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我国应加强地学高温高压研究

    [内容预览]

    | 2008/7/3 9:34:11
    本报讯(记者游雪晴)汶川地震让人们了解地球内部运动规律的欲望再一次高涨。日前,地学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近50名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专家一致认为应加强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金振民院士介绍说,当今地球科学面临五项主要任务:探索地球形成与演化规律;利用地球资源;减轻自然灾害(如地震等);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前三项任务都与高温高压实验的地

    [阅读全文]

  • 抗震救灾中十大科学技术详解

    [内容预览]

    | 2008/7/1 23:46:36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许多创新科技成果及其相应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震救灾做出了重要贡献。近期出版的中国科协学术会刊《科技导报》刊文介绍了抗震救灾中的十大科学技术,它们包括:海事卫星电话、卫星遥感与卫星导航设备、生命探测仪、野战医院、搜救犬、遥感技术和航空遥感飞机、直升机、搜救工具、爆破技术和心理危机干预。 海事卫星电话:海事卫星电话不需要地面通信设备,只需要一个笔记本大小的终端

    [阅读全文]

  • 中国首个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成立

    [内容预览]

    | 2008/6/30 9:34:01
    中国首个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月29日在吉林大学揭牌。 据了解,该重点实验室由古生物学、古环境与化石能源、生物考古学和古DNA等4个研究室和1个综合技术室组成,不仅是吉林大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考古学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实验室,也是这所学校在地学、生物学以及考古学领域首次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尝试。 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地学部名誉主任李廷栋认为,进入

    [阅读全文]

  • 餐厨垃圾“变身”生物饲料

    [内容预览]

    | 2008/6/30 8:58:18
    本报讯(记者王淑芬)脏兮兮的餐厨垃圾经一系列的工艺技术,变成了“干干净净”的复合生物蛋白原料。6月27日,由宁波开诚生态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发的这一“餐厨剩余物复合生物蛋白原料生产技术”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以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教授单安山为首的饲料领域权威专家,一致认为,这一项目在设备和工艺上具有明显创新,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餐厨剩余物,我们俗称餐厨垃圾或泔汁,它是城市垃圾

    [阅读全文]

  • 突破全球化夹缝寻求可持续发展

    [内容预览]

    | 2008/6/24 8:32:55
    本报讯(记者张晶)6月6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知识产权出版社、云南财经大学共同举办的“全球化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多位专家围绕“全球分工与价值链”、“全球就业、贫困、失业和国际财富分配”、“比较优势和全球贸易,产业发展战略和在价值链中升级”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随着全球化的进行,世界的贫困与不平等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不断恶化的趋势。”英

    [阅读全文]

  • 百万“大军”的绿色战役

    [内容预览]

    | 2008/6/22 2:58:38
    图为螳螂正在聚精会神地抓虫。本报记者王 嘉摄  □本报记者彭 燮/文  你能想象180万名“战士”集合在一起的宏大场面吗?事实上,由于“战士们”平均身高不足0.5厘米,这支庞大的部队总共只占据了82个半米见方的小笼子。  6月20日11时,百万“大军”出发的时刻到了。北京顺义区安利隆山庄的工人们抱起笼子,来到果树下、麦田旁,用刀把笼子的一边割开。很快,它们陆续冲出笼子、奔赴战场,向敌人冲去。  不

    [阅读全文]

  • 西工大稀土电机助力“风云三号”

    [内容预览]

    | 2008/6/22 2:47:58
    本报讯 (记者刘振)今年5月27日,我国新一代的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由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你知道吗,“风云三号”上的一个关键部件,是由西北工业大学研制成功的。  5月27日11时02分,风云三号01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0分钟后,卫星进入太阳同步轨道,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窦满峰、刘卫国、罗兵等人研制的双余度稀土永磁电机

    [阅读全文]

  • 秸秆利用要采取不同模式

    [内容预览]

    | 2008/6/21 9:56:58
    本报北京6月19日电 夏收刚过,田间地头,道路两旁,到处堆放着“没用的”农作物秸秆。这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孟庆翔教授前几天在华北地区农村调研时看到的情景。今天,在中国资源利用协会举办的秸秆综合利用高层研讨会上,孟庆翔疾呼:“让流浪秸秆回家。”   孟庆翔认为,秸秆利用应该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模式。一是在粮食主产区应与优势农产品布局相结合,重点发展秸秆饲料、以牲畜粪便的形式过腹还田技

    [阅读全文]

  • 清华大学又一环保高新项目落户盐城

    [内容预览]

    | 2008/6/20 8:51:30
    人民网6月19日电 (记者唐旭)日前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清华大学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BOD快速测定仪将落户盐城,该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支持。技术负责人王建龙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及生物传感器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阅读全文]

  • 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项目在云南启动

    [内容预览]

    | 2008/6/20 8:45:23
    新华网昆明6月19日电(记者陈瑜 关桂峰)由联合国发展规划署负责,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农业部联合组织实施的“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项目日前在云南启动。  据云南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透露,该项目旨在开发一个基于农村社区的、可推广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管理模式,在云南、四川、新疆三省区6个多样性生态点进行测试,并制定社区农业生物多样性概况和行动计划,以保护那些对农民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但又不断减少的物

    [阅读全文]

