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开启生态文明建设大幕 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
目标
云南省到2020年要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示范区,而各地要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组织编制实施方案。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送审稿)》
原则
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过程中,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高、产业竞争力与生态竞争力同步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前进。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送审稿)》
昨日,“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美丽春城·幸福昆明”发布会在昆明召开。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还将有15个州市的政府主要领导在昆召开发布会,介绍各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这一系列发布会源于中央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云南在此基础上提出目标,要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计划到2020年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示范区,而各地要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
巨大决心的背后,有云南四年大旱凸显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也包含云南需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强烈诉求。
背景
中央“生态文明”概念六年到云南
“生态文明”一词提出源于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报告中期望,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五年之后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又一次被写入到报告中,并且在第一章节单列出来,衍生出来的还有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概念。“美丽云南”一词提出或源于此。
今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
习近平要求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并且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也要求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目标
2020年建成美丽中国示范区
根据中央的精神和云南的实际,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送审稿)》,并于6月26日审议通过。
这份《决定》中,要求各州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尽快组织编制实施方案。并且在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过程中,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高、产业竞争力与生态竞争力同步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前进。
《决定》中提出,云南省到2020年要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示范区,而各地要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组织编制实施方案。
随后,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从7月15日起,云南省以“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的名义连续召开新闻发布会,全省16个州市将分别介绍各自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采取的有力措施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客观地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专家把脉
关键词 保护先行
保持原有特色 不要一味跟风
对于即将到来的云南生态文明建设高潮,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萧今认为“保持原有特色”应是着力点。
这位曾参与过阿拉善“长江第一湾高山原始森林保护”项目的资深环保专家认为,云南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领导并没有意识到应当保持云南原有的特色,而不是外面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不要一味地去学别人。
对于各地正在兴起的生态建设,萧今期望“除了投入金钱,我觉得作为云南执政者,要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去做”。
生态建设的前提应当是保护
与萧今保持同样观点还有昆明环保科普协会总干事梅念蜀。去年,当“生态文明”第一次提出来时,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建设的前提应当是保护”。
三年大旱期间,云南很多地方进行植树造林活动,但当梅念蜀走到当地却发现,很多地方种植的都是桉树,而桉树非常吸水。“在热带地区,很多原始森林被砍伐掉,土地用来种植香蕉,这就将原有的小气候破坏掉,使得生态环境恶化。”在她看来,最主要的还是要保持原状,没有被破坏的森林应该不再去开发,已经被破坏了的应当竭力去回复原貌。
关键词 因地制宜
行政手段切忌一刀切
对于未来将采用行政手段落实生态建设,萧今表示应该因地制宜,“政府采取行政的手段搞生态建设,往往是一刀切。比如云南有上百个坝子,一提到改造,没准就是一起上工,没有在之前进行评估。”
萧今介绍,很多时候,政府是在做一种工程性的治理,“即这座山现在被破坏掉了,我们需要让植被重新覆盖,就大面积地开始植树造林。其实这种植树造林不一定会成功,因为植被也许不适应这里的土壤、不适应这里的生存环境。”她举例说。
“在一些地方,我们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植树,缺乏后期的维护,导致种植的树木都死亡,还加重了当地的生态恶化”。
制定政策前与民众充分讨论
当然,行政手段的好处也很明显,梅念蜀此前就生态建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行政手段最好的效果是政策容易推进,发展速度也快,但是问题在于执行中有长官意志。
在梅念蜀的看来,要想起到最大的效果,决策不应该只是由决策者来说,而应当和民众进行充分的讨论。此外,因为工程量大且未知,执行政策前应当进行小范围的试点,不要怕耽误时间,因为前期准备得好,后期建设起到的效果将会更好。
政府做好调控保持区域平衡
“调控经济有两只手,一只是市场,一只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我们在做生态建设时证明了市场这只手要做到空间之间的平衡很难。”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主任侯明明希望政府能在建设中找到一种平衡。
他举例,我们上游的农民保护植被,下手的工业城镇享受到了生态保护所带来的效果,但是他们却不愿意付费,这是无法通过市场手段所达到平衡的。“这就要求我们政府去调控,通过行政手段向下游的受益方征收环境税等税收,然后补偿上游的农民,这样达到一种平衡。”
摄影:本报记者 赵永峰 段玉良
作者:刘相妙 李婧 朱虹 李莉 蔡婧妮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碧水蓝天绿满城 通过法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做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文章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载体 把生态打造成最有特色的城市竞争力 沪推生态文明建设:取400平方公里建21个公园 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 唱响森林之歌 上海推出生态文明建设“大手笔” 助力环保新道路和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规划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发展 美丽中国低碳行 大型公益活动在京启动 石龙镇启动生态文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