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让GDP变绿
被誉为浙江“绿谷”的丽水市,近年来将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发展理念实现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跨越。在经济增幅连年保持超过10%高速发展的同时,丽水生态环境质量已连续6年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
生态第一市 立下军令状
丽水是华东地区生态保存最完好的一块绿色宝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0.79%,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报告》,全市9县(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全部进入全国前50位,其中庆元、景宁、龙泉、云和分列第一、五、八、十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生态第一市”。
今年3月,丽水9个县(市、区)的“一把手”立下生态文明建设军令状,对辖区内的生态文明发展指标负总责。从生态经济、生态集聚、生态设施、生态涵养、生态文化等5个方面33项指标,整体上监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及工作成效。
被驴友誉为“华东第一大峡谷”炉西峡内,原来准备建造一座水电站,前期投入已达数百万元。一群驴友到炉西峡旅游探险,发现这里的山水原始生态,极具旅游开发价值,于是他们四处呼吁,要求停止水电开发。丽水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去炉西峡调研考察后,决定不再开发水电项目,而将峡谷作为生态和旅游资源保护起来。
2009年6月,庆元县取消了该县东部13个乡镇在工业生产、工业税收和招商引资方面的考核指标,今后的考核重点主要集中在生态乡镇创建、村庄环境整治、节能减排、生态公益林建设等生态建设方面,
经济要发展 不能有污染
“对于丽水这样一个以生态优势为最大优势、以加快发展为最大任务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丽水市长卢子跃表示,“丽水已经逐步形成以生态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景宁畲族自治县生态环境绝佳,却没有适合开发工业的地域,丽水市专门在市级经济开发区内为其开辟出一块“飞地”,特设“景宁民族工业园”,既保护了环境,又使景宁经济发展有了空间。“任何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企业都不能进入我们工业园的!”景宁县常务副县长郭海光告诉记者,他已经推掉了不少找上门来投资的污染企业。
从前卖竹子 现在卖风景
景宁畲族自治县的陈利田原来是一名伐木人,可现在,他是一名“吃生态饭”的农庄主。陈利田以前靠伐木为生,但他一直担心伐木的日子就快走到尽头。“树总是要被砍光的,到时候该咋办?” 在政府补贴的帮助下,陈利田开起了农庄。大白坑天然氧吧的独特优势吸引了不少城里来的游客。去年有1.8万人次来这游玩,给农庄带来了50余万元营业收入。“这才是真正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陈利田说。
在丽水的乡村各处,经常能够看见拿惯了锄头、砍刀的村民,如今拿起菜刀锅铲开餐馆迎客。 “原来我们只是卖竹子、稻谷,现在村里提倡卖风景,大家的收入都比以前高多了。”村民钟徳余经营着一家有20张床位、350个餐位的农家乐,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山区人民致富创造了机会,越来越多的山民通过开农庄、搞农家乐、经营绿色蔬菜提高了收入。这更使他们意识到:“保护生态能致富”。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塔里木河流域应发展农牧区生态经济 钱江看绿 绿色至上 “低碳”理念,支撑青岛港腾飞 突破发展的“绿色引擎” 江西新干加速生态经济崛起 黄三角洲高效生态发展论坛 众专家竞献计策 绿色生活更清新 “黄三角”GDP将达9300亿 关注森林拥抱绿色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 康乐林业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生态优势转化经济优势建设任重道远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