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浙江 >> 正文

绿色浙江在路上

—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Eedu.org.cn 作者:吴妙丽    资讯来源:浙江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5-18

本报记者 吴妙丽

连绵的绿色,从深山冷谷向乡野、城市蔓延,把大地连成浓绿的一片。

5月的浙江,使人沉醉。

在大自然缤纷的色彩中,绿最吸引眼球,因为它是自然的底色,是一种意境,更是一种品质。

生活中的绿意何其珍贵。在浙江,已经实施十年的生态省建设正努力守护着这些诱人的绿、清新的绿、蓬勃的绿、诗意的绿,正努力将浙江人的生活绘成幸福的原色。

从“绿色浙江”、“生态浙江”到“美丽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十年一脉相承

绿浪翻滚,竹海深处的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青砖绿瓦的古朴民宅掩映在群山之中,游人络绎不绝前来领略“美丽乡村”的风采。

桐庐阳山畈村,污水处理实现了全覆盖,垃圾收集从无害化转向资源化分类处理。去年该村创下了5天内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的纪录。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浙江农村真美!浙江省农办负责人介绍,在浙江,所有村庄的村容环境整治都被纳入政府财政支出范围,农村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脸”。

宜居宜业宜游,村美民富。“美丽乡村”正成为美丽浙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润物无声。这正是浙江一脉相承的绿色施政理念结出的美丽果实。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高速发展,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然而,欢欣鼓舞的人们蓦然发现,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追随经济发展的步伐而来。

浙江率先从“成长阵痛”中惊醒。2003年,生态省建设战略启动; 2010年省委作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2012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坚持生态立省方略,加快建设生态浙江”作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重要任务,提出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2013年,省委、省政府号召全面推进“美丽浙江”建设,再次契合“美丽中国”的发展脉搏。

十年,生态浙江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最终成为我省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追求。

十年,三轮“811”专项行动、污染减排、重污染高能耗行业整治提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四边三化”行动、生态示范区创建……全省环境质量自2007年实现转折性改善以来,持续保持稳中向好势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位居全国第二位。

十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历史性跨越。

绿色发展理念,主导浙江经济版图的十年变革

5月的浙江,新闻不少。

马云宣布退休,而他的新“工作”是教育、环保。他在卸任演讲中呼吁,大家一起努力完善中国的环境,让水清澈,让天空湛蓝,让粮食安全。

母亲节,近千名志愿者在钱塘江畔挥毫作画,以世界上最长的彩绘海塘,表达对母亲河生态安全的关注。

在温州,悬赏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坊间热议尚未停歇,整治河流、改变陋习的新风正刮遍大街小巷。

爱之深,责之切。富裕起来的浙江人,对生存状况和健康尤为关注,对自身的环境权益尤为敏感。

重民生,从民意。决策层认识到,建设生态浙江,必须和实现发展模式的绿色转型统一起来,必须突出以环保优化发展,以改变生产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为着力点,着力协调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这注定是一次凤凰涅槃。

绿色成为发展的风向标。从率先编制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到首创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新型环境准入制度,从狠抓三轮“811”专项行动到开展“十二五”重污染高能耗行业整治提升,从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到把节能环保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形成了标准引领、准入把关、监管倒逼、减排推动、整治促进等有效抓手,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环保倒逼转型。经过重点整治,全省铅蓄电池企业由273家减少到62家,产值和利税却分别增长30.05%和85.28%。

尽管面临整体经济企稳回升的巨大压力,省环保系统去年一年依然否决“两高一资”项目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1287个。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省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12年浙江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数是国家任务的近24倍,部分行业完成淘汰落后产能指标超过国家任务4至6倍,共腾出土地资源12744亩。未来5年,还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盘活存量土地约2.5万亩,为绿色产业、绿色经济腾出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生态工业、生态循环农业、现代林业园区、现代渔业园区、生态型服务业风生水起。

数据显示,我省可持续发展能力、GDP发展质量、绿色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全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的形势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2003年至2012年,浙江实现了年均15%的GDP增长,而万元GDP所对应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强度,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48.68%和44.35%。

