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城市生态,民间可更有作为
有道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目前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有渔民在深圳湾的海岸线上布下长笼网非法捕鱼,导致一些珍贵候鸟误入渔网,在涨潮后被活活溺亡。非法捕鱼还会减少候鸟的食物供应影响正常迁徙。这种现象有必要引起人们更多的关切。
位于深圳湾北东岸深圳河口的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位于市区、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也被国外生态专家称为“袖珍型的保护区”。每年有白琴鹭、黑嘴鸥、小青脚鹬等189种、逾10万只候鸟南迁于此歇脚或过冬,其中包括最著名的被国际上列为“极度濒危”的黑脸琵鹭。这种上天赐予的珍贵自然资源,我们没有理由不严加看护。
但值得深思的是,深圳湾非法捕鱼现象由来已久,过去曾曝光过多次。每逢曝光,渔政部门便会展开整治行动,但不久后一切又会故态复萌。这里面当然涉及执法难的现实问题——渔政部门往往只能没收工具,不能扣人,而查扣的渔船、渔排制作简单,成本很低,不需要多少钱就能重造。因此,唯有尽快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如深圳渔政部门建议立法划定深圳湾为禁渔区,才可望对非法捕鱼行为进行全面遏制。
除此之外,一些民间公益组织也可以在保护红树林生态平衡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事实上,晶报近日来关于红树林非法捕鱼的报道,就来源于深圳市观鸟协会张先生的报料。
深圳市观鸟协会的发起人是一群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借鉴香港观鸟会的成熟经验,多年来,持续向公众普及鸟类知识及灌输环保理念,主办过深圳“湿地日”、“生物多样性日”、“爱鸟周”等系列活动,并开展对深圳湾后海水鸟的调查,每月对鸟类数量、种类进行全面统计,积极发挥着民间组织的力量。这也是社会建设的生动标本。迁徙的人应学会与迁徙的鸟相亲相爱,我们希望,今后还会有更多社会组织加入到保护红树林、保护深圳生态环境的行列。
“观鸟可以给社会公众一张通往大自然剧场的永久门票。”这是深圳市观鸟协会对于自身责任的诗意描述。爱护生态,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循此也可以说,生态是那张通往我们幸福的永久门票。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南迁候鸟先头部队已抵达横沙岛 绿色建筑,改变城市生态 3万余候鸟青海湖欢歌迎客 大批夏候鸟飞抵黄河三角洲 繁殖量将超200万只 万只候鸟恋草海 拯救草原候鸟行动计划通过 江西建首个人工驯养候鸟基地 拉萨成为候鸟越冬的“天堂” 《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联合保护公约》签署通过 候鸟向南归 中国北方最大候鸟迁徙通道内蒙古赤峰市“鹤歌雁舞” 非洲干旱导致珍稀候鸟减少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