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都江堰发现垂危野生大熊猫 抢救6天6夜暂时脱离危险

    [内容预览]

    | 2012/5/8 22:28:34
     4月25日,熊猫基地救护小组为“龙龙”检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供图)     上个月,都江堰龙池长河坝发现的一只生命垂危的野生大熊猫,被送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接受检查和救治。在救治期间,这只年龄20岁左右的雄性大熊猫曾两次休克。经过基地医护人员6天6夜的抢救,终于将它从死亡边缘拉回来。大家给它取名“龙龙”。   &n

    [阅读全文]

  • 万条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中华胭脂鱼放流长江

    [内容预览]

    | 2012/5/8 6:52:03
    东方网5月7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昨日上午,保护珍稀水生生物公益活动在崇明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举行,市民在放流中华胭脂鱼鱼苗。  前来参加放流活动的皆为网上报名的市民代表,其中绝大多数还是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当日,万余尾国家二级保护物种胭脂鱼全部由市民代表放流入海。  此外,占地84亩的崇明中华鲟保护基地有望今年年底动工。

    [阅读全文]

  • 西藏藏羚羊种群数量增至近17万只

    [内容预览]

    | 2012/5/8 6:50:53
    近日从国家林业局获悉,西藏藏羚羊种群数量已由1995年的5万至7万只增长到现在的近17万只。  西藏自治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自1991年成立以来,为西藏地区的藏羚羊种群保护工作及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多年来,协会争取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直接投资4亿多元,先后协助制定了《森林法实施办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实施办法》、《西藏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造

    [阅读全文]

  • 可可西里视频监控防盗猎

    [内容预览]

    | 2012/5/8 6:49:23
    本报西宁5月7日电(记者卫庶)记者从可可西里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道梁五北大桥视频监控系统和索南达杰保护站视频监控系统,近日已全面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据悉,索南达杰保护站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用于监控可可西里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内受救护的各类动物的行为、健康状况和救护中心外各类动物的活动、数量、季节变化等,为野生动物救护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为防止不法分子从青藏公路进入保护区从

    [阅读全文]

  • 用科技力量 保护野外大熊猫

    [内容预览]

    | 2012/5/8 6:46:52
    春天的阳光穿透密林的枝叶,洒落在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左琳率领着佳能(中国)安防设备专家米山信之和林业保护区工作人员组成的7人考察小组深入蜂桶寨腹地,选定了大熊猫觅食的常态路径和地点。他们要合理布放监控摄像机,并使这些摄像机在复杂而严酷的密林中不间断地传输图像。上图 在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熊猫幼儿园里,“佳佳”和“能能”在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陈 颐摄  在保护区专家

    [阅读全文]

  • 云南创新特色杜鹃花种质资源

    [内容预览]

    | 2012/5/7 11:25:48
    本报讯(记者张雯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联合云南远益园林工程公司开展特色杜鹃花种质资源利用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了种质创新和技术突破。近日,该项目获2011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昆明植物所研究员张长芹介绍,云南有杜鹃花320种,种质资源丰富。但花卉产业一直以鲜切花为主,特色木本花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大多数国内杜鹃花品种源自国外,受制于国外育种公司,且引进成本高。 

    [阅读全文]

  • 湖南新发现两株极危野生绒毛皂荚

    [内容预览]

    | 2012/5/7 11:24:30
    夏天挂果时的绒毛皂荚新发现的绒毛皂荚树 本报讯(见习记者成舸 通讯员李孟翔)近日,在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次生林内,考察人员新发现了两株野生绒毛皂荚。这一发现使全世界已知现存的该野生物种数量增至四株。 据介绍,绒毛皂荚是豆科植物中较原始的种类,对植物分类系统研究有重要意义。但该物种自然更新能力很弱,人工繁殖种子成苗率较低,而且分布区极窄,属我国特有珍稀植物。 

    [阅读全文]