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浙江以生动的实践在探索,如何赢得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民生为本,三轮“811”行动让百姓切实感受环境改善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条底线,也是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

“811”,从当年的一个代号,发展成今天我省环保工作的一块品牌,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一个有效载体,已走过整整8年。

2004年10月,一场席卷全省的环境污染整治大会战“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在浙江打响。“8”指的是浙江省八大水系;“11”既是指全省11个设区市,也指当年省政府划定的区域性、结构性污染特别突出的11个省级环保重点监管区。

3年大治,针对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狠狠踩了脚刹车,并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率先建成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

2008年,“811”环境保护第二轮3年行动启动;2010年6月,省委决定再度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五年推进行动……

为保障行动顺利实施,省政府在投入上更是大手笔:70亿元用于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14亿元用于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投资250亿元对万里清水河道实施疏浚、截污等工程;每年新建100个镇(乡)级污水集中处理厂;3500个村环境综合整治,解决20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新增城镇污水配套管网1500公里……每项工程的关注点都在民生。

顺应群众对改善空气质量的强烈期待,2012年在杭州、宁波等7座城市测量并公布PM2.5浓度之后,我省正式发布《浙江省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全面向以灰霾为代表的大气复合污染宣战,计划3年内将大气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年淘汰15万辆黄标车,所有设区市建公共自行车网,所有工地变成绿色工地……

生态文明建设绿了城镇、美了乡村,可也不能忽视了城乡的边边角角。今年春节期间,浙江多地网友悬赏当地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悬赏背后,是群众对身边环境的严重不满。

近日,省委、省政府给出时间节点,要求各地到2014年将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环境问题全面整治好,实现洁化、绿化、美化。

对于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老百姓来说,节能减排、环境考评的数据达标是硬杠杠,而看得到蓝天碧水,才是最直观、最真切的感受。

从细微处抓起,让群众切切实实能体会到身边环境的显著变化,这是责任,更是动力。

“3轮‘811’行动展示了浙江省生态环保事业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演进过程,这也是我们不断向生态文明迈进的轨迹。”浙江省生态办主任、省环保厅厅长徐震如是说。

特色制度创新,努力让全体公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

淘汰落后,整治污染,更重要的是要有制度安排,通过制度规范各种可能影响环境的行为,协调各种利益,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十年实践中,浙江尤其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新型环境准入制度有效发挥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的先导功能和倒逼作用;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制度,把环境保护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改变了长期以来GDP至上的政绩观。

2012年,永康等4个县市因为上年度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不合格被通报、罚款、区域限批,在当地引起震动。这项创新之举,旨在将流域环境保护的责任真正落实到地方政府,而考核结果与生态补偿挂钩,也意味着单一的生态补偿机制拓展为更为科学的生态保护补偿—环境损害赔偿相结合。

作为市场化改革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我省2005年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目前已在全省所有市县实现了生态环保转移支付。2007年至2012年,省财政累计安排财力转移支付资金66亿元。

为了凑足4000万元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嘉兴市汇源纺织染整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明2006年卖掉了自己的别墅。不过,2007年他通过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卖掉减排下来的每年50吨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获得400万元额外收入。

排污权交易蕴藏的盈利空间,促使许多企业想方设法挖掘减排潜能。目前,全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金额累计突破16.7亿元。


这些新的探索,无不体现 “生态环境是稀缺资源,稀缺资源要优化配置”的理念。而当这些理念通过制度建设深入企业、深入人心、融入生活,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奏响强音。

公众参与机制,亦是浙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宝贵经验。

在嘉兴,环保部门为市民参与环境保护开辟了多条渠道:建设项目能不能批,市民代表有否决权;抽查哪家排污企业,市民有“点单权”;在参与环境行政处罚评审时,市民有发言权……群众成为嘉兴市环境监督的重要力量。

共建共享,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要靠你我他。人与自然和谐,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家园。只要我们人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低碳生活,随时随地播下绿色种子,绿色一定会成为未来浙江的永续基调。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