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青海 >> 正文

绿色,青海发展的主旋律

Eedu.org.cn 作者:内详    资讯来源:青海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15

  故事

  吃“垃圾”捡回10个亿

  5月15日,位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四大园区之一的德令哈工业园区的海西化建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土建已接近尾声,设备采购已经全部完成,整个工程即将竣工投产。

  作为我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这一工程还要实施三期技术改造工程,再建一条同等规模的生产线,届时公司产能达到200万吨,成为青海第一大水泥生产企业,而水泥生产所需的全部原料是德令哈地区纯碱企业产生的工业垃圾,也就是说,海西化建每年将能从废料残渣中捡回10亿元工业产值。

  原来,这几年德令哈工业经济突飞猛进,青海碱业有限公司120万吨纯碱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二期120万吨纯碱项目正在建设,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青海五彩矿业有限公司年产110万吨纯碱项目去年相继开工建设。这些纯碱项目竣工投产后,德令哈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碱都”,纯碱产量达到450万吨,由此每年产生的近60万吨粉煤灰、180万吨尾矿、15万吨废渣,堆在一起就是一座几十米高的大山,摊在德令哈市区也有十几公分厚,如果不加以综合利用,弥漫在空中的大量的粉尘,不仅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危及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海西化建正是利用这些废渣、废料,投资2.25亿元,实施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项目的。该项目还将配套建设4.5兆瓦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这样使无效排放的大量余热转化为电能,既满足企业25%用电需求又降低水泥生产费用,综合能耗与湿法生产线相比下降45%以上。

  2010年

  2010年第十一届“青洽会”将绿色经济的理念融入主题,扩展为2010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看上去只是会议名称的改变,昭示的是青海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加大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以及旅游业、生态农牧业、优势资源加工等特色产业经济合作与招商引资的力度。“绿色”正根植于青海发展的方方面面。

  同时,坚持先行先试,自筹资金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制定了相关政策和办法,为统筹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区域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故事

  农牧业发展主打“绿色牌”

  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李二堡镇上藏村村民马俊武,从2007年开始承包了村上的700亩荒坡林地散养土鸡。由于纯天然喂养,鸡肉味鲜美口感嫩,成为兰州、西宁一些高档饭店的抢手货,如今每年纯收入10多万元。主打绿色牌,促进了青海农牧业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

  青海紧紧围绕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工作重点,始终以保障消费安全为基本目标,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积极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经多年努力,已具有一定规模。目前,全省认证绿色食品生产企业21家,产品55个,实物总量达到70多万吨,年销售额达到5.5亿元,产品涉及牛羊肉、乳制品、菜籽油、蚕豆及豆制品、水产品、蜂产品、食用盐、禽蛋、沙棘、矿泉水等。得到监测和保护的农田、草场面积达到2000多万亩。其中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和绿色农业示范区,总面积6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0%。

  在市场营销方面,积极组织“三品”生产企业,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展销活动,在北京、上海等内地大城市开设“青海农畜产品专卖店”,部分产品已走向全国,还有一些产品已走向世界。2010年第四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沙棘、枸杞系列产品、牦牛藏羊肉等产品成为各国商家关注的焦点。

  2011年

  着力提升产业水平、构建“两型”社会、加快城镇化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点,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绿色发展,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型工业化进入快车道;现代服务业规模显著扩大;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城镇化和区域发展协调推进。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百万亩造林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深入推进,封山育林、治理黑土滩和沙化草地成效显著。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

  故事

  天峻县梅陇村的“牧羊人”

  “嘚……嘚……”,38岁的藏族牧民梅多吉挥着牧鞭在广袤草场放牧350只藏系羊,身后蔚蓝的天空显得空旷而悠远。

  梅多吉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梅陇村的“牧羊人”,也是村上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股东。“四年前,我把家中150只羊、1120亩草山入股合作社,如今打心底觉得这个选择是对的。”梅多吉说,参社后她家2009年获得分红9310元,去年分红15000元以上,每年还得到放牧牛羊的工资收入18000元。如此一来,一年至少有3万元的收益。

  天峻县畜牧水利局局长雅才保说,天峻县探索出生态畜牧业的“梅陇模式”,即以合作社为载体推进集约经营、科学养畜、划区轮牧,让当地草原重现生机。目前这里牧草长势趋于良好,亩均产草量比工程实施前增加20%以上,植被覆盖率提高5至10个百分点。

  近四年来,青海不断加大生态畜牧业推进力度,已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600个,占纯牧业村的68%,惠及牧户达3.62万户;参加合作社的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102元,新增679元,比全省农牧民人均收入高494元。(作者:张月环 王玉娟)

  把绿色还给蔬菜

  在化隆回族自治县城南侧的谢家滩乡西门泉村的一座白色塑料大棚内,松软的泥土正吐着湿气,棚内绿意盎然。村民马成龙正手脚利落地忙碌着,他说自己一家仅通过务劳蔬菜大棚每年就可增收5000多元,村里像他这样的人家还有不少。现在,全村已经有200多栋蔬菜大棚了,黄瓜、番茄、茄子、辣子……种植的蔬菜有十几种以上。

  在化隆县的另一处生态农业绿色产业示范园区、甘都镇水车村的永禄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一处温室大棚里,忙碌的合作社社员赵彩云同样是满脸喜色。虽然被棚内的湿气和汗水濡湿了头发,但赵彩云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她说这个棚里种植的是最新品种的西葫芦,很快就可以上市了。说起收入,她高兴地告诉我们,去年6月她才加入合作社,现在除了每个月能领到1800元工资外,年底还会有分红。而在加入合作社之前,她每年的收入只能靠家里种的四五亩地,年收入还不到2000元。这个合作社共有15户入股承包,他们户户都是村上的蔬菜种植能手。

  化隆县高原生态农业绿色产业示范园,是我省发展高原生态农业绿色产业的一个缩影。现在,我省许多地方,通过园区引领示范,农业发展方式正在悄悄转变,一个个以“观光、休闲、旅游、示范”为一体的高原生态农业绿色产业示范园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向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迈进,正在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秀美田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