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浙江 >> 正文

“生态文明”的先行先试者(3)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0/4

    浙江省在运用文化导向提升风景名胜区的价值时,不仅注重文化品位的高贵典雅,也注重文化本身的地域性民俗性民族性,以及它的历史传承性,做到雅俗共赏。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历来以典雅著称,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她留下诗句墨宝,白居易的“江南亿,最忆是杭州?”苏东坡的“水光涟漪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林升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等诗句,不仅入木三分地刻画出西湖风景的自然美人文美,也饱蘸了文人骚客感受自然的心态情感,而这种对自然的审美情趣构成了西湖的典雅之美,包括古人总结出来的“三面环山一面城”的空间格局,“双塔三堤三岛”的景观布局和“断桥残雪”“雷峰夕照”等十大题名景观,甚至细化到苏堤白堤上的“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的风景,无不浸透着西湖的高贵气质和古人高雅的审美情趣,令人陶醉。但与此同时,由于西湖是老百姓的公共娱乐活动场所,也无不渗透俗文化的印记。各种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典故物语,都以书画、摹刻、题字、建筑、歌谣、戏曲等实物或非物质形态散落在西湖各处。如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断桥相会、雷峰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万松书院、长桥长亭送别),包括济公和尚的故事(净寺、四眼井)、苏小小的故事(慕才亭和苏小小墓)以及吴山的名称来历(城隍山与城隍庙)、保俶塔的由来等等,真是一景一故事,一亭一文章,甚至连楼外楼的宋嫂鱼羹、叫花子鸡等名菜名点都有它的来历与传说,据说与康熙、乾隆两皇帝下江南有关。

