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浙江 >> 正文

宁波特色创新之路:创新型城市的胆识与气魄

Eedu.org.cn 作者:宦建新 郑剑 陈…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2-22

  “宁波特色”创新中来

  宁波市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坚持创新实践,形成了鲜明的“宁波特色”。

  一是强化创新导向,努力形成推进合力。

  宁波市成立了由巴音朝鲁书记、毛光烈市长任组长,33个市级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建设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下发了《建设创新型城市主要责任分解》,主要任务分解到27个责任单位和19个配合单位。出台了“1+14”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对策措施。建立评价机制,研究制订了《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对县(市)区、市有关部门建设创新型城市进展情况进行了评价。2007、2008年连续两年发布了《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白皮书》。

  二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区域科技基础条件、检测测试、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完善,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加大对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创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对认定为市级、省级、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分别给予40万元、200万元、600万元补助;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和组织形态。探索建立与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产学研创新联盟,通过产学研联盟成员间的契约关系建立起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促进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有效结合。科技支持逐步实现了从注重创新点到注重创新链、从注重每个企业需求到注重产业发展、从注重“能做什么”到注重“需要做什么”的转变;积极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制定出台了新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区域特色产业的结合,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组织实施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制定出台了1+9工业“两创”倍增计划政策文件,启动了新兴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和“两创”示范企业申报工作,做强做优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石化和高档纺织服装五大重点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软件及服务外包、医疗及保健设备五大新兴产业。

  ——实施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化、市场化、集群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路径,通过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政策推动,着力构建以进出口贸易为龙头,运输物流为支撑,现代金融为保障,科技、信息等知识型服务业为引领,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会展中介等为配套的服务业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专利、品牌、标准三大战略。启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调整名牌培育的政策导向,重点从注重培育企业单一产品转向培育区域产业,努力实现企业创牌与产业创牌工作的联动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的工作机制,出台政策性文件36件,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组织领导机制、政策保障机制、目标责任机制和工作联动机制。

  四是引进培养并举,强化创新人才支撑。

  强化人才开发的国际化导向和高端化导向。深化实施第三轮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和“百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实施千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计划,创建了高新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首次在海外建立3家引才引智基地,着力构建海外人员来甬创业平台和渠道。大力实施“千名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加强紧缺人才的培养。

  五是优化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科技管理规范性文件,对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实行规划引导、分类扶持、绩效考评、事后补助,逐步构建起有利于促进发明创造、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的科技计划体系,把科技管理重心从一般项目的直接管理转移到事关全市科技进步的能力建设上来。

  加快“数字宁波”建设。实施信息技术“倍增”行动计划,制定出台电子政务1+5系列政策文件,编制了“宁波市电子政务项目计划”。

  加快创新型政府建设。全面推进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调整了党政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将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改善民生等指标列入了重要考核内容,逐步建立起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核机制。

  新的目标 新的举措

  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给我们四点启示:

  ——整体联动、合力推进是关键。只有各部门结合自身的职能,各县(市)区结合各自的特点,主动参与,才能保证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

  ——强化政策引导是着力点。只有通过强化创新政策的横向与纵向互动,发挥政策“组合拳”的最大效应,才能对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区域科技进步起到强有力的引导作用;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重点。只有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需求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研发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更深层次地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城市建设;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基础。只有通过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实验室、技术转移和创业服务机构以及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从点对点扶持向点对面扶持的转变,才能为“全面创新、全民创业”提供有效支撑。

  进入新的一年,宁波提出了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针对新的目标,宁波市提出了新的举措:一是创新发展理念。编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二是广聚创新资源。坚持海纳国际国内各种创新资源,建设集聚创新资源的高地。三是壮大创新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是破解创新瓶颈。完善创新链,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五是创新体制机制。着力突破制约创新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公平、高效、完善的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成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