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青海发展的主旋律
立足绿色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外地人眼中的青海绿色发展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着许多独特的生物资源,其中仅各类经济植物就达1000多种,为发展青海绿色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这里还是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特色动植物资源营养价值高,无污染。
就浆果而言,全省沙棘资源达250多万亩;仅柴达木盆地具有开发价值的白刺林达100多万亩,枸杞栽培面积近30万亩。沙棘、白刺和枸杞,这些不起眼的小浆果的枝、叶、果、汁、肉和籽可以加工出60多种特色绿色产品。同其他产地的同类浆果相比,青海浆果各种营养成分丰富,且含量普遍较高,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以沙棘为例,青海省是其在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地区,青海省的沙棘资源面积约占全国沙棘总量的十分之一。沙棘果实以富含维生素而闻名,尤其是沙棘维生素C的含量之高是自然界其他浆果和水果无法相比的。产于俄罗斯的沙棘果实中,每100克VC含量为330毫克,产于甘肃省的每100克VC含量为1118毫克,而产于青海省的沙棘果每100克中的VC含量高达1640毫克;另外,沙棘果实、沙棘种籽以及沙棘叶片中含有的黄酮、多糖、色素、果油、籽油及原花青素等都构成了开发系列保健食品、特色食品、休闲食品和药品的优质原料。
省内专家从事生态经济林浆果资源研究与开发历经十五年,研究与开发工作涉及到沙棘、白刺和枸杞等浆果资源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沙棘、白刺、枸杞等浆果植物栽培、资源利用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成果50项。科学家在实验室解决理论问题,企业家在生产线把理论变成现实。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影响产业的各个环节都布局了课题,目的是拉通生产线,延长产业链。我们的研究团队里既有科学院的单位也有地方研究所、大学,更主要的是有企业的参与,这样我们有很多的实验研究在车间里进行。十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入研究开发行列,形成了生态经济林浆果资源产学研创新联盟。现在,47项研究成果已经在企业转化,成果转化率为94%,已经开发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有药品、保健食品、医药中间体、食品添加剂、发酵果酒、食用色素、化妆品七个系列六十多种产品,大部分产品形成了规模化生产。
更可喜的是,近些年来,青海省将沙棘、白刺等浆果的高值化开发纳入重大科技专项,对青海特色浆果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持续支持,使浆果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我们以保护生态为目的,通过标准原料基地的建设,使得浆果生态林面积越来越大。通过我们的开发,使得沙棘、枸杞和白刺的经济价值凸现出来,通过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很多高端产品已经出口北美,欧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
科技创新的工作做足了,产业链条上的不同节点都能生产不同的产品。例如,沙棘果粉每公斤的价格在一百二十元左右,而从果粉中提取出维生素P粉之后,价格就会上升到三千元以上。因此,即使是沙棘原料的生产成本增加一倍,对高端产品的影响也不会很大。这说明,产业链条越向上延伸,产品价值就会越高,而且越稳定。
只要我们肯在青海浆果资源领域里下功夫,资源的潜力就会不断被发掘,产业链条也会不断延伸。(作者:索有瑞)
记者感言: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青海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生态屏障,还是世界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生态地位的极端重要和资源富集的特殊优势,以及欠发达的省情决定了走绿色发展之路是我们闯出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成功之路的必然选择,也是迫切的现实需要。
低碳无污染的原生态奠定了青海绿色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青海的矿产、水能、盐湖、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资源储备的重要战略接替地区之一。多种矿产资源具有品位高、类型全、组合好、储量大等特点,能够大幅度提升相关产品的功能品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畜牧业、农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升级潜力大,对于实现国家确立的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多次指出:“绿色经济将成为信息技术革命后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谁抢先占领绿色经济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把握主动。”体现了加快开放融合、把青海发展置身于国家发展战略和世界发展潮流的长远眼光,体现了坚持“四个发展”的坚定信念。现在,树立绿色意识,生态立省,发展绿色经济理念,已经成为全省上下广泛的共识和自觉的行动。
我们看到,现在,青海在创新“绿色发展”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不论是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内各级各类工业园区、试验区、农牧业科技园蓬勃发展。同时,以绿色发展为主要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为推动青海转型发展的生力军。无论是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主体的循环经济,还是以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为核心的高原生态农牧业;无论是盐湖提锂还是镁的综合开发,晶体硅、磷酸铁锂等新材料的制备,还是G瓦规模的太阳能发电基地的新能源建设,科技创新,为谋求绿色跨越发展的青海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我们看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进度加快,效益开始显现,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等重大工程推进步伐加快,生态后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东部沙棘、西部枸杞”的林业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绿色,是我们的梦想,是我们永不停息的追求目标。
在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发展中,各级政府要树立绿色政绩观,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将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安全视为发展的基本要求,将绿色发展视为发展的基本取向,推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企业要树立绿色生产观,创新技术,发挥高新技术在绿色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和推广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绿色产品;全社会要树立绿色消费观,形成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善待生命的生态文明观,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自觉养成节能环保的绿色消费习惯。
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发展,还要统筹兼顾资源环境的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采取切实有力的行动,努力在研发投入、自主创新、制度设计等薄弱环节取得突破,综合运用价格、税收、排放权交易等经济手段,为绿色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现代服务业、绿色旅游业、民族文化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绿色经济真正成为青海发展新引擎。(作者:子娟)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