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四川 >> 正文

科学重建生态雅安 奋力实现伟大“中国梦”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四川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4


  从省上到市上,“尊重自然、统筹兼顾”,“保护生态、绿色重建”被反复提及,生态立市道路毫不动摇。

  这恰恰切合了雅安的实际。“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之前,雅安正昂扬在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建设道路上。面对地震造成的严重自然环境损毁,雅安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将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凸显雅安生态特色,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重建。

  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到“4·20”芦山强烈地震,灾难让雅安人明白,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界交朋友。川西地区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这是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但要适应当地的地质和地理环境,按照科学重建的原则,雅安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将发展绿色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雅安人民希望,灾后重建中,雅安的建筑将执行国际最先进的绿色建筑标准,提高防震标准,建筑更安全。雅安的青山绿水得到更好的保护,雅安的大熊猫、蒙顶山茶引来八方来客,生态旅游红红火火,雅安,更平安!

  雅安人民还希望,争取国家生态补偿政策,支持雅安发展,发挥更大的生态资源价值,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真正走上一条有区域特色的生态科学持续发展道路,让雅安人民更幸福。

  雅安人民的生态梦,毫不动摇。

  抗震救灾创造“雅安速度”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前一阶段,处处闪耀着中国力量的光芒。

  在抢险救援、过渡安置工作中,雅安借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经验,“迅速、有序、科学、高效”开展应急抢险,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一是迅速。从中央到地方,党、政、军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快速反应,为抗震救灾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震中,芦山、宝兴县消防官兵立即就地、就近投入抢险救援。震后10分钟成都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震后20分钟武警四川总队紧急出动1200人奔赴灾区,军队第一时间紧急出动7000多名官兵展开救援,震后一小时内,国家、省、市三级地震、交通、公安、民政、卫生等救灾各部门全部到位……地震发生当天,共有166支救援队伍进入灾区。灾区迅速聚集了2.4万多名抢险救援人员、1.1万多名医疗卫生人员。

  二是有序。指挥系统的统一有

  序,是确保高效救灾的关键因素。救灾现场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各方救援力量形成大力协同、密切合作机制。创新创造了“三级合一”的高效指挥机制。省指挥部是司令部,市县是行动部;省指挥部是决策部,市县是实施部;省指挥部是真正的指挥部,市县是执行部。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科学高效的统一指挥、周密有序的统一部署,引领抗震救灾有力有序科学高效推进,引领雅安人民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夺取胜利。基层创新创造了部队和地方对接机制。部队领导驻村兼任村支部副书记,驻乡镇兼任乡镇党委副书记,供和需在一个党组织,时间和空间上无缝对接、高效运转。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等救援队伍冲锋在前,公安、交通、民政、卫生等部门各司其职,灾区各级党委、政府日夜奋战,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是科学。这次抗震救灾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科学施救,不靠人海战术,靠精确定点、精准救援。高技术装备为科学决策和科学施救奠定了重要基础。地震发生1小时53分钟后,海军遥感飞机便紧急起飞赴芦山上空执行空中遥感探测任务;地震发生当天,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动用5架无人机,获取灾区高分辨率低空影像;地震5个多小时后,第一张预估地震烈度图绘制完成,抗震救灾有了“救命图”。专业力量是科学救援的基础,大大提高了救灾的效率和效果。参与地震救援的国家救援队和公安消防地震搜救队,都配备了防护、侦检、搜索、破拆、顶撑、照明、通信、救生8大类60多种救援装备。地震24小时内,他们完成了对震中芦山县所有乡镇的第一轮搜救。黄金救援期内,他们共搜救遇险被困人员165人,其中生还150人。同时,应急评估专业人员、专业规划队伍都是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开展工作。

  四是高效。在一套科学的应急机制支撑下,抗震救灾的质量和效果越来越好。救援:累计从废墟中抢救出群众605人,收治伤病员2万多人次。交通:震后16小时,芦山县所有乡镇可绕行到达的生命通道打通;震后30小时,省道210线芦山至宝兴公路打通;震后77小时,芦山、宝兴县所有乡镇道路全部抢通;震后第四天,宝兴县9个乡镇55个村、芦山县9个乡镇40个村的通村公路基本抢通,“生命线”工程基本恢复。医疗:地震发生24小时内,医疗队覆盖芦山、宝兴两个重灾县的11个乡镇,48小时覆盖到14个乡镇,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最大限度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物资:距离地震刚刚过去3小时,震中芦山县城救灾物资发放工作已经开始。供电、供水、供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第一时间恢复,确保了灾区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和应急工作需要。同时,及时处置毁损房屋,发放遇难者抚恤金和城镇居民过渡安置费,搭建帐篷和复课活动板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