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绘就大美三江源

Eedu.org.cn 作者:王颖    资讯来源:青海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8

  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批准三江源总体规划,投资75亿元建设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年8月30日,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这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投资最大的生态工程;

  2007年12月,国家批复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并于2008年5月26日启动,项目总投资15.7亿元;

  2008年10月1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五条措施中,第一条措施即为,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强青海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切实解决好转产转业农牧民的长远生计;

  ……

  和谐青海,大美青海。“十一五”的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好戏连台。披上新绿的三江源秀美再现;肆虐的黄沙和鼠害得到遏制;沼泽湖泊又显现出波光粼粼的千湖美景;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可喜改善……一个个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正在成就青海高原的千秋伟业;一项项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新突破新进展正在不断激奋人心。

  三江源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我国最重要、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调节区。近几十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与环境面临着湖泊水位下降、湖泊湿地面积日益减少,水源涵养功能下降;草场退化严重、土地沙化加剧,生态功能弱化等威胁和挑战。

  三江源必须重返“生态天堂”。

  于是,“重要责任”、“绿色发展”、“生态立省”、“不考核GDP”……“十一五”以来的这一系列关键词,无不彰显出举世瞩目的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工程实施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项目各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项目实施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各族群众,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使工程建设不断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彰显出生态立省战略为了人民福祉的深刻内涵。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范围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4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总面积达15.23万平方千米,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1%,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2%;建设内容包括退牧还草、退耕还林、沙漠化土地防治、森林草原防火、草地鼠害防治、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小城镇建设、生态移民、建设养畜、人畜饮水等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人工增雨、生态监测、科研课题及应用推广等科技支撑项目,总投资75亿元。截至目前,国家累计下达投资40.8亿元,占《总体规划》投资的一半,共完成投资40.5亿元,占下达投资的99%。

  至今,20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8个项目的建设投资和任务已完成并发挥效益。在建项目中,沙漠化防治已完成治理面积47.08万亩,湿地保护已完成面积28万亩;人畜饮水45项工程已全面完工,解决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4万人的饮水困难;建设养畜已使1.9万多户牧民群众从中受益, 小城镇建设已完成40个生态移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监测已初步构建了三江源生态监测系统,人工增雨已初步建成了综合监测、催化作业、信息传输、作业指挥和增雨作业评估五大系统,   科技培训累计培训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4613人(次)、农牧民和农牧民转产培训近2万人(次),建立和培育科技示范户452户,极大地改善了三江源生态环境和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三江源生态成效已日益显现,绿色的梦想和美好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并且不断向前延伸。

  ———2004—2009年三江源地区5年间主要湖泊的面积净增加245km2,荒漠生态系统面积净减少95.63km2。“一增一减”,使三江源地区水分条件逐步好转,生态系统的结构正在逐步改善。

  ———通过退牧还草、封山育林、鼠害防治、黑土滩治理、沙漠化治理、水土保持、人工增雨等工程的实施,草场压力不断减轻,植被覆盖度大幅度提高。草地沙化防治区植被覆盖度平均提高23.2%,黑土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提高到80%,退牧还草围栏内草地植被覆盖度达到90%。

  ———三江源地区出境水量由2006年的412亿立方米提高到2010年的776.3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增加91.075亿立方米;2004-2009年长江源每年向下游供水168.9亿立方米,比1975-2004年的124.3亿立方米新增44.6亿立方米,工程“增水”效果显著。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转类指数明显增加,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皆呈增加趋势,水域面积增加,森林减少趋势得到遏制,湿地多呈增加趋势,草地退化趋势缓解,荒漠化明显遏制,局部出现沙地和荒漠面积减小。

  “青海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中取得显著的成绩实属不易,要继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2010年9月初在三江源区考察时这样说。

  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也带动了该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小城镇建设、建设养畜、农牧民科技培训、人畜饮水、能源建设等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收入;通过科技培训、能源建设、禁牧搬迁、建设养畜等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加快了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了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三江源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江源区保护生态促发展、构筑屏障促增收的新局面已开始形成。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