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海洋生物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技术

    [内容预览]

    | 2009/8/2 23:46:41
           1.海水养殖优良品种选育和苗种繁育技术   本着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十五期间,应重点就海水养殖优良品种选育和苗种繁育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包括海水养殖新品种培育、养殖品种生殖发育和生长调控、海洋天然产物生源材料的大规模培养等10项重要技术进行研究。在这10项技术中又以海水养殖新品种

    [阅读全文]

  • PNAS:中美合作阐释东亚及北美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

    [内容预览]

    | 2009/8/2 23:09:24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方精云院士研究团队与美国新墨西哥大学James Brown教授合作,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他们在物种多样性分布规律的机制性解释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 物种数量(或物种多样性)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变化趋势是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生态特征之一,对其规律和机制的探讨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达尔文时期。最近20年,随着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问

    [阅读全文]

  • 北京酝酿地铁内“捕风”发电 创意已经立项

    [内容预览]

    | 2009/7/31 10:17:06
    如果你乘坐过地铁,想必不会忘记地铁进站时那股呼啸而过的风。在北京就有这么一群人,正在进行着关于捕捉地铁风的试验,这些被忽视的风将可能通过设备转化为电能,满足地铁站内的用电需求。这个听起来天马行空的创意让人意识到,城市里还有很多没被发掘的能源。  创意的提出者是一位年近五十的北京人钟衍,他目前是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是一家专业从事节能环保服务的企业。一次他驾车远行,突然被高速公路边绿

    [阅读全文]

  • 我国二氧化碳共聚物研究创七项世界第一

    [内容预览]

    | 2009/7/29 11:49:30
    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获悉,该所历时8年研究并通过与企业合作,突破了二氧化碳共聚物研究中的系列技术关键,创造了该研究领域的7项世界第一。   这七项第一分别是:在内蒙古建成世界上第一条也是规模最大年产3000吨二氧化碳共聚物生产线;首次在世界上将二氧化碳的玻璃化温度提高到-10℃—120℃,使用温度提高到70℃,大幅拓展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应用范围;率先在世界上开拓出数均分子量超过15万,重均分子量超过1

    [阅读全文]

  • 我国高精度数字土壤构建取得阶段性进展

    [内容预览]

    | 2009/7/29 7:44:40
    记者7月24日从科技部在北京举行的科技基础性工作研讨会上了解到,2006年启动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全国1∶5万土壤图籍编撰与高精度数字土壤构建”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已完成全国1100多个县的高精度数字土壤建设,建立的1∶5万大比例尺土壤图籍覆盖全国半数地区。预计到2012年,我国高精度数字土壤建设将可覆盖全国80%的国土。 土壤是生命元素循环的基础,数字土壤是现代社会进行科学研

    [阅读全文]

  • 由太阳能电池板制成 环保节能凉亭亮相上海

    [内容预览]

    | 2009/7/28 23:19:26
         7月27日在上海市广中路拍摄的新型休闲凉亭。这组凉亭的顶部由太阳能电池板制成,能为凉亭及周围绿地的照明设施提供电能。新华社发(朱岚摄)

    [阅读全文]

  • 科学家在长江源开展高原鱼类野外科考

    [内容预览]

    | 2009/7/28 23:12:59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毅峰对刚打捞上来的高原鱼进行讲解(7月26日摄)。7月底、8月初,由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青海省农牧厅等组织的“长江源区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考察”,在青海长江源地区展开。青藏高原水域拥有高原鳅、裂腹鱼等特种鱼类,我国科学界对此已经开展了数十年的深入研究。高原鱼类是我国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对它们的

    [阅读全文]

  • 淡化海水“让水于民”

    [内容预览]

    | 2009/7/26 18:55:36
    “海水可以淡化为纯净水饮用,作为耗水大户的电厂不仅还水于民,每年节约淡水160多万吨,还实现了污水‘零排放’,真了不起。”青岛市民李先生在参观大唐黄岛发电厂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近日,大唐集团在黄岛发电厂启动第三届企业开放日活动,邀请大中专院校学生和社会各界代表200多人走进大唐,近距离地了解电厂如何清洁生产。这一天,分布于山东、云南、内蒙古等地的大唐集团10家电厂同时向社会开放。   海水淡

    [阅读全文]

  • 国产卫星遥感技术摸清毛乌素沙地“绿色家底”

    [内容预览]

    | 2009/7/23 8:44:54
    一项新的技术被运用到了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和可再生资源生物质总量的监测,以期通过国产卫星数据摸清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生物质的可再生资源的家底。 这个由中国科学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治沙科学研究所及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联合实施的“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灌木参数遥感星地同步观测联合实验”项目已经进行了两年多。 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

    [阅读全文]

  • 生物循环新技术处理居民生活污水

    [内容预览]

    | 2009/7/22 12:14:43
    由江南大学与无锡金鑫集团联合研制开发的“生活污水——生物处理循环回用装置”项目近日正式步入产业化阶段,首批应用点生活污水处理成功达到2级标准。据了解,此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项目,充分利用村庄地形优势、水塘及闲置地,通过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应用二元复合结构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无需城镇污水处理管网,降耗节本。专家们认为,这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突破了在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处理上的关键技术,不

    [阅读全文]

