“中国西部花园”。 在这里,成都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首提地”和“示范区[阅读全文]
-
推进长江干支流滩涂湿地生态修复
[内容预览]
| 2023/5/9 14:55:13本报记者 王小玲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四川省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年底,70%以上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重要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到2025年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解决市政污水管网混错接问题,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城市生活污水[阅读全文]
-
四川8个城市创建国家级“无废城市”
[内容预览]
| 2023/5/9 14:54:22本报记者 王小玲 2023年是四川“无废城市”建设的关键之年。今年,四川要高质量推进成都等8个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启动遂宁等7个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 如何全面推进“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讲好“无废城市”建设的“四川话”? 高质量推进8个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2018年,中央深改委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在全国率先开展了“11+5”个城市和[阅读全文]
-
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报告发布
[内容预览]
| 2023/3/20 9:43:55本报记者王小玲成都报道 “2021年四川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4343.57万吨,综合利用量6010.55万吨,综合利用率为41.9%,产生总量居全国第十,西部第三;综合利用总量居全国第十五,西部第六。”近日,四川省循环经济协会在年会上介绍了2021年四川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情况。 年会还发布了《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报告(2020)(2021)》,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四川单位GDP能耗累[阅读全文]
-
四川出台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激励新政
[内容预览]
| 2022/12/28 9:55:25本报记者王小玲成都报道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近日会同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林草局制定出台《四川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激励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此巩固四川现有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成果,继续发挥新一轮财政资金引导和激励作用,全面推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促进流域共抓大保护格局尽快形成。 据了解,早在2019年,四川就印发实施了《四川省流域横向生态[阅读全文]
-
地处盆地, 成都如何“引风入城”助力治气?
[内容预览]
| 2022/12/7 19:43:27本报见习记者薛丽萍 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天帮忙,更需要人努力,是业内生态环保工作者的共识。 遇到静稳天气的时候,往往也是“天不帮忙”的时候。 静稳天气,通常是指近地面风速小,大气层结稳定(常伴有逆温层)等特点的天气,意味着气象扩散条件将逐步转差,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和清除,这时候就极易形成雾霾天气。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市,是一个“小风”城市。据2021年统计,成都市年均风速仅为1.4m[阅读全文]
-
川渝两地如何共建“无废城市”?
[内容预览]
| 2022/7/4 9:48:29本报记者 王小玲 “川渝共建‘无废城市’,涵盖十大任务。”四川省、重庆市两地生态环境部门近日共同发布《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直指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意见》明确,未来两地将以制度改革为核心,由固体废物入手,聚焦工业、农业、建筑业、生活四大领域发展模式问题,围绕理顺各类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全民行动“五[阅读全文]
-
让绿色成为最亮丽的底色
[内容预览]
| 2022/5/13 10:20:41徐艳梅 “空气清新、江水透亮,走一走神清气爽,安逸得很!”四川沱江内江城区段水清岸绿、碧波荡漾,65岁的市民王洪文每天都会早起来这里散步。 沱江是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也是四川省污染最严重的一条河流之一。沱江内江段全长154.5公里,流域面积占内江市面积的95.7%。 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推动下,内江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阅读全文]
-
成都将开展降噪行动宁静蓉城
[内容预览]
| 2022/5/5 17:05:59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四川省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成都将以夜间、中高考期间为重点时段,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的“宁静蓉城”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 近年来,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强劲,已成为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机动车保有量超过630万辆的超大型城市。与此相伴的各类噪声污染问题也愈发突出,尤其是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各类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扰民问题,近期已占涉及夜间投诉的94%。 为此,按照市大气、水[阅读全文]
-
成都发布2021年污染防治成绩单
[内容预览]
| 2022/2/24 9:16:11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四川省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1年成都市污染防治工作成绩喜人,全市空气质量创下2013年以来历史最好水平,全市地表水质总体呈优,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实现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良好开局。 “2021年,成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精准、科学、依法治污,重拳出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自觉接受、主动配合第二轮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主[阅读全文]
-
成都“十四五”生态环保重点目标任务确定
[内容预览]
| 2022/2/9 11:14:44辜迅 如今在四川省成都市,举目远眺西望,巍峨耸立的贡嘎山、四姑娘山等众多雪山不时映入眼帘,“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已成为成都又一张独特而闪亮的新名片。 “2025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并稳步提高,其中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3.7%以上,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四川省成都市政府近日发布《成都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成都就此踏上了建设践行新发展理[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