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浙江 >> 正文

宁波特色创新之路:创新型城市的胆识与气魄

Eedu.org.cn 作者:宦建新 郑剑 陈…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2-22

  宁波: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

  本报讯(记者宦建新 通讯员郑剑 陈梓军)1月10日,科技部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正式宣布浙江省宁波市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标志着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余红艺在接过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牌匾后说,宁波成为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是对我们过去几年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激励和鞭策,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走出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新路子。

  自2006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以来,宁波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举全市之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制定了考核评价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体系。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33个市级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建设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

  四年来,宁波有效集聚创新要素,稳步推进创新举措,扎实落实各项任务,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创新投入稳定增长,2007年到2009年的三年中宁波全市财政科技投入累计达到49亿元,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320亿元;创新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强,引进共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宁波工业研究院、和丰创意广场等一大批重大创新载体,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以年均29.6%和37.7%的速度递增,继2006年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大关后,2009年宁波专利授权量首次突破万件大关,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三位。重大科技奖项连年丰收,自2005年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全市已有15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有12项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进入省科技强县行列,鄞州区、慈渓市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区)。据宁波市发布的《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白皮书——2007、2008年度评价报告》,2007年、2008年宁波市创新指数分别为122.63和152.50(以2006年创新指数100为基数),比2006年分别上升了22.63%和52.50%。

  宁波市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后,为加快试点城市建设,2月26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将召开规模空前的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进行再一次动员和发动,出台更有力度的政策性文件,扎实推动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据了解,宁波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重点是:实施块状经济知识产权战略,提升集群发展水平;加快临港工业循环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完善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坚持创新人才优先开发,支撑创新经济发展。为保障试点城市建设扎实有效推进,宁波将进一步强化组织推动,建立更加完善的协调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加大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引进扶持力度,强化各项财政支撑政策的创新导向。

  2010年1月10日,科技部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宣布宁波市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这标志着宁波市创新型城市进入一个新的建设阶段。

  从2006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至今,宁波走过了不平凡的4年,带给宁波的是令人鼓舞的变化:2008年11月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科技日报社、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联合发布的《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评价报告》显示宁波市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创新能力50强,位居中国最具创新环境城市第7位、最具创新动力城市第7位、最具创新绩效城市第12位。据统计监测,宁波市2006、2007连续两年科技进步相对变化情况位居全省第一,2008年宁波市科技进步水平、科技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二,科技进步相对变化情况居全省第三。反映在经济上,2009年宁波全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214.6亿元,增长8.6%;地方财政收入432.8亿元,增长10.9%;加上中央财政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66.2亿元,增长19.2%。

  2010年2月26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将第三次召开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为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进行新的动员和部署。4年间召开三次大规模的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进行发动和部署,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显示了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胆识和气魄。

  “宁波效应”让人刮目相看

  2006年是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大会,作出了《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提出到2015年,争取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到2020年全面建成创新型城市。

  2007年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大会,对建设创新型城市进行了再发动、再部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提出举全市之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科技部门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大胆创新,全力推进,取得重大进展,宁波市经济发展方式因此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一个主要标志就是:2009年宁波专利授权量首次突破万件。

  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出现的“宁波效应”让人刮目相看: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

  据宁波市发布的《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白皮书——2007、2008年评价报告》,2007年、2008年宁波市创新指数分别为122.63和152.50(以2006年创新指数100为基数),比2006年分别上升了22.63%和52.50%。2009年宁波市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其中1项由宁波大学为主完成)。2008年、2009年,分别有4项科技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历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最多的年份。2006年以来,市科技、发改、经委、信息产业等部门共争取涉及科技创新的国家级项目1100余项,获得国家经费支持近7亿元,其中2009年250余项,获得国家经费支持3.5亿元。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宁波外向型经济依存度高,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比一些内向型地区来得早,来得快,挑战与压力前所未有。在自主创新战略的相关政策引导下,宁波积极应对,全市经济总体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形成了传统优势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临港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格局。

  二是科技投入持续增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宁波市2007、2008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28%、1.33%,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09和0.05个百分点。初步测算,2009年全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在1.47%。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累计支出达82.5亿元,比2008年增长7.98%。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中的90%来自企业,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90%出自企业。海天、博威、贝发、大成等4家企业被列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天安等8家企业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海天、东方、博威等企业还分别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年宁波有103家企业的135只工业产品产销量居全国同行同类第一位,单个产品的平均销售产值达6.8亿元,凸现了宁波工业经济在自主创新助推下的强大市场竞争力。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全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615家,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142家。据对目前纳入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调查,2009年426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4.87%,远高于全市规模上工业制造业企业15.42%的水平。2009年全市规模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323亿元(2006目录统计口径),同比增长14.45%。形成了宁波新材料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宁波国家高新区新能源与节能照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北仑注塑机特色产业基地、鄞州新型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等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四是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进一步完善,宁波成为创业者的热土。

  宁波国家高新区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宁波市大学科技园成功升级为国家大学科技园;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一期)建成并通过验收,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二期)启动建设;兵科院宁波分院(二期)也已启动建设;宁波软件园、和丰创意广场、市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载体建设顺利推进。此外,有关县(市)区结合自身产业发展需求,相继启动了中物院宁波(鄞州)创新孵化基地、慈溪产学研联合研究院、创E慧谷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

  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创新环境的优化,引来了高层次人才大量涌入。截至2009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78.5万人,每万人人才拥有量为1377人,年均增长12%以上。其中,专业技术人才53万人,每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数为930人,居全省前列。实现了博士后流动站和院士引进两个“零”的突破。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