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甘肃 >> 正文

甘肃投放千余万尾鱼种 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平衡

Eedu.org.cn 作者:冯志军    资讯来源:中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14

  中新社兰州11月13日电(记者 冯志军)记者13日从甘肃省农牧厅获悉,今年以来,甘肃在其境内黄河流域投放鱼种逾1400万尾,以此维护黄河生物多样性,保护黄河水域的生态平衡。投放的鱼种既有鲤鱼、鲶鱼、草鱼、鳙鱼等经济鱼类,也有大鲵、极边扁咽齿鱼等濒危灭绝的鱼类。

  长期以来,由于水电水利工程开发、城市排污、无节制乱捕、滥捞等人为因素的多重影响,加之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土著鱼类分布局限性及本身生长慢、繁殖力低的特性,导致黄河上游土著鱼类资源迅速减少,不仅鱼类现已不到百种,且不少珍惜鱼种已濒临灭绝。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人类大肆捕捞野生鱼类,致使甘肃境内黄河流域中13种水生野生动物种类大幅下降或濒临灭绝。北方鲖鱼、扁咽齿鱼、雅罗鱼、裸裂尻等鱼类成为濒危鱼种。调查显示,整个黄河捕捞年产量,已由原来70万公斤下降至目前的20万公斤。

  2005年开始,甘肃针对黄河甘肃段实行“增殖放流”计划,旨在使黄河水域生态得到修复及养护生物资源。紧接着,甘肃开始了为期5年的黄河、长江、内陆河禁渔制度,目前已进入第二个“五年禁渔”期。同时,甘肃积极通过人工孵化、繁殖濒危鱼种,来恢复黄河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甘肃省农牧厅渔业处一位负责人13日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投资和民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甘肃在黄河流域的“增殖放流”活动规模和频次也日渐加大。“从刚开始每年投资几十万元人民币投放鱼种,增加至今年近四百万元的投入,黄河流域的鱼类种群和数量明显增多。”他说。

  “50%的投放鱼种能存活下来,如果在水流缓和的地方,鱼种则有70%以上的存活率。”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此前透露,通过十余年的“增殖放流”计划,黄河鱼类种群得到有效补充和恢复,这对改善和优化水域群落结构、丰富生物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