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漫画: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谈判进展艰难 中新社发 五河 摄中新社哥本哈根十二月十九日电题:峰会闭幕侧记:走秀的峰会 痛苦的谈判中新社记者 李洋长达十三天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十九日终于曲终人散。大会闭幕后,人们步履匆匆离开会场。上万人……

中国代表团阵容强大 敢于直言屡屡成为新闻头条———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敢说话”是中国官方谈判人员在本次气候大会上给外界留下的深……

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12月19日落下帷幕。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我们所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挑战之一,事关人类生存和发展,深刻影响着各国的能源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

气候大会昨曲终人散明年墨西哥继续谈判 哥本哈根,只是个逗号 12天漫长谈判 26国达成协议 无减排目标和约束力 部分国家抵制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9日下午闭幕,其间数度几近“崩盘”。各方代表最后经过马拉松式辩论终于取得广泛共识,达成不……

12月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福·德布尔出席新闻发布会。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当地时间19日下午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

新华网哥本哈根12月19日电(记者尚军 陈文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9日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潘基文……

据路透社17日报道,联合国近日公布了自己的碳排放量,称每年排放近200万公吨二氧化碳。不过,联合国也承诺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联合国发言人内西尔基(Martin Nesirky)15日向记者表示:“联合国组织每年排放量相当于170万吨的……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即将闭幕,有迹象显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出现混乱。有报道称,由于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批评,现在看来主办国丹麦很难向大会提交一项协议草案。而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说,与会各国仍在继续讨论,争取达致一项协议。 据英国……

模拟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中医会诊地球变暖、中美青年面对面……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活跃着一群来自中国的年轻人。中国青年COP15代表团——中国第一支自主发起的青年民间代表团,把中国青年的声音带到了峰会上。 活动颇具中国特色 峰会第三天,……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6日正式进入高层会谈阶段,开始了最后“冲刺”。当天,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陆续到会发表讲话,亮明立场。 会上,广大发展中国家重申应坚持双轨制谈判,《京都议定书》不容推翻,但欧盟主张,应通过一份对所有国家都有……

根据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会议日程表,到12月18日下午,这次关系地球人未来的一场世纪大会就将闭幕了,最后能否达成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认可的协议,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敢给出结论来。 从12月7日会议开幕时起,发达……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6日开始举行高级别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各缔约方代表在会上就有关议题进行了激烈交锋。 在当天早晨开始的会议上,丹麦首相拉尔斯·拉斯穆森接替提出辞职的丹麦气候大臣赫泽高……

哥本哈根应对气候变化的盛会,既是一场自然气候的争论,更是一场政治气候的博弈。我们拥有同一个蓝色星球,也拥有同样的责任,大家一起呵护共同的生存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提前化解难题,首先当讲“共同”二字,每个国家都要承担起应有责任。 各国经济发……

风尘仆仆来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各国部长们根本没有时间倒时差,而是马上进入紧张的磋商,不少官员工作到12月15日凌晨试图解决会谈面临的五大难点。 15日一天的谈判并不顺利,几乎所有与核心议题相关的全体会议都没有按照计划进行。联合国气候变化……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会不会是最后一次拯救地球的机会?这个问题不得而知。但世界各国应当深切认识到的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真诚、务实的合作态度和举措是关键时刻唯一的选择。 相比于部分发达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上含糊其辞、规避责任的态度,……

在11月26日我国政府公布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后,国际和国内社会对此反应积极,但也有少数发达国家认为这个目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国内公众同时关注这个目标意味着我国将付出怎样的努力和代价。为进一步解释我国控制目标的……

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14日指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第一周尽管争论焦点不少,但大会仍有进展。 解振华在12月14日举行的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说,会议开始时,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是以什么样的案文……

中国总理温家宝将于今日下午离京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出席气候变化会议。温家宝将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另外,他还将与一些与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负责人会面。 15日,在……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刘洪滨博士表示,未来中国气候变暖趋势可能将进一步加剧。 刘洪滨介绍说,近50年,我国气候变化主要特征是气候变暖,这和全球气候变暖是一样的。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与常年相比,2000年到2009年我国地表平均气温……

哥本哈根2009年12月15日电 /美通社亚洲/ -- 随着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进入冲刺阶段,各国政府与国际机构的高层人士以及学者们今天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边会上集聚一堂,就中国在实现低碳增长……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