  • 新热法磷酸生产技术节能减排一举多得

    [内容预览]

    | 2008/6/20 8:29:03
    本报讯 一种被称为“高效利用反应热副产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生产技术”的新发明,与传统热法磷酸生产技术比较,节能、降耗一举多得。日前,被云南省评为2007年度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云南省化工研究院针对热法磷酸生产技术的现状,历时12年,发明了一整套利用自然空气燃烧黄磷来回收反应热副产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生产技术。并研发了该技术的关键设备:特种燃磷塔。该项技术有六大优势:第一,实现了热能回收与利用,

    [阅读全文]

  • 武汉科技学院新技术让印染废水回收率达90%

    [内容预览]

    | 2008/6/19 11:04:51
    前不久,青岛一家印染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到武汉科技学院环境科学研究所,请他们去帮助企业解决高温有色印染水的回收利用难题。  武汉科技学院副院长曾庆福感慨地说,慕名而来的企业看中的就是他们的科研“秘籍”――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这项盯住印染行业高能耗、高污染关键环节的崭新技术,正赢得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3年前,当武汉科技学院的科技人员带着成果走进上海沪邦印染集团时,厂方还半信半疑。一年后,沪

    [阅读全文]

  • 生物胺检测分析国家标准发布

    [内容预览]

    | 2008/6/18 13:55:25
    6月1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科技部共同召开了国家标准《水质组胺等五种生物胺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21970-2008)发布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平均和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5月23日,科技部接到四川省环境监测中心提出的水中生物胺快速检测的紧急援助后,立即组织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阅读全文]

  • 生态学家夏汉平:灾区生态恢复宜推广香根草技术

    [内容预览]

    | 2008/6/18 13:47:56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生态学家夏汉平建议说,在四川地震灾区可推广香根草技术。 据介绍,汶川地震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破坏。由于受灾地区位于岷山—横断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非常敏感的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而且受灾面积巨大,重灾区就达10万平方公里,因此地震很可能严重损害了灾区的生态系统。目前,灾后重建,包括生态恢复的工作即将展开。因此建议

    [阅读全文]

  • 我著名考古学家复原:世界上最早的鸟和花

    [内容预览]

    | 2008/6/18 13:20:50
      图为中华龙鸟复原图      6月17日,世界上最早的鸟和花在中国专家的手中“复活”。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首席教授、刑事相貌学专家、痕迹考古学家赵成文在辽宁省朝阳市公布了他的复原图。   新华社发  图为中华古果复原图。    新华社发&n

    [阅读全文]

  • 国际草地与草原大会将在我国举办

    [内容预览]

    | 2008/6/17 8:33:08
    本报呼和浩特6月16日电 今天,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披露,4年一次的国际草地大会和国际草原大会将于6月29日—7月5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这也是两个大会首次在亚洲召开。   国际草地大会和国际草原大会是目前世界草业界最有影响的两个国际性学术会议组织,每4年举行一次会议,国际草地大会已召开了20届,国际草原大会已召开了7届。上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申办国际草地大会。进入21世纪,在国务院的关怀和中国

    [阅读全文]

  • 餐饮油烟污染控制:技术仍待突破

    [内容预览]

    | 2008/6/16 9:31:54
    北京市环保局日前透露,全市所有餐馆必须于6月底前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油烟排放不能达标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要停业整改。 李坚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说起解决油烟困扰,可能很多人马上想到抽油烟机。其实,油烟污染无法一“抽”了之,排放到空气中依然会带来很多危害。 油烟的存在状态既有悬浮态的颗粒物(TSP),又有气态的有机物。污染物总数可达200余种。已开展的对饮食油烟毒性

    [阅读全文]

  • 阻隔防爆技术安全环保节能

    [内容预览]

    | 2008/6/16 8:45:36
    新华社上海6月15日电 据15日召开的HAN阻隔防爆技术应用现状评审会传出的最新信息,作为中国安全生产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先进技术,HAN阻隔防爆技术已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得到推广应用,1500多座在人口密集区的加油(气)站采用了此项技术,在安全防爆、环保节能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旭光等专家表示,上海华篷防爆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HAN阻隔防爆技术

    [阅读全文]

  • 我建成全球第一个“数字海洋”原型系统

    [内容预览]

    | 2008/6/13 9:20:30
    本报讯 全球第一个四维度“数字海洋”原型系统目前由我科学家建成,这是我国自2006年正式实施“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构建以来在此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记者日前在首届中国“数字海洋”论坛上亲眼见到了该领域研究专家、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石绥祥所做的演示。只见电脑屏幕上呈现着一个地球的立体图,他将鼠标放在蓝色海洋上的任意一点,该点所代表区域的一系列海洋参数、包括音像视频均能调取出来;不仅如此,当他

    [阅读全文]

  • 四川在废墟中重建美好新家园(下)

    [内容预览]

    | 2008/6/11 8:24:07
    “我们对灾后重建,发展中国西部经济充满了极大的信心!”   日前,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灾难发生后仅20来天,被四川省和成都市确定的一个“创百亿”工业项目——成都神钢工程机械项目,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了,它是地震后成都恢复投资信心,发展经济的又一重头戏,也标志着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四川省培育的“千亿产业园区”进入灾后重建发展的新阶段。   神钢工程机械项目总投资34亿元,到2010年末,即可实

    [阅读全文]

203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