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日本政府15日下调二氧化碳减排目标,遭到正在华沙参加联合国年度气候大会的各国代表批评。 日本政府决定,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3.8%,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增加3.1%。这一从减排到增排的“倒退”招致多方指责。 ……

在波兰华沙举行的联合国年度气候变化大会行程过半,高级别部长谈判将于下周展开。过去几天,与会代表就主要议题交换意见,由于东道主的“煤炭门”以及日本减排“倒退”等不和谐音,大会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为期两周的气候大会属于一次承……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11月4日美国普利策危机报道中心的Justin Catanoso称,联合国一个研究小组证明气温上升将引发食物供应危机。 在海拔8000英尺高的秘鲁安第斯山脉上,生物学家发现了这种阔叶科植物(或称咖啡),它们一般……

联合国华沙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系列活动当地时间11月14日拉开帷幕。作为本次“中国角”重点活动之一,“低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主题展览受到广泛关注。首日共有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机构的500余名代表参观了展览。 ……

就在第1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际,超强台风“海燕”横扫菲律宾、越南和中国等地,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开幕式现场,菲律宾代表团团长萨诺在发言时含泪介绍了因气候变化而给他的家乡带来的威胁,并宣称以绝食的方式向发达国家追讨“气候债”……

参加联合国华沙气候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全球气候新协议必须考虑到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积累,发达国家应当继续承担历史排放责任。 苏伟说,中国对本次大会颇有期待,希望发达国家做出的气候资金承诺……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华沙举行,以中国为主题的小型论坛“中国角”系列边会正式启动。 由于碳排放总量居于世界首位,气候大会上的中国面孔和中国声音总是更加引人关注。但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缺乏与世界各国交流的渠道,中国……

中国网11月13日讯据英国《卫报》网站11月11日报道,九月份联合国气象专家小组修正了历史上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但表示已没有足够时间阻止全球变暖了。 更多的酷暑期、洪水、海平面升高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报告预测中出现,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9次缔约方大会,11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开幕。本次大会的官方口号是“我在乎”,但作为欧洲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之一,波兰曾经3次否决欧盟将2020年减排目标提高到30%的动议;波兰民众对于……

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国家体育馆开幕。本次大会的官方口号是“我在乎”。分析人士指出,面对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光“在乎”还远远不够。 国际舆论认为,华沙大会或无重大突破,但是这场“过渡性”大会有助于促使明年利……

据英国《卫报》网站11月10日报道,阿博特政府表示,希望通过制定长期发展政策来实现减排目标——预计到2020年,澳大利亚排放量应减少为2000年的5%到25%之间。早在2009年,澳大利亚两党就已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制定了这一符合国际审查标准……

据“中央社”报道,欧洲联盟希望11日至22日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迁大会,对于降低废气排放能得到各缔约国自2014年就有的具体承诺。 国际组织“第三世界网络”(Third World Network)在“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9次缔约方大会11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开幕。华沙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会议,各方将围绕资金落实以及2020年前的减排指标等问题展开新一轮协商,为2015年达成新协议奠定基础。详情……

北京11月11日消息(记者王宗英)当地时间上午10点,北京时间今天下午5点,2013年世界气候大会正式在波兰首都华沙拉开帷幕。华沙气候大会是被称作是一届落实的大会。中方代表团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带队。 现在气候大会的开幕仪式依然在进行……

新华社华沙11月11日电(记者韩梅 高帆 缪晓娟)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开幕。各国谈判代表将再次就全球气候变化的多项议题展开谈判,为在2015年达成一项新的相关协议铺平道路。 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学者及……

■关注华沙气候大会编者按:从哥本哈根到坎昆、德班,再到多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一路走来,今日将在波兰首都华沙再次开启谈判。在全球控制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中国一直扮演着积极角色。今年华沙气候大会的焦点议题会有哪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博弈……

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最新宣布,其研究人员与总部位于哥伦比亚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出一种“超级牧草”,不但能大幅遏制化肥产生的温室气体,还能让牛吃了更肥壮,提高肉奶产量。化肥中的氮肥广泛应用,但是土壤中的氮肥会由于微生物作用转……

据法国《费加罗报》网站11月8日报道,从哥本哈根到坎昆、德班,再到多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一路走来,2013年11月11日谈判在波兰首都华沙再次开启。此次与会国家达到190余个,本次会议主要是为201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方……

中新社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 周锐)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5日在京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3年度报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发布会上披露了中国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华沙会议的基本立场主张。 解振华表示,中国将……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气象局4日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城市群影响巨大。1978~2007年,上海海平面上升115毫米。此外,城市不断出现暴雨事件凸显气候风险评估缺位、联动机制不完善等。 ……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