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践行“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结硕果
沐浴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春风,工业园区积极创建“生态示范园区”、工厂努力打造“花园工厂”、学校着力建设“绿色学校”……一抹抹“新绿”在天山南北生根发芽,展现出勃勃生机。
各地对生态环境的“钟情”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更是自治区科学跨越、后发赶超执政理念的生动写照。
加减乘除之间
更加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
近日,自治区出台《关于加强乌鲁木齐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涉及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资金366亿元。根据《若干意见》,自治区将从严禁新上污染项目、加快推进污染企业搬迁等方面,对包括乌鲁木齐市、昌吉市、阜康市、五家渠市在内的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区域进行治理,确保自治区党委提出的用4—5年时间治理好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的目标。
“如此投巨资治理大气污染,在乌鲁木齐建设史上尚属首次。”自治区环保厅污染控制处处长袁新杰说。
近年来,自治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对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管理措施;对草原进行休养生息;中央和自治区安排1.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并将喀纳斯湖、乌伦古湖、赛里木湖列为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湖泊。
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面,“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将斥资约140亿元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自治区生态建设和环保投入不断做加法的同时,正在为污染减排戴上“紧箍咒”:严把环评审批关,调控“两高一资”等高污染项目建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未完成总量控制任务的地方实行“区域限批”……其效果已经显现:“十一五”期间,自治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下降了30%以上。
进入“十二五”,自治区减排空间急剧收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压力增大。针对这一严峻形势,自治区以“应关尽关、应治尽治”为目标,努力推进污染减排进程。据介绍,“十一五”以来,自治区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16.65万吨、氨氮0.70万吨、二氧化硫25.87万吨、氮氧化物2.06万吨。
随着能耗、排放量的降低,污染减排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但减缓了自治区资源开发和环境破坏的压力,为经济发展腾出了总量空间,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倒逼”动力。
为发挥环境保护的乘数效应,2010年以来,自治区在生态保护和建设、资源改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措施:下放部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竣工验收权限,最大化发挥基层环保监管作用;开辟自治区建设项目环评绿色通道……
2012年2月,自治区成功挂牌出让哈密三塘湖煤田3个区块探矿权和采矿权,则成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与和谐统一的典范。
此外,自治区创新环保监管和执法工作机制,破除原先由环保部门一家进行环境监管和执法的局限,2012年建立了环保、监察、公安、检察院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去年,自治区首次集体约谈环境问题突出的4个县(区);移送4起涉嫌环境犯罪案件,初步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
加减乘除之间,勾画出自治区用“绿”字开头的新经济版图,凸显着新疆追求“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发展的科学取向。
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美,美在生态,生态美是伊犁州自然美之魂。生态环境是伊犁州绿色产业之根;生态文明是伊犁州文明社会建设之基。(王敬)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新疆在跨越式发展中确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 广西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崛起 “天津绿肺”尽显生态美 天津西青区坚持生态立区 新疆“生态立区”的实质性举措 坚持生态立区建设美丽新疆 绿满江淮生态美 广西打造“山清水秀生态美”名片 走和谐发展之路 德州:生态美市助力幸福德州 陕北大绿化 关中园林化 陕南森林化 陕西林业“生态美”建设论坛在西安召开 陕西省繁荣森林文化推动“生态美”建设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