  • 生物循环法排污新技术

    [内容预览]

    | 2009/7/21 15:57:44
    由江南大学与无锡金鑫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科技日报承办的“生活污水——生物处理循环回用装置应用推广会”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  生活污水——生物处理循环回用装置,是江南大学与无锡金鑫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联合研究开发出的填补国内空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科技合作成果。该研究成果的创新在于运用现代微生物技术、污水处理技术、高新科技机械设备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菌种箱设计技术等多项技术集成,具有循环回用节水减

    [阅读全文]

  • 我国铜业创造金峰炉熔炼法节能高效

    [内容预览]

    | 2009/7/19 10:48:41
    由内蒙古赤峰市金峰铜业和山西垣曲华盛冶金公司合作自主研发的年产10万吨铜的铜熔炼炉运行1年,节煤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万吨、废渣中铜回收率提高0.5%、增效9056万元。6月25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国成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该炉及熔炼工艺进行鉴定认为,这是全新的炉型,是一种高效的强化熔池熔炼新工艺,可称为金峰炉熔炼法。   金峰炉炉体结构独特,易于操作,造价低,汲取了国内外先进炉型的优点,金

    [阅读全文]

  • “大洋一号”今起执行第二次环球科考

    [内容预览]

    | 2009/7/19 10:44:28
    本报广州7月18日电(记者向杰)我国大洋科考标志性考察船——“大洋一号”,今天从广州长洲码头出发,继2005年首次环球科考后,开绐了第二次环球远洋科考的征程。   据了解,“大洋一号”此次执行的是21航次计划,航程约3.5万海里,分为8个航段,预定2010年5月31日返回青岛,历时大约318天。调查区域涉及三大洋,期间将停靠密克罗尼西亚、厄瓜多尔、南非和毛里求斯。共有来自国内外33家科研院所的30

    [阅读全文]

  • 一种即热式无声超导暖气片问世

    [内容预览]

    | 2009/7/18 8:48:21
    在这个采暖季节中,一种“静音高速超导暖气片”风靡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是济南东方龙公司继发明超导技术和第二代免真空无压采暖技术后的又一重大贡献。  这种“静音高速超导暖气片”是利用热管新技术研制而成,以一种独特的设计结构而达到高效、节能、耐用、静音的优越效果。它既适应水暖系统、超导系统、第二代免真空系统的使用,而且还可以与太阳能热水器联通使用的高效节能产品。    它适用于任何能源系统,不限采暖

    [阅读全文]

  • 中美共投1500万美元成立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内容预览]

    | 2009/7/17 14:23:33
    中国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和美国能源部7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发布会。科技部部长万钢、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和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共同宣布成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据介绍,为落实今年4月初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伦敦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刘延东于4月中旬访问美国,与朱棣文一致同意在能源科技等双方感兴趣的领域共建中美联合研究中心。两国政府成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

    [阅读全文]

  • 气象预警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启动

    [内容预览]

    | 2009/7/17 14:22:38
    中国气象局7月16日正式启动气象预警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并与国内10多家网络媒体签订《气象预警信息共享服务合作协议》,共建气象预警信息联动播发机制,公众将能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媒体获得由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及时、准确、权威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天气资讯。 签约仪式现场,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与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10多家国内网络媒体签署公共气象服务合作协议,共同构建气象预警信息联动播发机制。

    [阅读全文]

  • 我国研制成功高效环保蓄电池

    [内容预览]

    | 2009/7/17 9:28:18
    记者今天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效环保蓄电池——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已无故障、连续运行两年,累计运行时间超过17500小时,实现充/放电循环4500次以上,而且电池模块的能量转化效率未见任何衰减。这表明该电池具有优异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为其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电池是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华民研究员带领的研究组研发的。据张华民介绍,他们于 2006年、2008年分

    [阅读全文]

  • 秸秆沼气全新发酵技术

    [内容预览]

    | 2009/7/17 9:27:14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环保所以“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为依托,优化集成了“秸秆一体化两相厌氧发酵”工艺技术。他们已在天津静海县四党口村建立了一座1200立方米大型发酵罐的集中供气示范工程,产气率比一般沼气发酵罐高20%;年产沼气54万立方米,能满足1000户农民作饭所用;一年可以消化2000吨青贮秸秆。该技术前不久通过了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项技术解决了秸秆沼气发酵的难题,拓宽了沼气发酵原

    [阅读全文]

  • 一种免真空高效节能电暖器在济南诞生

    [内容预览]

    | 2009/7/16 13:50:42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济南东方龙公司在静音超导电暖器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免真空高效节能电暖器。这是一种不需要抽真空,加上一种适量的高分子介质,用低功率的加热器加热,就可以达到高温高效,速热,无噪音,而不需要维护的新型高倍节能电暖器。    一个普通的油汀电暖器一般需要2000~2800瓦之间,同时需要在电暖器腔体中加满导热油,这种电暖器已经在市场上流行了几十年。但是由于耗电量太大,成本较高,升温速度慢,

    [阅读全文]

  • 三江源头科考获重要成果

    [内容预览]

    | 2009/7/16 10:17:46
    本报西宁7月15日电 记者陈沸宇、郅振璞报道:7月14日,三江源头科学考察成果在青海西宁通过了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评审委员会认为该成果达到了同类科研成果的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通过《三江源头科学考察成果》的评审,并建议尽快按程序上报科学考察成果,充分利用该成果开展三江源地理、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发源于本国国土上的大河长度及源头地理坐标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地理信息数据。国内外各界人士曾对

    [阅读全文]

203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