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尽管正处在30年不遇的严寒中,英国媒体近日却发表文章,援引气象学家的预测说,“2010年将可能是全球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时下,不独英国,整个欧洲都风雪肆虐,以致交通受阻,能源吃紧——天寒地冻之际,猛然看到这条“热消息”,会不会让人觉得不可……

持续严寒天气肆虐欧洲之时,英国《卫报》1月10日援引一些气象学家的话报道,2010年可能成为有记载以来最热一年。 气象专家道格·史密斯和其他一些气象学家介绍,1998年之所以成为最“热”一年,与当年厄尔尼诺现象不无关联。 ……

1月8日,在英国布赖顿郡,柯克在雪地上玩橄榄球。当日,柯克的学校连续第三天因恶劣天气停课。连日来,寒流和暴风雪持续袭击北半球,民众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新华社/法新 连日来,北半球遭受到了强寒流……

新华网西宁1月5日电(记者姜辰蓉)记者从青海省遥感中心了解到,根据2004年至2009年国家对地观测系统EOS/MODIS与风云三号卫星逐日数据综合监测结果,长江源头格拉丹冬地区冰川总体呈明显……

多年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加强林业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次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中,中国政府表现出了解决世界气候问题的……

新华网伦敦1月4日电(记者 黄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帕乔里4日在英国《卫报》网站上撰文说,美国应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力度。 ……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举行。期间,来自世界各地16所大学组成的14个项目组在哥本哈根大学聚会,围绕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展……

中国气象局12月31日发布了“2009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强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湾”和“年初欧洲遭遇罕见寒流,大雪低温造成多人死亡”分别成为2009年度最受关注的国内和国外天气气候事件。 “2009年国内外十大天……

中广网北京1月2日消息(记者王誉颖)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新年伊始,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徐华清表示,中国政府近些年,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在促进社会经济……

在哥本哈根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向全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以节能减排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将成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方面应当如何作为? 北京交通大学(简称北交大)给出的答案是:积……

德国联邦教育和科研部长安妮特·沙范日前宣布,在未来6年里,德国政府计划投资约20亿欧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 沙范在接受《汉堡晚报》专访时说,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将是德国科研政策的一个重点,她将在未来数周内正式提出一……

新华社西宁12月27日电(记者/姜辰蓉)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成为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区”。青海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在维系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特殊地位。长期以来,青海省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同……

12月21日拍摄的卫星照片显示美国东海岸的暴雪 12月21日莫斯科遭遇大雪袭击 狂风暴雪、低温冷冻……近来一连串的怪天气给人们留下重重疑虑:这老天爷的脸色咋越来越看不明白了……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结束已近一周。大会闭幕时发表了《哥本哈根协议》。尽管一些媒体对此次大会的结果有不同解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份协议朝着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正确方向又前进了一步,向世界传递了信心……

中新网12月25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综合外电报道,联合国气候主管德波尔呼吁各国不要再作无谓之争,要大家同舟共济,明年重新推动气候谈判的进程。他说,各国仍有机会达致具约束力的全球条约,彼此之间是因为缺乏谅解才谈不出结果。 美国总……

新华社伦敦12月21日电(记者 黄堃)英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气候变化将影响一些猴类的作息时间,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再升高2摄氏度,一些以树叶为主要食物的猴类可能首先灭绝。 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学术期刊《动物行为》杂志上……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没有达成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协议这一事实,固然令众多科学家和环境保护者难以接受,但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人们需要一个国际性减排协议来遏制二氧化碳排放,防止全球变暖,然而比之更重要……

联合国高级气候官员日前表示,哥本哈根会议在分享环保科技方面有所进展,但是富国需要在2020年之前进一步减排,进而促成协议的产生。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布尔(Yvo de Boer)说:“各国普遍认……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女孩肖欣把甘肃的故事讲给了哥本哈根。肖欣,南开大学政治哲学硕士,主修环境政治,长期关注气候变化议题。今年11月底,肖欣一行去了甘肃,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因公益活动而来到这片土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她不仅是来感受当地的贫困……

持续13天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终于落下了帷幕。大会最终对18日晚各国元首达成的协议表示认可,但并未使用批准的字眼。这一结果距离峰会开幕时倡导的“改变我们的地球”的雄心相距甚远。 直至哥本哈根当地时间19日早晨9时多,大会还无法如期闭幕。奥……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