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环保制度因有效执行而有公信力

Eedu.org.cn 作者:单士兵    资讯来源:新民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6/21
  环保执法终于“动真格”了,因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存在突出问题,日前,环保部开出多项罚单,公开处罚4个地级市及27家企业,涉及多家央企。其中,河北秦皇岛、辽宁营口、湖南张家界、山东滨州以及两企业被区域限批,25家企业被挂牌督办。

制度因为得到有效执行而拥有公信力。对地级市亮剑,把鞭子抽向央企,并以暂停审批相关建设项目作为重罚手段,如果整改不到位,相关责任人就要被监察部门问责——环保部如此执法“很给力”,也让法律真正释放了应有威力。

长久以来,一说起环保执法,很多人都是一声长叹,无奈摇头。原因很简单:这些年尽管各种环保法律法规层出不穷,但在现实生活往往成为一纸空文,难以落地。甚至,今年1月1日新环保法正式实施之后,很多地方的环保执法还是无法向公众交出满意答卷。

环保执法必须“动真格”,才能正气凛然。让法律敢于向权力亮剑,敢于对既得利益说不,这是保障公共利益的需要,也是还原公平正义的需要。在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还形象地说,“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现在,随着新环保法出台,随着各项配套制度法规逐步完善,当环保从立法层面日趋体系化、完善化,就必须通过有效执法真正展现其“钢牙利齿”的一面了。

事实上,此次环保部亮剑,是严格按照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精神,根据各地具体落实情况做出的处罚。这样的依法开出罚单,现在被视为迈出了环保执法的重要一步,但本身也在反证过去环保执法的不力。值得一提的是,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说,经核实,仍有少数地方和企业在总量减排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这也说明,只有让动真格的环保执法真正常态化,做到不留漏洞、不留盲区,环保执法才能赢得更大的制度公信力。

环保执法要彻底走出“执法偏软,不作为”的弊端,就绝不能再让“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这样的怪现象存在于现实中了;一些地方领导也不能再守着错误的政绩观,处理不好发展与环保的矛盾了;必须彻底斩断环境污染背后的那条坚固利益链,对一些权力和资本勾结破态生态环保的行为做到真正的“零容忍”了。只有动真格的环保执法才能彰显制度价值,释放更大威力,让法律成为保护环境的“杀手锏”。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