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挽救湖泊公众能使多大劲?

Eedu.org.cn 作者:张黎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8

在11月初召开的世界湖泊大会上,各国专家通过例举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如一杯啤酒能造成多大污染,一锅淘米水怎样处理才不会污染环境,来呼吁公众保护湖泊水质。

与会专家表示,世界上90%的湖泊都受到了人工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湖泊治理过分依赖工程手段,不注重公众参与,导致治湖效果并不明显。

而湖泊的治理,除了政府和专家,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应该积极参与进来。

发挥民间组织优势,参与湖泊湿地保护

"通过近年来的保护,像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动物,已经在鄱阳湖有了繁殖生境,这是江西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好的直接体现。"江西省爱鸟协会顾问、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宫正在会上欣喜地介绍说。

随着我国省级第一部保护湖泊湿地的地方立法——《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通过审查,鄱阳湖湿地有了法律的保护,避免了重蹈滇池、太湖、巢湖等污染的覆辙。法律虽然可以规范人的意愿和行为,而动员公众行动起来,依法积极参与保护鄱阳湖,是这场战役的关键所在。江西省民间社团与鄱阳湖管理部门共同携手,在动员公众参与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其中,不少经验值得借鉴并引人深思。

宫正介绍说,在江西省湖泊湿地保护、利用、管理的政府行政职能部门、新闻媒体以及专家学者的共同倡导下,江西省成立了非政府机构的民间社团——江西省爱鸟协会,开展了一系列生态、环保活动。依托省科协、省林业厅,江西省又在省爱鸟协会下成立了鄱阳湖绿色家园公益基金会,大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江西省相关部门与民间组织合作,通过组织开展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多种调研、展览和论坛,围绕鄱阳湖保护与合理利用、完善地方立法、保护湖区公众合法权益等问题,积极向省、市政府建言献策。同时,鼓励和支持地方乡镇、自然村、院校建立自然保护小区,发动公众对身边的水环境、水资源实施保护。实施濒危野生水鸟的保护、抢救和研究工作,通过网络、媒体、学校和社团活动,坚持长期对湖泊水体、水质、生物状况进行信息发布和环境生态宣传。

民间社团,这支关注环境生态资源的生力军活跃在第一线的例子,已经数不胜数。

一些自然保护区在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和ICF(国际鹤类基金组织)等国际保护组织的支持下,也在不断尝试其他方式的公众参与。

如湖北省洪湖湿地保护区与WWF携手,结合国家湿地恢复工程,通过与社区协商并适当给予经济补偿,采取撤除围网和竹竿、清除地笼、调整养殖结构等一系列工程技术措施,示范项目取得显著效果。

贵州省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国际鹤类基金会、贵州省环保厅等部门建立了"村基金"制度,向周边农户发放一种小额信贷,村民不再靠"海"吃"海",另辟蹊径发展生产并逐步摆脱了贫困。目前,"村基金"已经成为保护区内农民"让地于鸟,另找生路"的有效保护生态方式之一。

宫正表示,民间社团可以配合政府做许多工作,对湖泊水环境、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对湖泊水环境、水资源的重视和更大需求,民间社团将依靠群众、动员群众,为湖泊治理做出新的贡献。

探索社区共管新模式,化解生态保护危机

"实践证明,把当地社区纳入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管理,是解决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社区发展、资源利用等矛盾的有效措施。目前,社区共管的思想和观念已经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传播,各地和各级保护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已经逐步接受了社区共管的做法。"来自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曾南京说。

我国作为世界上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这些有着无可替代价值的自然资源的有效方式。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社会的快速转型,保护区面临的开发压力也越来越大。

由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限制了当地政府和社区公众对区内资源的利用,制约或延缓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如果坚持"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不允许居民对保护区内资源的合理利用,就容易引起矛盾冲突,从而难以实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目标。江西省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融合了公众参与的理念,并在实际管理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曾南京进一步举例介绍说,在鄱阳湖,每年召开一次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工作会议,制止区内非法的渔业生产活动,确保候鸟的安全越冬。通过成立联保会,保护区领导和保护管理站干部职工经常走访周边乡镇,与当地居民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与乡村干部和当地居民保持良好的关系,从而大大缓解了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矛盾。

在"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的资助下,以丁山村的边山自然村为社区共管示范点。1996年成立了由保护区管理局、吴城镇人民政府、边山村有关负责人组成的共管领导小组,1998年成立了丁山村共管委员会,编制了《边山村资源管理计划》。通过社区共管,改善了保护区同社区的关系,减少了村民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序。

自1997年至2003年的6年间,保护区先后举办了5期冬令营,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编制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文件汇编》,制作T恤衫、旅游帽等宣传资料发给游客、学生和社区居民。同时,保护区还聘请有威望、有相关背景知识并热爱环保事业的人士做护鸟员,既可以加强环境保护,又与当地社区保持良好的关系,从而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江西省鄱阳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副主任李军强调,通过开展深层次的环境宣传活动,才能唤起更多人关注,进而增强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目前,鄱阳县正在以新视角创新新农村建设,开展生态渔村建设,确保"泥沙不流失到鄱阳湖,垃圾不流落到鄱阳湖,污水不流入到鄱阳湖"。如今50个生态渔村示范点已经基本建成,既能保护湿地,又极大地照顾了当地居民的利益,实现了共赢。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公众参与亟待立法

世界湖泊大会上,来自日本的专家学者也介绍了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的治理经验。

通过30多年的治理,耗资不下185亿美元,曾经污染严重的琵琶湖死而复生。这一湖清水是源水培育、湖水治理、生态建设、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等多项措施并举的结果,其中公众参与功不可没。琵琶湖所在地政府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湖水治理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日本滋贺大学教授梅泽直树介绍说,为保护琵琶湖,政府在湖边建起了琵琶湖博物馆,博物馆的规模很大,馆内陈列了琵琶湖的演变历史、古生物和现代生物物种、外来物种入侵情况、古代琵琶湖周围居民的生活情况、捕鱼和航运的发展历程、环境监测的发展、水质的变化情况和环境保护措施等的标本、图片、实物、文字说明。水族馆里各种鱼类在玻璃橱窗、玻璃隧道里自由自在游动,使人犹如进入水底世界一样。参观了博物馆以后,对琵琶湖的历史和现状就有了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更容易认识到保护湖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外,管理部门还充分与周边学校的学生互动,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与湖泊有关的环保活动。小学生们可以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在水稻田里养的鱼、自家养的鱼以及在湖泊水的鱼有什么不同,进而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水体的好坏对于生物的重要性。

专家指出,在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首先是由公民要求和提出的,因此,公民把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当成自己的事情,自觉参与其管理,而且参与程度深入,形式多样。很多国家将知情权作为公众参与的前提条件,把公众参与贯穿于立法、执法及监督的全过程,在设有调解程序的国家中,公民有权参与纠纷的调解工作。

而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公众参与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应该引起政府和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专家建议,应完善自然保护区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赋予公民参与、监督自然保护区相关工作的权力,明确自然保护区公众参与的职责、义务以及公众参与的相关程序。此外,应将公众参与所需资金纳入自然保护区经费预算中,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

广泛进行环境保护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加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力度,相信换回一湖清水,不会再是个遥远的梦。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