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研制成监控海洋溢油污染的紫外成像技术
[内容预览]
| 2009/11/8 22:53:59新华社上海11月8日电(记者 张建松)海洋溢油被称为海洋生态环境的“超级杀手”。随着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近海各类油污染事件呈上升趋势,有关部门正致力于加大海洋溢油污染的监控力度。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采用紫外成像技术,首次成功航摄到海洋溢油污染的紫外图像,验证了此项技术在可见盲紫外波段探测海洋溢[阅读全文]
-
我国攻克盐碱滩原土回填绿化技术世界性难题
[内容预览]
| 2009/11/6 10:41:07中广网启东11月5日消息 记者今天(5日)从国家林业局在江苏启东召开的沿海防护林——盐碱滩涂地综合改良与植被构建技术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已攻克盐碱滩原土回填绿化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经过多年在天津滨海新区、山东东营市、江苏启东市等滨海地区盐碱滩地上绿化工程实践证明:这一技术可使滨海盐碱滩地土壤含盐量可快速降至0.3%以下,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据了解,当前我国沿海地区的盐碱滩涂据不完全[阅读全文]
-
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效果好
[内容预览]
| 2009/11/5 10:56:44我国首个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试验示范项目自去年北京奥运会前在华能北京热电厂投运以来,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运行稳定可靠,二氧化碳回收率大于85%,二氧化碳纯度达到99.9%,日产最高达到9吨,累计捕集二氧化碳1900余吨,全部再利用。 据介绍,该项目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在华能北京热电厂投资建设,采用华能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由西安热工研究院开发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该项目也是我国和澳大利亚两国[阅读全文]
-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发明"仿真灌木"治沙新技术
[内容预览]
| 2009/11/2 16:18:19记者从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了解到,经过五年的科研攻关,这个所发明的“仿真灌木”治沙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局专利认定,并正式应用于治沙实践,从而为我国治沙和荒漠化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所长王继和研究员介绍,从2004年开始,该所组织科研人员成立科研攻关团队,根据生物固沙的原理,模拟沙漠中油蒿、梭梭[阅读全文]
-
低碳排放等技术将成上海世博会科技亮点
[内容预览]
| 2009/11/2 15:34:13记者30日从科技部了解到,低碳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等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主要的科技亮点。 科技部计划司副司长秦勇介绍说,世博科技专项行动共安排科研开发课题232项,集中了中央、地方共7亿多元的资金投入,目前已取得了1000多项科技成果,并已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在能源方面,主要突出绿色世博和低碳世博的理念,重点开展清洁能源技术的科[阅读全文]
-
LED植物生长灯为育苗定制光照 市场前景超2000亿
[内容预览]
| 2009/10/31 9:59:53光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南京农业大学近日研发成功了阳光的替代品——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植物生长灯,这种灯可以为不同植物、不同植物的不同生长期量身定制光照。 据南农大课题组的测算, 如果在植物工厂化育苗中采用LED替代传统电光源,其一次性总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为不同植物量身定制光照 南农大教授徐志刚博士介绍,他们承担了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中的“半导体照[阅读全文]
-
第26次南极科考:我国科学家将开启气候"黑匣子"
[内容预览]
| 2009/10/27 20:37:08我国第26次南极科考将在冰穹A进行什么研究?昨天,在上海科技馆等主办的上海科普大讲坛上,中、美两国的5位极地科学家为公众介绍了极地科考的进展。记者从讲坛上了解到,全球气候变暖对极地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冰芯研究,能让人类探知地球气候变化的历史,因此已成为极地科考的一个热点。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孙波透露,我国计划在未来5到10年内,获取3100米深度的南极冰芯,[阅读全文]
-
我国研发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获实质性进展
[内容预览]
| 2009/10/26 21:53:37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系统(GRAPES全球数值预报系统)取得实质性进展,已经具有较好的预报水平,对影响我国主要天气系统的预报能力进一步提高。目前,该系统的可用预报时效已达到6天。 据悉,数值天气预报是在当代大气科学与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天气预报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气象预报的基础,对于预报精度、时效与内容的改进起着关键作用。我国自主研发的GRAPES全球数值预报系统[阅读全文]
-
微滤成膜技术
[内容预览]
| 2009/10/26 13:17:47水源污染是当今世界范围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尤其是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工业污水排放引起的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问题。水中藻类也影响着给水处理效果,一些藻类(如蓝藻)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藻毒素,严重威胁人畜健康。某些藻毒素可引起慢性病(如肝炎),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我国自2007年7月1日开始执行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后,规定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而且我国现阶段的[阅读全文]
-
华东理工开发二氧化碳绿色化工产业链
[内容预览]
| 2009/10/26 9:08:08本报上海10月24日电(记者曹继军)为“发烧”地球开出一剂“清凉”药方,华东理工大学田恒水教授等最近提出了二氧化碳绿色高新精细化工产业链,变排为宝,对二氧化碳进行资源化利用。 由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其实,二氧化碳并不只是“坏东西”,它也可以作为多种化工产品的原料,进行资源化利用。 田恒水教授等开发的二氧化碳绿色高新精细化工产业链,每利用一吨二氧化[阅读全文]
-
植物工厂长啥样?
