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贵州 >> 正文

贵州毕节试验区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Eedu.org.cn 作者:刘志强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6-18
  本报讯(记者刘志强)在贵州毕节塘房村罗家湾这个喀斯特地区的大山沟里,一排排现代化智能温室、联栋种植大棚、单栋大棚、设施养殖基地错落有致,棚室中各种特色瓜果蔬菜、食用菌长势喜人,圈舍里400多头生猪膘肥体壮。因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实施,与3年前相比,塘房村人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户收入增长2倍以上,人均收入达4500元。

  6月14日,由贵州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实施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喀斯特山区特有作物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与转基因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和“高寒山区设施农业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3个“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贵阳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实施所取得的一系列良好的生态、经济成效获专家充分肯定。

  毕节是贵州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最为典型的地区。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通过深入调研,力主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十一五”以来,科技部将毕节地区列为重点联系地区,对试验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给予倾斜支持。针对喀斯特山区特点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探索研究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提升高寒山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引导西部落后地区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为出发点,科技部先后启动实施了“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3年间,贵州省科技厅精心组织贵州大学、中科院昆明分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节地区农科所等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围绕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农户稳定增收、经济持续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攻关研究与技术集成组装、示范推广,形成了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桶井模式”。通过项目的实施,还建立了水土保持综合示范区2458公顷、草地建植与维护工程试验基地10个,推广优质牧草种植1000多公顷,建成可乐猪、威宁黄牛、贵州黑山羊和乌蒙乌骨鸡的选育群和畜禽快繁中心1个,产生了显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