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动植物保护文章列表

由45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学考察队近日在完成了“隐藏的海洋”考察归来之际,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在寒冷的北冰洋最深处发现了大量生物,其中有些是此前从未与人类“谋面”的新物种。这些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的科学家在惊喜之余担忧如此众多的极……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120多个国家都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国树,而在我国国树一直处于空缺状态,而近年来,要求尽快确定我国的国树、国花、国鸟的呼声越来越高。7月中旬,国家林业局下属单位中国林学会在网上启动公民投票征集国树活动,国树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本报卧龙电昨日上午,国家林业局赠台大熊猫挑选专家组在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立,赠送台湾同胞大熊猫的挑选工作也由此正式启动。 大熊猫挑选专家组由9名专家组成,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

7月27日,新疆生态学会召开部分专家学者座谈会,解读喀纳斯“湖怪”之谜。同时,“走进科学,拥抱自然,保护生态”的喀纳斯“湖怪”探秘生态环保志愿营活动开始启动。 今年是喀纳斯“湖怪”发现20周年和湖区综合科学考察25周年,适……

新华社内罗毕7月30日电(记者梁涛)据肯尼亚媒体30日报道,非洲特有的珍稀鸟类品种灰色皇冠鹤如今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皇冠鹤又叫“皇冠鸟”,因其头顶类似皇冠的金色羽毛而得名。它有着优雅的体态,行走起来还颇有皇家的威仪,因此深……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记者董峻)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被称为“中华水塔”的青海省三江源区,通过几年来各方努力,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减缓,也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赵学敏说,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是长……

不久前,在西藏山南地区,19具西藏马鹿尸体被发现,死因至今未明——— 7月20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林业局保护处卓玛央宗处长处获悉,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日前猝死的一批西藏马鹿已排除传染病死亡的可能,但因死亡时间较长、所采样本受到污染,具体致死……

惟一一头人工饲养成活的白鱀豚死后,长江中再未见到活体,物种保护成败被视为衡量我国环保力度标志之一 白暨豚属鲸目的哺乳动物,是中国特有的淡水豚类,也是世界上淡水豚类中数量最少的一种。目前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江段内。“淇淇……

世上罕见的老虎与狮子繁殖的后代“虎狮兽”,在深圳野生动物园诞生并健康地存活了下来,成为目前国内惟一仅存的有着两个月龄的虎狮杂交品种,创目前国内虎狮兽双胞胎成活时间最长纪录。记者昨天前往深圳野生动物园采访,看到草丛中的两只年幼……

本报专稿 据美联社孟买7月17日报道,7月17日,印度数千自然爱好者和环境保护者携带着双眼望远镜和笔记本,穿过整个半干旱的西印度草原,计算一种被列入濒危鸟类——黑冠鹭鸨的数量,其结果令参加此次普查的人们担忧不已。 黑冠鹭鸨……

俄罗斯渔民捕捉的大鲇鱼 国际在线消息:巨大的鲇鱼曾经一度生活在俄罗斯首度莫斯科著名的莫斯科河中。但由于种种原因,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时,鲇鱼从河中消失了。但近日,这种巨大的淡水鱼又重新出现在这条河中。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7月18……

图为华南虎“国泰”、“希望”在南非接受野化训练 “百兽之王”———老虎还要学野性?是的。 目前,我国现存的华南虎全都在动物园内饲养。为了弥补华南虎野性不足的缺憾,自2003年起,上海动物园的两对华南虎陆续远赴南非菲力普利斯的老虎谷保护区……

新华社柏林7月18日电(记者刘向)德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项通过“固定”富营养化湖水中的磷来净化湖泊的新技术,并认为借助该技术能够恢复这类湖中鱼类的正常数量。 德国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近日发表新闻公报说,其下属的水域生态学和内……

人民网7月18日讯 加拿大广播公司有消息说: 在生物学家一度担心北极熊正逐渐变成濒危物种时,加拿大纽芬兰地区拉不拉多半岛(Labrador)北部的北极熊却表现出繁荣的迹象。 生物学家担心全球……

“应该尽快建立自然保护区。否则,黑脸琵鹭这一濒危候鸟就会消失。”日前,在辽宁省庄河市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黑脸琵鹭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魏国安博士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 7月9日,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访问大连时,赠送给大……

20世纪末的一个初春,成都双流机场。一行高鼻子蓝眼睛的美国人,来到中国西南这座历史名城。 满目刺眼的油菜花,掩映着幢幢现代化高楼。浓密树阴下,潺潺流水间,怡然自得的人们按照自己的生活轨迹休养生息。霓虹灯、迪吧、酒吧、茶馆………

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18日电(记者曹志恒、高峰)在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条纵穿南北的沙漠公路已被建成。这条被全线绿化了的沙漠公路不仅是塔里木盆地石油开发和运输的命脉,也成为野生动物活动迁……

新华社武汉7月15日电 (唐德君、胡丽华)湖北省咸宁市农业环保部门最近在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旧址附近发现了一种名为土圞(音luan)儿的农业野生植物。经华中农业大学专家鉴定,这个物种十分罕见,是一种既属豆……

本报北京7月14日讯 记者蒋建科今天从科技部获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获得突破性进展!我国著名农学家、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王连铮研究员培育的大豆新品种“中黄13”,日前取得韩国官方的受理通知书,这是我国……

新华网武汉7月7日电(张强良、詹国强)在完全人工饲养条件下,全球第一例长江江豚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成功出生33个小时后状况良好,现在已开始转入哺乳阶段。 水生所有关科研人员记录下了这只幼豚分娩前后的全过程,妊娠期间,……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