    一“俗”到底即成“雅”,这些“俗”文化和“雅”文化共同构成了西湖丰富的文化景观,也成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主体部分。杭州西湖风景区内的24处国家级文物和100多处省市级文保单位,都有它的故事和传说。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刘颖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或形态,它的文化元素都可以在西湖景区中找到实证和案例,如前面谈到的爱情文化有白娘子与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儒学的忠孝文化有岳飞庙和牛皋幕;隐逸文化有林和靖的梅妻鹤子,历代以来一些文人雅士比较清高,看不惯世俗的东西,觉得自己水平也还可以,于是就遁入山林隐逸起来,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林和靖就是这样的一个隐士,躲到孤山后面建了个亭子隐居起来。种梅为伴,养鹤当子,每天就喝酒吟诗,人称“梅妻鹤子”,后人将他隐居的亭子称作“放鹤亭”。如今他的墓都保存完好,包括“舞鹤赋”的刻碑都在,后人还重修了“放鹤亭”;印石文化有中国最大的印石机构“西冷印社”,至今完好地保存在孤山之侧;帝王文化有南宋皇城遗址和钱王宝塔及十八棵御茶树;佛教文化有灵隐寺和飞来峰摩崖石刻,有净寺的济公和尚和四眼井积木的传说。禅茶文化有虎跑梦泉与龙井茶叶。尤其是摩崖石刻,北隋以后,佛教的石刻洞窟在北方衰落了,而在南方兴盛起来。杭州灵隐寺飞来峰的摩崖石刻则是代表性的作品,其精美程度超过以往;道教文化有葛洪炼丹的葛岭和玉皇宫、八卦田、黄龙洞;……近2000年来,这些文化遗存或口口相传,或以各种实物形态留传下来,构成了丰富的西湖文化,使西湖更加美丽迷人,也是西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根本。我举个例子,当年西湖申遗时到底申报什么类型?其实是走过一段弯路的。当时决定申报自然遗产。这么漂亮的一个湖,又是国家公园,当然应申报自然遗产。其实,如果真把西湖拿到联合国去申报自然遗产,因没有全球性的突出特点和价值,放到国际上,跟人家比没有什么突出价值,这些树都是解放后种的,这个湖水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当时,我们请了一个国际申遗专家叫尤嘎,让他来帮我们把把脉。他一到杭州,下了车以后就马上跑到白堤上看,一看后就说这个地方不可能申报成世界自然遗产,在城市中心这么一个小湖泊,没什么特色,他说自己是芬兰人,芬兰号称千湖之国,在他的祖国,像这样的湖泊有一千多个呢。而且那里的水都比这里好多了,因为芬兰是高纬度国家,全是高山雪水融化成湖水,一是透明度高,二是水温低,藻类繁殖慢。所以那里的湖水看上去特别的清澈。三是湖很深,有的地方深达几百米,跟挪威湾一样,属高峡湖泊景观,所以这个水看上去湛蓝湛蓝的,真是干净得不得了。所以他觉得连芬兰这样的湖都没有成为自然遗产,你这个西湖怎么可能成为遗产呢。但是,我们陪了他三天,跟他讲西湖的文化,讲西湖的历史,讲西湖的民间传说。仍然就站在断桥上,我指着上下左右前后的任何景观,都可以给他讲很多故事,站在断桥上就是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站在白堤上就是白居易的故事,右边看一个保俶塔就可以讲钱王的故事,左看一个雷锋塔就可以讲白蛇传的故事,他听得津津有味,三天下来,他感觉不一样了,他临走之前上飞机的时候对我们说,西湖如果从一个自然湖泊来讲,申报遗产是没有把握的,因为风景名胜不等于世界遗产,漂亮的地方不等于世界遗产,反过来讲世界遗产也不一定是景观很漂亮的,很多遗产地像古人类的遗址并没有什么好看的。但是他说,就因为西湖蕴含了这么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么多的故事,我觉得它成为世界遗产,我个人是完全赞成的,你们应该朝着文化遗产的方向去努力。他还专门指出,西湖应该是一个文化景观遗产。所谓的文化景观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个分支,因为有些文化遗产一般意义上来说都是一种静态的遗产,比如说故宫、长城,乐山大佛,都是静态的,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财产。文化景观更加突出人与自然的互动与和谐,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活”着的遗产,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还在不断地演进之中,不断地变化之中的,西湖的发展恰恰证明了这点,它本来是一个泄湖,也即它不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湖。正因如此,人类必须不断对它进行干预,于是沼泽与反沼泽化的过程贯穿了西湖一千多年的历史。西湖在汉代以前是杭州湾的一部分,最后通过地壳运动,在秦汉时期慢慢地形成了一个泄湖。一千多年来,只要是当时的政府对西湖的治理干预比较频繁的话,也就是说所谓的保护重视到位的话,西湖景观就是好的,比如在唐代和宋代,由于有白居易和苏东坡的治理,这里就成为一个著名景观。也因为它不是天然湖,就不断有一个淤积的过程,像元代,民国初期那样疏于治理,西湖就成为沼泽地,于是就要不断地对它进行治理。这个治理发展的过程,也是西湖文化不断积淀的过程,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传说,以及说唱与诗句!老外从一个专家和旁观者的角度,一举点中要害,”西湖靠文化取胜”。比杭州西湖历史底蕴深厚或风景美丽的城市和湖泊多的是,但杭州西湖是一个能够讲故事的地方,有文化底蕴,走在苏堤上,看到刘庄的八角亭,就可以跟奥巴马讲,中美联合公报当年是在这里草签的;泛舟西子湖,你就可以讲当时海峡两岸是怎么有了这种灵感,将两段《富春山居图》拼合在一起,才会妥善解决如何表述台湾问题的;在白堤上散步,可以对着西湖三面云山讲出很多的故事,不管是人文的也好,民间传说也好,各种故事。因此杭州绝对不是靠风景取胜,而是靠文化取胜,所以才能争取到世界唯一的湖泊型文化遗产。因为西湖申遗成功以后,对我们来说,当时是一种很美丽的光环、荣誉,十年磨一剑终于成功了。但是这也是一个国家风景名胜区从国家公园向世界遗产的华丽转身的一个标志。这个申遗创造了“两个唯一”:一个国内一个国际,是我们国家唯一的一个湖泊类的世界活化遗产;在国际上也是唯一的一个以文化景观为主要价值特征的湖泊类的世界文化遗产。因为现在在全世界,湖泊类的世界遗产一共有8个,其中5个是自然遗产,像非洲的马拉维湖、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这些都是自然遗产。剩下的3个文化遗产当中,其他两个都是反映古人类聚落、生活的遗址,它不具备景观功能,你去看遗址就是告诉你这是几百万年以前曾经有人类在这里居住生活,经过考古发觉,他们在湖边、水边生活,因为古人类都是栖水而居的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