[内容预览]
| 2009/10/23 9:06:20■ 新闻缘起 日前,国内第一例以智能控制为核心的植物工厂由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率先研发成功,并在长春农博园投入运行。该植物工厂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设施农业高技术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植物工厂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将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植物工厂是国际上公认的设施农业最高级发展阶段,是一种技术高度密集、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全新生产方式。目前,仅有日本、美[阅读全文]
-
纳米技术让废机油变清洁能源
[内容预览]
| 2009/10/22 18:08:21哈尔滨市每年产生20万吨废机油。如今,哈尔滨金武石化的综合利用技术,可将这些废机油循环再利用,变成质量达国家标准的燃料油及液化石油气。昨天,在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这个项目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 据了解,我国目前对石化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主要途径是:废蜡油、废尾油做一般烧火油,废机油倾倒入排水系统中,实际利用率不足25%,且对环境造成污染。据金武石化总经理石[阅读全文]
-
中国科学家人造黑洞 可让太阳能高效发电
[内容预览]
| 2009/10/22 10:08:48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近日报道,两名中国科学家首次制造出可以吸收周围光线的人造电磁“黑洞”。这个黑洞目前在微波频率下工作,它可以吸收难以收集的散射阳光,让太阳能高效地转化为电能。 新理论提供设计方案 今年年初,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的伊维根·纳瑞马诺维和亚历山大·基尔迪谢维发表论文提出,模拟宇宙黑洞的性质,制造人造黑洞。宇宙黑洞的强引力能弯曲周围的时空,导致附近的任何物质或放射物沿着被扭曲的时空[阅读全文]
-
中国风能利用核心技术获突破
[内容预览]
| 2009/10/22 9:03:51风力发电机核心技术和设备大量从国外引进的局面有望被打破。 中国科协近日宣布,由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研制开发的中国风力机关键技术已获得重大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kW的垂直轴风力机已经研制生产,并将销往欧洲市场。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2008年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20万千瓦,是“十一五”规划任务的2倍多。2009年全国累计装机容量预计可达20[阅读全文]
-
上海研制成功大容量钠硫储能电池
[内容预览]
| 2009/10/21 7:44:08据新华社上海10月20日电(记者张建松)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上海市电力公司经过多年合作,日前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容量为650Ah的钠硫储能单体电池,使我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大容量钠硫单体电池核心技术的国家。 钠硫电池,是一种以金属钠为负极、硫为正极、陶瓷管为电解质隔膜的二次电池。在一定的工作温度下,钠离子透过电解质隔膜与硫之间发生可逆反应,形成能量的释放和储存。由于[阅读全文]
-
东北农村住宅低碳集成技术应用大有可为
[内容预览]
| 2009/10/19 20:39:57近年来,我国东北寒冷地区研究开发出的苯板、稻草板、稻草砖等节能材料已在农村节能住房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并不断规范化和完善,现已应用到双层建筑和不同框架结构的农村建筑中。目前,草砖节能住宅建筑技术已在黑龙江大庆市林甸县、吉林白山市、辽宁本溪市南芬区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广示范,其中,大庆市林甸县三合乡胜利村节能住宅已建409户,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我国东北地区应用推广草砖节能住宅建筑技术具有重要[阅读全文]
-
中国南极科考专家:正尝试以南极冰还原南极历史
[内容预览]
| 2009/10/19 7:11:53中新社上海10月17日电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所长董兆乾今天在此间透露,南极科考专家正尝试在南极冰盖最高点获取一条厚度超过三千米的冰芯,还原南极一百二十万年的所有气候和环境变化数据。 据介绍,在南极的任何一个地方,雪会分不同的层次,浅色的是夏天的降雪,深色的是冬天的降雪。南极科考队通过特殊器材,深钻至地底,提取一定长度[阅读全文]
-
利用数字方法研究城市环境问题
[内容预览]
| 2009/10/18 7:44:05本报讯(记者 张建琛)10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厦门听取了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工作汇报时指出,要利用数字方法研究城市环境问题。 路甬祥指出,中国近几十年来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环境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系统的思考,涉及到很多学科,综合集成当今国际前沿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的[阅读全文]
-
我国首创油田废水处理及废弃物应用新技术
[内容预览]
| 2009/10/18 7:22:55近日,我国油田废水处理及废弃物应用领域的研究有了新进展。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丕新课题组与吉林申大建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在国内首创出油田用废水处理剂及废弃物高值化应用新技术,并通过了吉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组认为,该技术工艺合理,技术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居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我国油田已进入石油开采的中后期,从地下采出的原油含水量逐[阅读全文]
-
新方法有效治理海洋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内容预览]
| 2009/10/17 10:30:45小周圈点 海洋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性传播及赤潮已被世界环保基金会认定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威胁中的两个。船舶压载水是造成地域隔离水体间有害生物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每年全球船舶携带的压载水有100亿吨,平均每立方米压载水中有浮游动植1.1亿个。 大连海事大学杨宪立、白敏冬等采用强电场放电方法把空气中氧气和压载水加工成羟自由基溶液,对压载水中的海藻进行灭活处理,能有效杀死藻类。该方法符合绿色化学原则及高级氧化[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