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启动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中广网呼和浩特6月15日消息(记者金建军 呼和浩特台记者韩冬)记者今天上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自治区将于6月16日正式启动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这一机制启动后“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财政用于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的投资总额将达275亿元左右。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健介绍,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全面促进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补奖机制总面积为10.2亿亩,其中,阶段性禁牧4.04亿亩,草畜平衡6.16亿亩,涵盖了内蒙古自治区所有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国家每年投资达40.4亿元,其中,阶段性禁牧24.24亿元,草畜平衡9.24亿元,牧草良种补贴4.52亿元,牧民综合生产资料补贴2.4亿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去年下发了《关于促进牧民增加收入的实施意见》即政府1号文件,决定对阶段性禁牧、牧民转移就业、购置牧机具、牧区燃油和牲畜良种等进行补贴,每年自治区财政拿出9亿元,各盟市旗县每年还投入6亿元左右,全区达到15亿元左右。鉴于自治区党委、政府已提出明确要求,自治区本级和各盟市、旗县原来用于草原生态建设的资金不能因为国家实施补奖机制而减少,更不能撤回。这样,加上这次国家补奖机制投入,每年的投资总额将超过55个亿,连续5年的投资总额在275个亿左右。如此大规模的投入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明天下午,将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举行全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启动仪式,在明天的仪式现场部分牧民代表就可以领取到阶段性禁牧补偿金。
实施补奖机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草原生态恢复奠定基础,能够使退化严重的草原通过实行阶段性禁牧得以休养生息,能够使超载过牧的草原通过实行草畜平衡防止退化,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草原,建设草原,恢复生态。这是牧区可持续发展和牧民长远利益所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期末,如果不出现连续大范围的干旱,内蒙古草原生态持续退化的局面将得到显著改善,草原植被盖度将从目前的37%提高到42%至45%,接近80年代44.6%的水平,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
实施补奖机制,可以有效促进牧区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变数量型畜牧业为质量效益型,进一步加快畜牧业现代化步伐。“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牧区规模化养殖比重预计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达到45%,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户将达到8.5万户,占牧户总数的20%左右。依托补奖机制中牧草良种补贴项目,到“十二五”期末,优质牧草种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以上,将会有效缓解天然草原长期牧草供给不足的被动局面。
据测算,实施补奖机制后的5年中,由于实行阶段性禁牧和草畜平衡,减畜损失平均为每年26亿元左右,而国家和自治区各级的补贴平均每年为50多亿元,从总体上讲,牧民的收入会增加。此外,到“十二五”期末,由于实施了牧草良种补贴政策,每年生产优质牧草总量可达150亿公斤左右,相当于新增了近3亿亩天然草原的产草量,可增加1000多万羊单位的饲养量。牧区通过实施百万肉牛、千万肉羊高产创建工程,增加牛羊肉产量17万吨左右,农区和半农半牧区通过种草养畜,发展规模化养殖,增产牛羊肉19万吨左右。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因实施补奖机制而减少的畜产品供给,确保牧民平均年收入增长不低于12%。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中国8省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中国最大规模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启动实施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今年启动 中国即将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中国首个草原生态保护奖励金今日在西藏兑现 西藏启动草原生态保护奖励 削减一匹马奖励300元 西藏在中国率先启动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