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纳米技术将应用于环境能源及人力健康领域
[内容预览]
| 2009/9/7 8:33:15中新社兰州九月五日电 “中国纳米的质量和数量都不错,目前中国在纳米技术方面准备应用到环境、能源、药物及人力健康等领域。未来十到十五年,纳米将会对环境污染、水资源污染起到积极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解思深说。五日,中德纳米技术及纳米标准化前沿论坛在兰州举行,纳米材料国际委员会前主席H.Hahn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伊万诺夫、美国化学学会《ACS NANO》主编Paul We[阅读全文]
-
煤矿瓦斯治理利用纳入“十二五”国家主体计划
[内容预览]
| 2009/9/4 22:55:259月3日,科技部党组成员张景安在南昌召开的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会议上表示,煤矿瓦斯治理利用的科技创新工作将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到“十二五”国家主体科技计划中,并将制订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的科技专项规划,争取到“十二五”末期实现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张景安说,国家将继续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利用科技创新工作,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一要尽快建立由科研机构、高校和重点企业组成的相关产业技术创新战[阅读全文]
-
提高专业检测技术 完善船舶压载水管理
[内容预览]
| 2009/9/2 14:16:29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航运业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被广泛认同。但同时,航运业的快速发展,也使船舶压载水的“生物污染”问题日渐显现,且有全球蔓延趋势。大量研究证实,船舶压载水是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载体。据IMO估计,每年世界船队约带着100亿吨压载水周游世界。大约7000至10000种不同的有潜在危害的海洋微生物、植物及动物每天在全球“旅行”,这必将带来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进而造成对经[阅读全文]
-
我国成功研发荒漠藻人工结皮工程化技术
[内容预览]
| 2009/9/2 10:33:09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如何防治荒漠化。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在前期土壤藻类研究的基础上,经过8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荒漠藻人工结皮技术,并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高科农业集团公司和内蒙古高林生物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发展出荒漠藻人工结皮工程化应用技术,为防治荒漠化开辟了新路径。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四家[阅读全文]
-
哈密石油基地技术节水省下数十万元
[内容预览]
| 2009/9/2 8:32:03绿地面积虽然增加了9.4万平方米,但是吐哈油田哈密石油基地今年前7个月的绿化用水量却减少了44万立方米。8月25日,负责绿化工作的哈密物业管理公司园林绿化中心主任孙兆祜告诉记者,这是推广应用系列节水新技术带来的变化。 新疆哈密石油基地是吐哈油田数万员工家属的生活基地。在持续推进的绿化美化工作中,基地绿地面积不断增加。据园林绿化中心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哈密石油基地绿化面[阅读全文]
-
北京探索生物能源新形式 未来地里"种"石油
[内容预览]
| 2009/8/27 10:15:24芦竹 荻 柳枝稷 能源危机的今天,人们期盼能找到一种“能源植物”,春播绿草,秋收石油……现在这个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北京正在实验种植纤维素类草本能源植物(简称能源草),探索获取生物质能源的新形式。”近日,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左海涛博士,畅谈了能源[阅读全文]
-
科学家发明雾水收集器有望解决水荒问题
[内容预览]
| 2009/8/23 15:49:19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3日消息,据《每日电讯报》报道,世界各地热气冲天的一些社区正在利用“捕雾网”收集雾气,用这种方法每天可收集数百加仑的水。专家表示,这种装置用多孔的农业塑料网制成,类似于排球网,可以捕捉雾里的水珠,该装置将是解决供水不足这个普遍问题的一种有效办法。 一张长13英尺(3.96 米),宽33英尺(10.06米)的网,每天可收集66加仑(249.84 升)的水,这足够一家人使用[阅读全文]
-
长沙造出全球首座可持续建筑 每小时能换气三次
[内容预览]
| 2009/8/23 8:24:18中新社长沙八月二十二日电 全球首座可持续建筑二十二日在长沙正式建成亮相,这栋被称作会呼吸的最洁净建筑,一天内可建三层楼,没有任何建筑垃圾,每小时还能换气三次,比五星级酒店还多一倍。坐落于长沙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内的这座可持续建筑高三层,总建筑面积约五百四十平方米。墙体由数百个在工厂制造的钢部件组成,墙体、屋顶采用一百七十毫米聚合发泡材料保温,窗户采用三层玻璃塑框窗,设有自动窗外遮阳和自动窗内隔热。其通[阅读全文]
-
中澳联手开发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
[内容预览]
| 2009/8/22 8:13:44新华社堪培拉8月20日电(记者 曹扬)中国天津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一项有望大幅提高太阳能电池电热联供效能的合作项目20日在澳首都堪培拉启动。这是两校在清洁能源领域合作的又一个研究项目。 太阳能可用于发电和发热,但太阳能电池在蓄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能若不及时排除,将大大影响电池的供电效能。此前,两校通过一个为期两年半的合作项目,率先采用液体浸入技术,通过将太阳能电池直接浸没[阅读全文]
-
广州吉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开发新一代秸秆气化炉
[内容预览]
| 2009/8/20 18:14:28在当今国际能源需求十分严峻的前提下,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能源的消耗逐年不断的剧增,资源的利用率极低。城市的环境污染、森林植被的持续退化,时刻在敲响我们的警钟,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当今社会要迫切解决的重大课题。 直接燃烧秸秆,烟熏火燎,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炊事习惯,用上方便、快捷、节能环保的清洁燃气,全方位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将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阅读全文]
-
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国不能再错失机会