  • 拯救江豚 江豚数量少于大熊猫

    [内容预览]

    | 2012/5/6 4:12:22
    江豚与饲养员亲密接触。记者石一 摄  记者陶常宁  近期,湖南洞庭湖和江西鄱阳湖接连发生多起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伤亡事件,江豚的生存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关注。 今年4月20日,名为 “江豚之殇”的网络专题在某网上线,主办方通过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微公益等平台让更多网友参与到活动中来。昨日,该网站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从参加活动的12000多名网友中,征集了20名网友来到武汉白暨豚馆“探望”江豚。

    [阅读全文]

  •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滇金丝猴的“幸福家园”

    [内容预览]

    | 2012/5/5 3:41:37
     滇金丝猴在觅食 唐丽娜 摄郁郁葱葱的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唐丽娜 摄云南网讯(记者 唐丽娜) 在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和维西县境内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一群可爱的“精灵”——滇金丝猴。它们群体而居,生活在滇藏交界处雪山峻岭之巅的高寒森林中;它们有着一张酷似人类白里透红的面孔,还有一对美丽的红唇。滇金丝猴的家庭生活:“一夫多妻”制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一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

    [阅读全文]

  • 南岳又发现两株濒危野生绒毛皂荚 树龄约为110年

    [内容预览]

    | 2012/5/3 9:25:08
    新发现的绒毛皂荚。邓灵杰 摄夏天挂果时的绒毛皂荚。(资料图)  红网南岳5月2日讯(通讯员 李孟翔 文丽贵)日前,湖南省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专家和工作人员在陪同央视记者深入原始次生林拍摄时,在广济寺原始次生林内再次发现两株世界罕见的野生绒毛皂荚并经专家确认。这一重大发现,使全世界现存的野生绒毛皂荚数量增至4株,打破了该物种在全世界“现仅存2株”的纪录。  绒毛皂荚是豆科中较原始的种类,对分

    [阅读全文]

  • 草长莺飞时 满洲里自然保护区又见天鹅身姿

    [内容预览]

    | 2012/5/3 7:20:42
    4月中下旬天气逐渐转暖,也迎来了成群的迁徙候鸟再次回到满洲里市东湖区境内的二子湖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吸引了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往观看拍照。随着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来此地栖息的鸟类数目不断增多,形成了二子湖的亮丽自然景观。  据了解,这些候鸟大部分由白天鹅组成,白天鹅毛色洁白,体形硕大,身长1.5米左右,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秋季集群飞往东南沿海避寒,春季结对回归西伯利亚繁衍,途中停憩

    [阅读全文]

  • 香格里拉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的“幸福生活”

    [内容预览]

    | 2012/5/3 7:12:37
    人民网香格里拉5月2日电 (记者陈夏芸)在人间天堂的香格里拉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生活着一群憨态可掬的“精灵”。它们群体而居,生活在滇藏交界处雪山峻岭之巅的高寒森林中;它们有着一张酷似人类白里透红的面孔,还有一对美丽的红唇;它们就是地球上海拔分布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  一个美丽的传说  关于滇金丝猴的嘴唇为什么是红色的,在当地,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  在白马雪山保护区内,滇金丝猴就是傈僳族

    [阅读全文]

  • 4个木兰科含笑新品种通过审定

    [内容预览]

    | 2012/5/2 14:56:00
    云瑞云馨云霞云星  本报讯(记者张雯雯)近日,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龚洵研究组培育的“云瑞”、“云霞”、“云馨”和“云星”等4个木兰科含笑新品种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审查。 专家组肯定了4个新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认为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据龚洵介绍,云南有着丰富的木兰种质资源,其中东南部石灰岩地区是木兰的现代分布中心。由于木兰科

    [阅读全文]

  • 林业局开展专项行动 查破野生动物资源案件700余起

    [内容预览]

    | 2012/4/28 21:13:23
    人民网北京4月28日电(记者 杨翼)记者从国家林业局获悉,近日,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以打击利用互联网、古玩城等大型市场及拍卖渠道非法收购、出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共查获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700余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031名,打掉犯罪团伙13个,收缴野生动物13余万头(只)、野生动物制品近2000件、野生动物皮张147张,涉案总价值近700

    [阅读全文]

  • 走进鄱阳湖与珍禽“约会”

    [内容预览]

    | 2012/4/25 8:32:34
    网媒记者走进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与珍禽亲密接触。记者时雨摄  大江网讯 记者尹坤报道:绵绵春雨悄然间用一层新绿染遍大地,中国湖城——鄱阳也春意盎然。4月24日,来自全国近50名网媒记者走进位于鄱阳县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一同掀开她朦胧的神秘面纱。网媒记们通过与鄱湖的珍禽“约会”,做回大自然的孩子,共同投入“母亲湖”的怀抱。  “春季里来暖洋洋,东风吹来百花香,鲇鱼成群斗水上,丰收的渔歌满湖荡。夏季

    [阅读全文]

  • 保护区真的能保护野生动物吗?

