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小镇的循环经济
新华网南京6月3日电(记者张虹生)麦收季节,田野一片金黄。江苏常熟市古里镇坞坵村四组村民徐建华承包250亩土地,正忙着把小麦的秸秆用打包机打包,准备卖给附近一家生产有机肥的公司。
“过去,这些秸秆没地方放,要么在田里烧,要么就地掩埋。烧吧,污染环境;埋在地里,影响作物扎根,还易生虫。现在有专门收购的,过去难办的问题就解决了。” 徐建华说,按照一吨秸秆300元的价格,他一个麦季就有70多吨的秸秆要卖。
徐建华所讲的建在村附近的公司名为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为改善村里的环境而成立的。它利用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农科院的先进技术,专门收购包括秸秆、畜粪、酒糟等生活垃圾以及植物的下脚料产生的废物,通过高温发酵、干化等工艺,实行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料。
据这家公司的总经理王强介绍,这些原料都来自养殖场、酒厂、酱油厂和牛奶厂。“单就对秸秆的需求而言,按照现在的规模,一年需要1万吨秸秆,依照正常的3亩地生产1吨秸秆来算,整个古里镇的秸秆我们都可全部消耗掉。”古里镇是常熟市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一个镇,水稻种植面积3万多亩。
据介绍,在古里镇每个村子,村里每户人家都设有专门的垃圾桶,并有专门人员每天上户收垃圾,夏天每天收两次,早晚各一次;冬天,每天一次。镇里建的几家大型养猪场,占地都在100亩以上,所产生的垃圾也都运到附近公司处理。“每个养猪场都有我们专门放垃圾的集装箱,定期有田娘公司的卡车免费拉走处理。”王强说,公司已形成了年处理畜禽粪便8.5万吨的能力,这相当于常熟市的畜禽粪便总量的近三分之二。目前,与公司挂钩的规模养殖场250多家、散户200多个。
据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健浩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年处理垃圾废弃物15万吨,生产有机肥料5万吨,无论产能、规模、技术,在江苏省有机肥厂家中都排在前列。“过去,这里大量人畜粪便没被利用排入江河污染水质,大量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空气,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现在生产的无毒无臭无污染的生物有机肥料,正用来补充土壤的有机质,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鉴于当地有着种水稻的传统,公司为此成立了米业合作社,吸引2500多户入社,种植水稻面积6800亩,主要使用自产的有机肥,整个种植全程不用农药化肥,生产优质大米,并在黑龙江省建立了3万亩的优质水稻基地。“因为有机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活化土壤养分,提高作物品质和养分利用率,增强作物抗逆性,我们生产的大米不仅口感好,还有着真正的米香!”高健浩说。
“过去,这些秸秆没地方放,要么在田里烧,要么就地掩埋。烧吧,污染环境;埋在地里,影响作物扎根,还易生虫。现在有专门收购的,过去难办的问题就解决了。” 徐建华说,按照一吨秸秆300元的价格,他一个麦季就有70多吨的秸秆要卖。
徐建华所讲的建在村附近的公司名为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为改善村里的环境而成立的。它利用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农科院的先进技术,专门收购包括秸秆、畜粪、酒糟等生活垃圾以及植物的下脚料产生的废物,通过高温发酵、干化等工艺,实行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料。
据这家公司的总经理王强介绍,这些原料都来自养殖场、酒厂、酱油厂和牛奶厂。“单就对秸秆的需求而言,按照现在的规模,一年需要1万吨秸秆,依照正常的3亩地生产1吨秸秆来算,整个古里镇的秸秆我们都可全部消耗掉。”古里镇是常熟市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一个镇,水稻种植面积3万多亩。
据介绍,在古里镇每个村子,村里每户人家都设有专门的垃圾桶,并有专门人员每天上户收垃圾,夏天每天收两次,早晚各一次;冬天,每天一次。镇里建的几家大型养猪场,占地都在100亩以上,所产生的垃圾也都运到附近公司处理。“每个养猪场都有我们专门放垃圾的集装箱,定期有田娘公司的卡车免费拉走处理。”王强说,公司已形成了年处理畜禽粪便8.5万吨的能力,这相当于常熟市的畜禽粪便总量的近三分之二。目前,与公司挂钩的规模养殖场250多家、散户200多个。
据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健浩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年处理垃圾废弃物15万吨,生产有机肥料5万吨,无论产能、规模、技术,在江苏省有机肥厂家中都排在前列。“过去,这里大量人畜粪便没被利用排入江河污染水质,大量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空气,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现在生产的无毒无臭无污染的生物有机肥料,正用来补充土壤的有机质,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鉴于当地有着种水稻的传统,公司为此成立了米业合作社,吸引2500多户入社,种植水稻面积6800亩,主要使用自产的有机肥,整个种植全程不用农药化肥,生产优质大米,并在黑龙江省建立了3万亩的优质水稻基地。“因为有机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活化土壤养分,提高作物品质和养分利用率,增强作物抗逆性,我们生产的大米不仅口感好,还有着真正的米香!”高健浩说。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