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长江中下游连降异常暴雪 气候变化警钟再次敲响

Eedu.org.cn 作者:沈翀 郑璐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8

江苏南京15日迎来20年来最早冬雪;湖北武汉几天之内气温下降20摄氏度,15日晚开始出现20年来最早初雪;安徽合肥16日也降下历史同期罕见的暴雪……有关专家分析,连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异常提前的暴雪天气、气温频频大幅骤降再次表明“气候危机”正逐渐迫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暴雪天气衣食住行全面紧张

伴随冷空气的一路南下,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16日以来出现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这场突如其来的降温雨雪给相关地区居民生活、道路交通和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在湖北,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十堰、襄樊等的13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超过5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1.9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484万元。与此同时,伴随着气温骤降,流感病人大幅增加。记者从湖北省武汉市内的几家医院了解到,高峰时间,有的医院仅急诊部每天就有近两三百名流感病人前往就诊。医生们普遍反映,这股流感就诊高峰开始于几天前的气温骤降。同时,由于人体难以快速适应暴雪天气的巨大温差,支气管炎、关节病、冠心病病人也明显增加。

在江苏,低温雨雪导致道路结冰,交通极为不便。16日,南京城区积雪厚近10厘米,六合、江浦等地积雪超过10厘米。不间断的暴雪造成南京交通堵塞现象严重,居民生活与工作大受影响。由于江面能见度低,南京中山码头的轮渡封航,市民过江只能选择从长江大桥通过,更加剧了大桥的通行压力。大桥上车辆堵塞,通行缓慢,公交车辆辆满载,急于上班的市民只好放弃乘车步行通过大桥。

在安徽,20个市县拉响了暴雪警报。遭遇历史同期罕见大雪的省会合肥,小学16日已经陆续停课,由于雪量比较大,部分道路受阻严重,伴随着雨雪的加重,市区各类车祸持续不断,仅3个小时车祸数量就超过了250起。受灾较重的安徽桐城市16日雪量达15.9毫米,雪深15厘米,造成近万亩农作物受灾,50间民房倒塌。

大雪之中,关乎居民最基本生活的蔬菜价格“闻风而涨”,不少地区居民开始屯菜。记者走访武汉的一些集贸市场,小白菜价格已飙升到每斤7元到8元,不少市民一买就是四五把。菜薹则从每公斤4元多涨到了每公斤12元,最高的涨到每公斤18元。在超市买了几袋大白菜的武汉市民陈女士说,雨雪一下,蔬菜一天一个价,多买点,说不定后面还得涨。

异常暴雪是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又一次极端气候事件

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这场异常提前的大范围雨雪天气,专家认为主要是由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大气环流发生了显著改变。

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介绍,今年10月下旬以来,大气环流出现强烈调整,冷空气活动加强,且中心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这种改变使得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范围雨雪天气需要具备较好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与此同时,我国东部地区面临海洋,近期偏东风把大量的水汽从海洋上输送过来,尤其在最近随着控制副热带高压开始减弱,南方水汽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北送。目前冷热气流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从而形成了近期的降雪天气。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主任刘敏说,长江中下游地区本次异常提前降雪、大幅降温也是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研究分析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总体使得寒潮冷空气活动减少,冷气候事件总体有减少趋势,但极端强冷空气和暴雪灾害也会突然发生。气候变暖导致低层空气明显变暖,大气不稳定性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强,气象灾害的发生更加难以预测。

据了解,仅在湖北,气候的变化已导致近年来这里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2007年7月27日,武汉出现历史罕见强风雹天气,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2008年年初,湖北省发生了50年一遇的特大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入春以后,又频繁遭受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袭击,多项气象记录被打破。今年8月13日以来,湖北多地又出现历史最强“秋老虎”天气,持续十几天的持续晴热高温导致300多万亩农作物受旱,随后突然旱涝急转出现雷暴天气,造成2.4万顷农作物遭受涝灾。

世界自然基金会本月发布的《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显示,根据长江流域内147个气象站点资料,相对于1961年到1990年平均值,20世纪90年代整个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增加0.33摄氏度,而2001年到2005年升温幅度达0.71摄氏度。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呈增加趋势,而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使其进一步加剧,极端严重的洪灾、冰雪灾害及干旱事件有增加的趋势。

建立全方位应对气候变化新机制

专家们表示,全球气候变暖也许之前是以比较温和、低频率的天气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显现,但近年来在其影响下,极端气候事件间隔时间短、次数多。比如今年下半年,在前期的极端干旱结束不久,长江中下游即发生这场异常提前的暴雪天气。气候危机正一步步迫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应对气候危机将成为未来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研究员陈正洪介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方面是适应气候变化,变弊为利,减少损失;另一方面需要延缓气候变化。从适应变化而言,当前不少地方已经建立了有效的应急机制,但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救火式”的应急,而是要从根本上建立起延缓气候变化的体制与机制。

“这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而目前的最大障碍是广大公众认识仍存在偏差。”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小组相关部门负责人张纪文说,不少群众仍觉得气候变化离大家的生活很远,或者没有节能减排从自己做起的责任感,破除这个观念上的障碍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气候变暖的科普宣传力度,着重结合实际讲解气候变暖与个人的关系,唤起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的意识。

陈正洪说,在延缓气候变化的措施上,从微观上需要控制城市的过快发展、合理规划城市,减轻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季节。在现有的条件下,大家可以做到的包括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能;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推进“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同时,打造环市水系,在城市大气循环过程中发挥二次降温的作用,调节市区气候。

同时,专家们还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出台强制性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措施。今年中国气象局发出规范性文件《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但从整体实施情况看,通过气候论证的项目屈指可数。(记者沈翀、郑璐)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