[内容预览]
| 2009/8/20 6:52:54一面玻璃幕墙、一席玻璃屋顶就是一座座发电站!这是记者日前随全国人大常委会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专题调研组在武汉日新科技光伏工业园看到的情景。 幕墙上那一组组单晶硅光伏板、屋顶、门窗上那一块块薄膜中空太阳能光伏玻璃构成了这个目前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项目。武汉日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进明告诉调研组,他们承担的项目总功率1.2兆瓦,年发电量160万度[阅读全文]
-
东方龙一举攻克太阳能高温集热最后难关
[内容预览]
| 2009/8/19 14:07:50东方龙公司自2008年成功地研制《定焦可调热管式太阳能锅炉》后,为使该技术更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对新能源的需要,东方龙公司太阳能专家组丁建东、张迎胜、吴永鑫、王胜伟、赵敏等人重新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规划、审核和改进。特派专家吴永鑫、张迎胜等人组建太阳能攻关小组赴胶州对特大型太阳能聚光装置进行施工和测试。在胶州青岛圣火金属制品厂刘总和张经理的大力协助下,经过两个多月的研制,终于攻克我国特大型太阳能可调聚光镜[阅读全文]
-
用二氧化碳治理水污染
[内容预览]
| 2009/8/17 11:58:39北京的“翠湖湿地”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国家级城市湿地之一,这里使用“集成水路污水处理技术”对进入湿地的污水进行治理,其重要原料是二氧化碳。 该项技术的发明人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许靖华。许靖华1927年出生,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地质系。他曾任国际沉积学会主席、国际海洋地质学委 员会主席、国际海洋学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理事、欧洲地球物理协会首任会长,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阅读全文]
-
我国农业发展可用低碳农业代替高碳农业
[内容预览]
| 2009/8/17 11:52:28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如今已成世人共识。不过,许多人仍只把“低碳经济”看成工业的发展方向,农业发展与此有关吗?在本周举行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统农业发展论坛上,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骆世明教授提出,我国农业的发展也应该用低碳农业取代高碳农业,而低碳农业就是生物多样性农业。 在骆世明看来,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刀耕火种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和工业化农业阶段。工业化农业过程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农田[阅读全文]
-
首个利用脱硫回收硫酸镁项目获成功
[内容预览]
| 2009/8/13 8:48:44CCIN记者昨日从济南市环保科研所获悉,国内首个能够回收硫酸镁的烟气脱硫项目,自今年7月14日在山东肥矿集团曹庄煤矿大封电厂建成开车以来,装置运行平稳,目前已通过清华大学及有关部门的初步验收。该项目的成功,将对国内硫酸镁回收产生重要促进作用。 据了解,该项目工艺技术是由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和济南市环保科研所共同开发的,项目被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示范工程,并获得山东省100万[阅读全文]
-
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推广
[内容预览]
| 2009/8/12 8:28:10科技部副部长 刘燕华 海洋的竞争,其实质就是海洋新技术与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三大差距制约海洋技术发展 经过[阅读全文]
-
我专家首次定义“可燃冰”成矿带上界面
[内容预览]
| 2009/8/12 7:38:35本报讯(记者王建高 通讯员刘洋)8月3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宣布,该所栾锡武研究员根据大洋钻探资料和鄂霍次克海实际调查资料,在系统论述地球深度生命现象、地壳中的甲烷起源、甲烷地球化学过程等基础上提出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带的上界面为硫酸盐还原—甲烷厌氧氧化界面。这是首次对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带的上界面进行明确定义。 栾锡武指出,这一界面一般存在于海底以下几十米至上百米,通常情况下不可能用传统重[阅读全文]
-
以“铅氧”代“铅酸” 既节能又环保
[内容预览]
| 2009/8/12 7:37:13本报讯(卢跃刚)一种全新的无酸蓄电池——铅氧蓄电池上月底在天津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各项指标均完全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这意味着延续一个半世纪的蓄电池历史被中国人改写。这种全新蓄电池有望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发明铅氧蓄电池的是兄弟俩——张西琮、张西玟,他们所领导的陕西中和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经历了长达6年、无数次挫折和失败之后,终于在蓄电池电解液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阅读全文]
-
净水除菌技术已经成熟
[内容预览]
| 2009/8/6 11:47:34近日,卫生部在民众安全用水方面进行了抽样检查,在净水器生产企业中,不合格的8种净水器生产企业均出现实验性菌类总数不达标的情况。同时,在桶装水方面,日前广东省工商局对省内销售的桶装水进行监测,抽查了省内4市94家饮用水专卖店所经销的桶装饮用水共120批次,经检验,不合格53批次,不合格率44.2%。针对居民用水质量问题,笔者从立升企业了解到,净水除菌问题,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问题,只是国内的部分企业使[阅读全文]
-
神农架兴建华中首个湿地气象观测站
[内容预览]
| 2009/8/3 23:37:20荆楚网消息(通讯员健力、晓庆)8月3日,笔者从神农架林区气象局获悉,华中地区首个湿地气象观测站—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在神农架林区启动建设。 神农架林区气象局办公室主任周建新介绍,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建在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是收集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气象数据资料。 多要素自动气象站主要用于测量降水、气温、风向、风速、气压等基本气象要素,具有显示、自动记录、超限报警和数据通讯等功能。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的[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