    [内容预览]

    | 2012/4/20 11:59:04
    国家森林公园和海洋公园能够抵挡住人口规模增大和气候变化的压力,有效地保护濒危动物吗?  世界上最早的动物保护区位于蒙古境内,建立于1778年,18世纪满族王室为了加强对圣地的保护,限制在保护区内建造房屋,严禁伐木和打猎。  这一观念与现在的环保主义理念不谋而合,虽然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被划为保护区土的地和海洋的面积,而不是关注保护区所产生实际结果。但是设想一下,目前全球共有6%的陆地和1%的海

    [阅读全文]

  • 杭州湾湿地出现白头鹞

    [内容预览]

    | 2012/4/20 6:39:31
    白头鹞翱翔在湿地上空。 张社安 摄  “鸟友”张社安,在杭州湾湿地拍鸟两年了。上周末他去湿地拍野鸭,突然一只只野鸭竖起了羽毛,纷纷展翅散开。  一抬头,张社安看到一个庞大的黑影在空中盘旋。他按下快门。回去翻看图片,他发现,大鸟的头和肩膀很白,个头约有50厘米,比之前的大鹗小些,不知道是啥鸟。  记者找到了朱冰润。这位东北林业大学湿地生态学与鸟类学硕士,曾是杭州湾湿地的技术指导员。  “鹊鹞和白腹鹞

    [阅读全文]

  • 新疆博斯腾湖生态改善 野生鸟增至120多种

    [内容预览]

    | 2012/4/19 23:04:52
    成群的水鸟候鸟正在嬉戏寻食。杜炳勋摄成群的水鸟(候鸟)正在嬉戏寻食。杜炳勋摄成群的水鸟(候鸟)正在嬉戏寻食。杜炳勋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19日电(杜炳勋)4月19日,在新疆博斯腾湖湖面上,成群的水鸟(候鸟)在嬉戏寻食。  随着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周边各族群众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的提高,野生鸟类天鹅、麻雁、白鹭、水鸭子等由10年前的不足100种首次增加到120多种,入春以来,种类和数量仍不断增加

    [阅读全文]

  • 德国河狸引入蒙古国未来将栖居图拉河畔

    [内容预览]

    | 2012/4/18 13:07:04
    人民网乌兰巴托4月17日电(记者霍文)14只德国河狸16日从柏林空运至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经过1年多时间的适应性饲养,这批河狸将放养栖居在乌兰巴托市的图拉河畔。  据首都乌兰巴托市环保局局长德日格勒玛向当地媒体介绍,将河狸引入图拉河目的是为了增加河水流量,平衡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根据蒙古国与德国、俄罗斯签订的协议,未来将分批将德、俄两国的河狸运至蒙古国。  据当地媒体报道,蒙古国学者曾于1973年

    [阅读全文]

  • 洞庭湖死亡江豚在汉检验

    [内容预览]

    | 2012/4/18 12:55:44
    图为:洞庭湖畔江豚的尸体     近一个月来,洞庭湖连续发生江豚死亡事件,截至4月15日,已经有12头江豚死亡。可爱的江豚究竟为何而死,生前有着什么样的遭遇?与洞庭湖一江之隔湖北石首市天鹅洲保护区里,生活的数十头江豚还好吗?  昨日上午,在中科院武汉白鳍豚馆实验室,专家对死于洞庭湖的江豚进行了“尸检”,希望从中揭开江豚死亡之谜和找出保护之策。  现场直击:腐烂令“尸检”难度加大  前日晚8时许,载

    [阅读全文]

2089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