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给农民带来福气
“生态特色产业给村民带来的好处一天一夜也说不完,随便举个例子,我们乡的养猪场原来粪水横流臭哄哄,现在干净多了;村民家里煮饭做菜都用电和燃气还不用交钱,沼气池解决了这个问题;村民种脐橙虽然少用农药化肥,但照样果多味甜水分足;最厉害的是让村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20%以上……”富川新华乡乡长义庆华一口气跟记者列举了生态特色产业的种种好处。
这就是富川瑶族自治县“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种养新景象。
富川生态种养长廊位于群众基础好、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明显的新华乡水泥厂至龙集公路沿线两侧,长廊长6.3公里,总占地面积1.18万亩,涵盖5个村委1657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把农户小、散、广的闲置土地集中起来,形成整块大片土地,养殖瘦肉型猪,建设沼气池和果园。义庆华介绍说:“在生态种养长廊内,基本上都是采取1亩果园10头猪的比例,一般一户有20亩果园,按20立方米/200头猪的标准配置沼气池。养猪产生的粪便进入沼气池,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来做饭和照明,沼肥用于浇灌果树,既能增强果树的抗旱、抗冻和抗病虫害能力,又能提高坐果率和水果品质,使每亩果树的投肥成本减少上千元。更重要的是,沼气池收纳了猪粪和污水,大大减小了养猪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变污为宝,实现了生态化的良性循环。”
近日,吴老板的300头瘦肉型猪刚出栏。他的猪场是按300头配备,每年出栏两次,共600头猪,按每头150元计算,养猪每年可收入9万元,比养猪收入更可观的是果园收入有15万元,两项总计24万元。吴老板说:“乡里有很多信贷优惠和种养补贴政策,可以解决前期资金投入问题,技术方面也有专人指导免费培训。脐橙还没成熟就有老板来交钱订货,猪的销路也不用愁。”
正是基于生态长廊种养模式的科学性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吸引了当地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土生土长的任小斌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以前在北京打工,回乡后开始种脐橙、建猪舍、修沼气池,成为一方致富的带头人。任小斌说:“我们现在走的是‘大果场、大猪场、大沼气’生态循环路子,推广标准化生产,应用生态农业、安全施肥、绿色生态防控病虫害、节水灌溉等技术,这种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的模式,产出的果果品好、产量高,生猪出栏率高、价格好,市场供不应求。”
瘦肉型猪养殖和脐橙种植只是富川生态种养长廊里的部分内容,长廊还规划建设“五个基地、一个园区”,即温氏种猪养殖基地、瘦肉型猪养殖基地、脐橙种植基地、育肥牛基地、烟稻(菜)轮作基地和瑶族风情园。
瘦肉型猪养殖基地新建大型沼气池68座,生猪出栏量达5万头以上;育肥牛基地以肥牛养殖为龙头的立体养殖综合开发和动物排泄物生物处理利用为主;优质脐橙种植基地,以种植业来消纳养殖业的畜禽粪污;瑶族风情园,主要宣传推介瑶族文化,打造集生态农业和瑶族风情展示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经济。
目前,种养长廊的农业优势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生态平衡和循环经济良性发展,总产值每年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20%以上,成为贺州市乃至广西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本报通讯员 环 宣 本报记者 李新雄)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